一.分析形势与政策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1.观察分析形势的正确立场
1)正确立场是观察分析形势的根本要求
    观察形势,首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立场。这关系到能否正确观察形势,能否抓住形势发展的主流和本质,从而也关系到人们的行为是顺应历史潮流而动,还是阻止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社会形势作为客观事物,具有社会性,它是由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政治倾向、思想意识的阶级、集团或个人怀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态度,乃至情感共同参与形成的。这种形势一经形成,参与者往往从自己的体利益角度和阶级利益角度来评价形势的有利或不利,用各自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形势的好与坏,由此得出对形势的不同认识,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种阶级的利益角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阶级立场。
评价形势的立场不同,对待形势的态度也就不同,这就说明,由于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形势,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对于社会形势的认识,观察者的基本立场是至关重要的。立场不同,分析形势的结论就不同,错误的立场甚至会导致比无知离真理更远的错误结论。
因此,观察分析形势首先必须解决立场问题。正确的立场,就是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党的立场,这是正确观察和分析形势的根本要求。
2)坚持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正确立场
立场问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党性立场的阶级性不同于其他任何阶级的阶级性,它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的,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因而是我们观察分析形势唯一正确的立场。   
立场的阶级性,是指观察分析形势,必须牢牢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从广大人民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出发。这是立场阶级性的本质体现。充分体现了分析形势站在党的立场,就是站在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立场。
所谓科学性,是指我们观察分析形势所持的立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避免剥削阶级的偏见。这是立场的科学性。这种立场的科学性越深刻,其阶级性就越彻底,也就越是符合党和人民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也就坚持了科学性,反之亦然。
因此,在立场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只有从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去观察分析客观形势,才会得出与客观形势本质相一致的正确结论。
2.观察分析形势应遵循的基本观点
    1)实事求是是分析形势的基本观点
实事求是是观察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正确分析形势的基本观点,在具体分析形势时,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因此,在观察分析形势时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天津人事考试网中公
  2)观察分析形势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2022年河北教育网登录入口
    要正确认识形势,就要注意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形势,注意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就要注意事物联系的多样
性,对不同联系进行具体分析,防止简单化,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的观点。同时,还要考虑到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有相对独立的系统、考虑到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各种条件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形势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因此,联系的观点是正确认识形势的基本前提。
3)观察分析形势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
    要正确认识形势,就要注意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既不能否认具体过程的变化性,把运动发展着的事物凝固化,又不能否认具体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性;还要注意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因此,发展的观点是把握形势的思想指导。
  4河南省工考办)观察分析形势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
  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全面的,都有矛盾着的各方面及其相互联结的特点。要正确认识形势,就必须看到矛盾各方面的特点及其所有方面的相互联结,并把它们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形势的特点、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达到对于形势的正确认识。针对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由于片面性导致的错误并防止僵化。因此,全面的观点是分析形势的根本要求。
分析形势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几种。    -
1)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观点、按照事物固有的矛盾去观察分析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阶级社会的社会现状和历史现象。
2)一般逻辑方法
    归纳演绎的方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方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概念到个别结论的一种方法,是从真实的前提中一定能得出真实结论的一种必然性推理,是人们作出科学预见的一种手段,因而也是科学认识形势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
    归纳和演绎是相辅相成的。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归纳必须以演绎为指导,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推动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
    3)分析、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方法。
综合是同分析既对立又统一的方法,即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一种方法。 
认识过程是分析和综合的辩证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科学的方法。如果离开二者的结合,那就无法正确认识和观察形势。这是正确认识形势最起码的一般方法。
    4)比较、分类的方法   
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方法。
分类是根据对象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
    比较和分类是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方法,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有比较才能鉴别,这是认清形势的本质和主流最重要的方法。
5)实践调查方法
    实践调查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
二.怎样认识和理解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的重大意义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和价值追求,顺应了广大人民众的迫切愿望,展示了重庆人民勇于改革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对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作出决定,对于推动重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既具有举旗定向的政治意义,又具有继往开来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开拓创新的实践意义。
第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
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重庆努力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价值取向就是要在又好又快推进发展的同时,促进广大人民众共同富裕、和谐共生、全面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富”,集中体现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和价值追求。党的历史就是与人民众血肉相联的历史,就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历史。共产党人始终把服务众、造福百姓、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最大责任。共同富裕不仅是理想,也是动力。只有共产党人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重庆努力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勇于破解世界级难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谋幸福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
第三,顺应了广大人民众的迫切愿望。 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工农大众。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夺取政权,依靠的就是身无半文的工农大众,不知有多少工人、农民
为了革命的胜利不屈不挠、流血牺牲。重庆提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有助于改善人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公平正义,培育和谐社会的沃土,提高众的幸福指数,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反映了人民众的利益和意志,回答了广大众的关切与呼唤,顺应了老百姓的愿望与期待。
第四,展示了重庆人民完成中央“交办”的改革创新精神。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一个大改革、大发展、大探索的过程。可以说,每次全委会都在为“促进共同富裕”作铺垫。在一系列举措初见成效之后,在全国尚无任何一个省市提出这一课题的情况下,这次全委会把“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主题,作出《决定》,充分展示了市委带领广大干部众先行先试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三.“缩差共富”的12条举措是什么
1.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美到窒息的古典诗句150万个,有效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
2.积极稳妥地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加快缩小城乡差别。
3.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
4.建成2500个农民新村,利用地票交易制度等办法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5.两年消除绝对贫困,三年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并实行动态扶贫开发机制。
6.实施两大关爱行动,使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
7.继续坚持贵州公务员考试考什么国进民也进的原则,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
8.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改善中低收入体的住房条件,大幅减少住房支出。为200万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住房困难户提供住房保障。  江西特岗教师招聘公告2021
9.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
10.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使全市220万困难众生活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11.五年投入3000亿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12、把31个远郊区县城打造成区域经济中心,建设500个现代化小城镇,加快缩小区域差距。
四.西亚北非动荡给我国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方面
1)改善我国的经济类型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化。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发展有计划的有条理的吸收外资,避免外向型经济的出现,使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人掌控。
2)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人民众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经济的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距。完善财税制度,普及社会保障。
3)鼓励自主创业,大力推行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下岗人员,降低下岗率。对农民工加大关注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工资拖欠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