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广元本地最新招聘信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2023山东事业编招聘公告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何?说说如何对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
互渗透的。质量互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的社会。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点。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11.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山东临沂人事考试信息网
: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的运动,即静中有动,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即动中有静。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联系发展。
16.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开展思想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什么是感性认识?有几种形式?有何特点?
:对事物的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特点:抽象,间接,深刻。
3.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真理:与客观实体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什么?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科目有哪些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2、认识能够指导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社会实践
第三章
1.什么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什么是社会意识,它包括那些内容?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如何?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有什么意义?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在当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敏锐地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4.生产力的构成是怎样的? :1、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 3、劳动者
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生产关系
6.社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什么? :国家政权。
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如何?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10.为什么说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人民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沈阳市公务员
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这个原理说明科教兴国的意义。
: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改变和巨大进步;2、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3、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4、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表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
决策。
12.国家的实质是? :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13.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黑龙江省招生院
1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阶级斗争
15.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社会形态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
第四章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一、社会分工的出现;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