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ASK018)
作者简介:梁兆桢(1992—),男,广西灵山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
研究;
王永友(1971—),男,重庆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2022 5
No 5,2022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2022年5月
May,2022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
爱国主义精神的生成与弘扬
梁兆桢,王永友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人类历史最普遍且复杂的情感现象,依托于不同的时代,从历史传承和时代给养中获取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成是以对祖国、民族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理论,根植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文化的历史传承,孕育于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既是当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循序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统一。关键词: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生成;弘扬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2)5-0030-06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方位的科学界定。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民族”“国家”“爱国”“家”的字样,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
成与弘扬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极其重要的方面。面对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外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在胸怀两个“大局意识”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要义及其生成逻辑,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其弘扬的方法论原则。
中级会计师报名时间2021年一、正确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
精神的基本要义
  学习和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从三个方面深入把握其基本要义:一是巩固政治认同,即要巩固对我国国体和政体的高度认同,坚持正确的政治观;二是强化民族认同,即要多维度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多元一体的正确民族观;三是坚定文化认同,即要高
度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坚持正确的文化观。
四级英语准考证号查询网站(一)巩固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在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民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第一层要义便是巩固政治认同,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要巩固对我国国体即国家性质的认同,二要巩固对我国政体即国家制度的认同,概言之就是要巩固对我国国体和政体的高度认同,坚持正确的政治认同观。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因此巩固对国体和政体的认同,意味着要包含三个层面的认同:首先,认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认同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决同各种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组织或者个人作斗争;其次,认同中国共产党对“选什么样的路,走什么样的路,为何走这条路,怎么走这条路”所做的历史选择。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在艰苦奋斗中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地回答了时代之问,要坚决同各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发展的各种势力作斗争;最后,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坚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伟大斗争、推进了伟大事业,正朝着实现伟大梦想迈进。
(二)强化民族认同
“民族是普遍的人类共同体,对这一共同体内部关系的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核心。”[1](P134~138)可见,民族认同是基于民族成员归属关系的一种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在对应的英文单词里面可以表述为“Ethnicidentity”,意为种族的确认,或者是“Nationalidentity”意为“民族的识别和身份”。其实不管是种族的或者是民族的认定、身份或者确认,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民族身份的确认”。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民族认同可以表述为民族成员对
于自身所处的体或者族做的一种情感的认知和依附心理;从社会学角度看,民族认同分为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民族个体认同指的是对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的一种身份确认,民族社会认同则是对社会及其所有成员有一定的共享和共有的集体意识或者共同意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第二要义是必须强化民族认同,具体表征为:一要强化民族身份的认同即对于中华民族的身份要高度认同;二要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共同体国家;三要坚持正确的民族观,认清新时代极端民族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抵制极端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的传播和侵蚀,遏制其恶劣影响及坚决同各种破坏的敌对力量作斗争。
(三)坚定文化认同
初级会计出成绩公布时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存在的根本,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情感层面的集中体现。文化认同的目标是文化自觉,“无论是对民族成员还是对民族体来说,文化自觉都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理性地认识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P208)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而民族文化则是孕育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母体与源泉,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土壤和依托,是陶冶和铸就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核和基石。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又是国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缩和根本。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第三要义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坚定文化认同,促进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盛的文化凝聚力。
二、准确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
精神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现成的东西,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上看,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理论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和“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结果。[3](P188)同时也是在相关的血缘关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和心理作用等经由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结果。前者更加强调了国家产生的政治性,凸显了国家是作为阶级统治而产生的一种工具,国家集中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4](P178)后者更加强调文化对于国家的相关性,文化始终伴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各个族联结起来的纽带,是国家灵魂得以延续和升华的灯火。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理论的奠基人,虽然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含义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领袖,时刻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将爱国主义精神与国际主义理念联系起来,指出工人阶级一定要击败和
摧毁资产阶级国家,“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4](P419)号召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站起来,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摧毁国家旧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才能抵御敌人的侵略,才能守护住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园,因此“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包含着激昂的国际爱国主义精神。潍坊事业单位招聘2021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进行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加强人民众和党员同志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高度重视培育人民众和
2019年安徽省考时间党员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理论的研究和剖析,深刻挖掘我党的红文化资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和国际形势,出版了大量的爱国主义专著和文献,不断推动理论的创新,使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得到极大丰富和巨大发展,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生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文化的历史传承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没有在历史上断裂过的民族,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及对其的伟大历史传承中。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多元”性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高度的统摄力、灵活的吸收力、兼容并蓄的包容力和绵绵不断的继承力。张
岱年等人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创造出来的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5](P17)毫无疑问,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母体和源泉,是生发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土壤和依托。通过对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的继承、滋养,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得以萌发,唯有对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吸收,才能培育出崇高恢宏而伟大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一方面,“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上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不求回报的无私爱国之情,这种在相关的血缘关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和心理作用等经由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是保持个人与祖国、民族之间的精神联系,是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进步力量,是生发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源泉。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文化始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自1840年战争以来,中国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为此,充满革命斗志和民族大义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斗争和流血革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的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并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断实现人民的幸福。在这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书写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敢于献身、团结奋斗的历史篇目,进一步刻画了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的文化血统: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献身的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救国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
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等精神谱系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的集中体现。
另一方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过厚重的历史沉淀,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年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蕴于其中,赋予了其民族和国家的灵魂。通过对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明晰了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的源远流长。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成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在古代历史中的代表。近代以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志士,如关天培、詹天佑、钱学森等,书写了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在近代的篇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文化。尽管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文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但自古以来爱国主义精神就流淌在全体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民族的血缘性使得在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中孕育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理论的灵魂和历史渊源。
(三)现实回应:新时代伟大斗争孕育着伟大精神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同样孕育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中华民族从奴隶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五千年历史演变中,有一样东西始终贯穿其中,就像一根铁线一样难以割断,那就是爱国主义文化。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沉淀的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经过理论的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
道德情操,彰显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中国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国家,在保家卫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面前,中华民族从来不会感到胆怯,尤其是近代以来爆发诸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都是强有力的证明。伟大斗争孕育着伟大精神,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伟大精神必然孕育于伟大斗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
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6]必须紧跟新时代的发展,勇于跟各种势力和艰难险阻作斗争,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揆诸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斗争问题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时代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就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我们不仅要同封建、殖民、剥削、分裂、战争、贫穷和饥荒等人类灾难作斗争,还要同地震、洪水、干旱和瘟疫等自然灾难作斗争,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却从未被这些灾难所淹没和吞噬,充分说明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敢于斗争的民族,也是一个百折不挠、历尽艰辛的民族。“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7]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深刻总结。“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8]新时代伟大斗争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
大复兴道路上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中国之治”的一次大考验,更是孕育伟大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之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职责,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智”进步趋势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模式,以爱党、爱国、爱民为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而奋斗的精神风貌,敢于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价值取向和民族气节。
三、整体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的方法论原则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要遵循“三原则”,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及坚持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统一原则。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学深悟透内化于心,才能以学促做外化于行,从而在行动上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开辟新阵地,营造好环境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辟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宣传的新阵地,营造“润物无声”的良好弘扬环境。进入新时代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动态、新动向和新形势,国内外敌对势
力鼓动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企图破坏我们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进而威胁到我们国家主权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同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统一紧密联系的。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新时代爱国奋斗的强大力量,就必须开辟教育和宣传新阵地,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统一,营造良好的弘扬环境,并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发展才有新的未来,民族复兴才有新的希望,才能有效应对国内外敌对民族分裂势力的侵袭。
具体来说,从校园层面到社会层面,要始终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育和宣传的主旋律。除了强化传统主渠道比如课堂、校园等渠道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并结合我国发展的新常态,开辟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宣传新阵地,线上可以利用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站,百度贴吧、知乎等知名论坛,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作为媒介和载体推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比如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知识竞赛活动、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摄影比赛活动、主题访谈活动等多种线上活动形式,只有通过营造良好的网络弘扬环境,才能将浓郁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灌输给广大人民众,使得广大人民众处处受到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和熏陶。线下可以在校园、社区、公园、广场等场所设立各式各样的新颖的海报展板,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以图文并茂、生动的形式面向广大人民众,其展示的内容和主题应该囊括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文化、近现代爱国主义事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红文化、抗
疫精神等,使得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与宣传,从室内转向室外,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概言之,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将“学、讲、做”融合为一体,开展各种特主题活动,倡导广大人民众积极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者、守护者和传播者,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弘扬环境,逐步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三全育人”的实效性和亲和力,让广大人民
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心灵灌输。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众主体地位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和弘扬要确保人民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根本”的政治立场,通过凝聚民心、增强人民众的参与感、获得感。人民众具有主体选择性,具体表征为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和实践方法等。只有遵循了客观规律的选择才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选择。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一要激发人民众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二要尊重人民的主体选择,从根本上说要遵循人民的选择。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始终是“多元一体”的。事实证明,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关系到民族团结。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的弘扬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激发人民众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的客观需要。在加强民族团结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的有力探索,进一步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繁荣。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主要大国之一,新时代的中国呈现出了许多新的面貌。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保持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加强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民族建设,促进新时代民族团结,另一方面通过激发人民众的凝聚力,促进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反作用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并为其弘扬扫清道路。因此,通过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促进新时代社会和谐发展和民族团结,然后再通过激发人民众的团结力量进一步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既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又是我们的价值旨归。
民心民意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这些都是坚持贯彻和执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结果。人民众的创造性和首创精神,是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一种理论要想做到经久不衰,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变化,把握时代特征,否则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黯然失。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精神特质,中国特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最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够坚持从人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科学解决压
在人民众面前的时代难题。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真理性,不仅坚持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也坚持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文化的历史逻辑,将两者统一起来,逐步深化了对其理论精髓的正确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真理性和科学性的构建过程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断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并利用真理指导具体实践的历史进程,充分体现了其“人民性”。人民众既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的主体。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激发人民众的凝聚力,尊重人民众的主体选择,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得以有效弘扬的最根本动力。
(三)坚持循序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化与外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化的对象存在着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使得内化与外化的过程中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必须坚持循序知情意相统一的内化路径和外化规律的有机统一。
其一,情感认同是内化的核心。一个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理论来源和深刻的时代内涵,同时也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因素。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思想,是爱国情感的凝结,拥有着深刻的内涵,要将其内化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思想,就必须取得人民众的情感认同。所以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将其灌输给广大人民众,让人民众
知道该思想、认识该思想和了解该思想,并逐步内化为广大人民众的情感、情怀。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9](P255)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思想、理论或
深圳公务员工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