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试题
2002年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2003年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2、综合人文地理学3、资源问题上海人才服务网内蒙古信用社招聘4、环境问题5、人地协调论6、人地适应论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炸?人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0554淮南人才网、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2004人文地理试题
一简答
1 从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出发,分析说明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2 运用美国学者巴罗斯人类生态论的观点,说明文化生态的内涵和特点。
3 根据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分析综合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4 农村信用社联合社app官方下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社区有哪些功能?
5 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异同点。
6 比较书面调查与口头调查的优缺点。
7 举例说明人文现象的时空特性。
二论述
1 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试以一个具体问题为例,说明人地相关论是如何分析并解释人地关系的。
2 阐述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人本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举例说明其基本方法。
3 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联系实际,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说明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05人文地理试题
简答
1 从观点、内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等方面对人地关系理论中的可能论和文化决定论进行比较,并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价。
2 画出经济主义方法论的模式图,说明人文地理学运用这种方法论的特征,并对这种方法论进行评价。
3 概述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几层含义。
4 从文化的结构分析出发,谈谈文化整合的现实意义,并举例说明。
5 如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理解“适度人口”的概念?谈谈适度人口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6 试分析文化扩散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文化扩散的影响。
7 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分析全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论述
1 运用科学发展观,评价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人本主义方法论。试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应用科学发展观,利用人本主义方法论中的积极因素,提出该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某个关键问题的对策。
2 概述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协调之间的关系。试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从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中选择对该区域特别重要的某个统筹问题,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
3 什么是文化景观?举例说明为什么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4 从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出发分析人口、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之。
2006人文地理
名词解释:
1.环境决定论
2.人生地理事实的三纲六目
3.文化的刺激性扩散
4.形式文化区
5.实力适度人口
6.环境问题
问答题:
1.联系实际谈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2.举例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文化整合的关系。
3.如何全面,正确理解资源问题的内涵与实质?
4.阐述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模式的过程及其促使其人口转变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题
1.什么是人口迁移?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空间形式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2.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在我国现阶段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谈谈文化景观建设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之间的
2007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小题5分)
1.文化适应
2.制度文化
3.人文地理学
4.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5.麦金德的“大地腹地说”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上半年6.人口的两重性
7.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8.罗士培的适应论
二、问答题(共100分)
1.试析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0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10分)
3.怎样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0分)
4.试析新中国人口转变的历程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10分)
5.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异同。(15分)
6.试以中国的某个特区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15分)
7.什么是人地关系协调论?举例说明区域人地关系协调的复杂性。(20分)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实际,评述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20分
2008年人文地理
1农村聚落体系2人口年龄构成3文化史层4文化生态论5  行为地理学  6  国际人口迁移  7    城市景观    8 多核心城市  40分
1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0分
2试结合中国的一个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 20 分
3什么是经验主义方法论?试结合一实际例子说明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它?20 
4试结合实际例子说明为什么区域人文地理学研究要从区域人地关系研究为出发点?  20
5结合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说明文化扩散的形式及特点? 15 分
6什么是适度人口?适度人口有何意义?15 分
2009人文地理试题
一 问答
1 何谓人口构成?试析人口构成对社会经济大战的影响。09——2 如何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是什么?09——3 试述我国汉语方言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空间格局形成的地理背景。09——4 辨析人文地理学中经验主义研究方法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二 综合分析题题
1 1949年以来我国省际人口空间迁移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试析这种空间模式转变的动力机制。
2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我们对整个自然界的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试从人地关系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恩格斯人地观的科学意义,并谈谈对当前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
3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什么?试述这些研究的现实意义。
 
2010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20世纪50年代人文地理学方法论新发展,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2.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3.“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与“千城一面”的地理学分析。
4.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趋显著,试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点及成因,并谈谈对策建议。
二.论述题
1从人口地理学角度分析民工潮对城市化的影响和作用,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2.“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不同城市战略的城市化作用。
3.福建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1人文地理学
简答题
一:简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简述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四:简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论述题
一:根据中国的某个城市论述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
二:用文化生态学的观点论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根据人文地理学文化扩散和文化区理论论述闽台文化区的形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