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第12期
发挥职教优势扛起扶贫责任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力扶贫攻坚典型案例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坚持精
公务员考试泄题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和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教育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一、坚持党建引领,让贫困家庭富起来
一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学院党委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先后选派优秀党员教师与扶贫点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孙家村101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力进行扶贫帮扶。截至目前,帮扶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同时,学院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对湟中区多巴镇加拉山、杨家台村贫困户进行脱贫帮扶,先后捐助慰问金共计2.1万元。二是发挥联系服务作用,冲锋扶贫前沿阵地。学院党委先后选派11名优秀教师到都兰县热水乡、宗加乡和化隆县昂思多镇尕吾塘村、公拜岭村驻村扶贫,在控辍保学、村办企业、危旧房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驻村扶贫干部李森春老师获得2016年度“全省扶贫攻坚先进个人”。二、聚焦科研创新,让幸福指数提起来
一是研究推广主被动结合采暖方式,改善贫困地区众生
活条件。学院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团队,结合全省广大农牧区实际,围绕农村牧区太阳能暖房工程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研究工作。“基于太阳能炕的主被动复合采暖建筑”作为一种技术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被列入“青海省农村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建设”项目。在我省9个县110户贫困户中进行设备安装测试,解决农牧区传统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较差问题,室内温度环境改善效果明显,
经济效益良好。实施中结合各类扶贫经费配合使用,既完成了示范项目建设,同时又助力了脱贫工作。学院建筑节能技术科技创新团队获“青海省黄大年式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称号。二是构建低能耗绿建筑技术体系,优化贫困地区住房能源结构。从解决传统农牧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特性较差等相关问题研究入手,建立了低
能耗绿农房新建和改造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先后编制完成了
《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标准》等多部专项技术报告。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贫困地区13000余户民居中,覆盖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改善了贫困众生活条件。学院结合科技扶贫成果主编的《农村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图集(试行)》,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7月发布实施,为解决我省农村2022初级会计考试结果查询时间
贫困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路径,成为我省城乡建设领域地方技术标准上升为国家技术标准的一次突破。三是开展装配式生态厕所研究,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厕所革
命”
。由学院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展“青藏高寒地区装配式生态厕所与太阳能耦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研究太阳能光伏、被动式供暖等技术在贫困地区装配式生态厕所中的应用,
开发了基于太阳能的污水处理保温增温以及固定床生物滤罐装置,实现了高寒地区污水处理系统的低温运行;在海东市贫困地区完成2套装配式太阳能公厕和
2建造师报名时间4
0套装配式农村户厕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如厕条件,提高了农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我省“厕所革
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三、加强技能培训,让百姓技术强起来
一是对接贫困家庭人员,解决贫困户就业困难。近年来,学院组建专业教师技能服务团队,针对帮扶点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孙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先后与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劳务对接,并按照“先准岗位,再培训技能”的原则,与51名贫困户村民签订就业意向协议,确定用人岗位,制定扶贫技能实施方案,上门开展砌筑工、抹灰工等岗位理论与实操技能培训,共98人参与培训,并帮助协调用人单位优先聘用考核合格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使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得到增强,实现了精准扶贫、技能脱贫的目的。二是组织务工人员培训,帮扶劳动力转岗就业。2016年以来,学院技能服务团队先后到西宁市五区二县、海东市平安区东方明珠施工现场等开展务工人员电工、架子工、钢筋工等6个工种培训,共计完成1300余人的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并积极推荐参培人
7
2020年第12期
员就业,大幅度提升了农民队伍的工作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转移,为实现精准脱贫奠定了扎实的技能基础与保证。三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提升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学院完成砌筑工、混凝土工、电工、电焊工、架子工、抹灰工、管道工等工种的建筑工人培训共计4301人次,完成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测量放线工、建筑材料试验工、计算机操作员、混凝土工等5个工种3215人次人员培训及技能鉴定,完成电梯行业从业人员实操培训与考试1683人次。四是开展技能成才活动,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2016年至今,学院组织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免费参加民族舞蹈、汽车修理、挖掘机驾驶员、美容、烹饪、电子商务、计算机等工种的培训1840人次,拓宽了农牧区毕业生就业渠道。
四、全面整合资源,让牧区中职火起来
一是拓展衔接范围,探索合作模式。根据青海省地方产业结构和人才规格的需求,拉动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形成中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的发展格局。目前,与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等10所中职学校形成“3+2”两段式人才培养、“一体化双向”衔接等育人模式。二是做实中高职衔接内涵,明晰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与中职学校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为中高职的平稳衔接和层次提升做好保障。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衔接。各专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突出职业特和职业针对性,形成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四是深化师资互动交流,整合共享优质资源。学院与合作中职学校建立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师资与实训资源互动交流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共同优化提升。
五、精准助学励志,让贫困学子笑起来
cfa考试费用一览表2021一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断加大贫困学生帮扶力度。学院按照国家和省教育厅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政策,2013年至2020年,制定精准扶贫招生计划1632名,实际录取2027名。制定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政策,最大限度满足贫困学生上学需要。2013年至2020年共资助贫困学生38396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等合计7764.28万元。同时,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做好宣传及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申办、发放工作。二是积极争取社会捐资,扩大贫困学生帮扶覆盖范围。学院积极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系,中国
人口福利基金会从2017年起每年向我院捐助20万元,每人每年5000元,共40名贫困生得到资助;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向我院捐助14.5万元,每人1000元,共65名贫困生得到资助。三是进行“一对一”就业帮扶,实现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实习、推荐就业等多方面对贫困家庭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努力为他们寻求专业对口、发展空间广、福利有保障的就业岗位。2013年至2020年,学院为4794名困难体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推荐就业单位等方面的帮扶,为672名家庭经济贫困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91.3万元。通过以上举措,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四是开展“手拉手”系列活动,对口帮扶贫困山村小学。根据化隆县昂思多镇公拜岭村小学桌椅破旧的实际情况,开展“手拉手”系列活动,为该校捐助35套课桌椅、发放学习用品35套和30套过冬棉衣,进行慰问演出和教学活动。学院与该村小学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
六、开展志愿服务,让贫困乡村美起来
一是开展扶贫调研,建设美丽乡村。完成住建部课题“青海省湟中县、大通县‘十三五’时期城乡建设发展和扶贫开发研究”,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城乡建设、贫困情况等方面分析湟中县、大通县城乡建设发展和扶贫开发现状,研究两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十三五”时期适合本地区脱贫致富、城乡协调发展和跨越发展的路径和措施,为湟中、大通两县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凝聚爱心力量,传递幸福温暖。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关注、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等现实问题,四川省考试院登录入口
2012年以来,累计对16个村、1个农民工子弟小学开展发放学习用品、辅导课程、丰富娱乐活动等系列帮扶活动。每年走访调查农村空巢老人,帮助老人排忧解难,带动村民敬老爱老,不断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尚。三是保护乡村环境,构建美丽家园。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39次,给村民发放环保知识和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清洁村庄及周边各类垃圾,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垃圾分类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设计了当地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案,为青海省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力量。(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稿)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82021科目一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