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6月中旬刊
M 122传媒与艺术丨国考怎么知道进面试
C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反转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石 琳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 近年来频出的新闻反转现象,不断地挑战着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文章概述了新闻反转现象的内涵及特点,分
析了新闻反转现象出现的原因,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地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新闻媒体要加强专业主义精神;公众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关键词】 新闻反转;新媒体环境;媒介素养;对策
近些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
态环境,由于各种讯息在产生的过程与传播方式与领域中发生的重大改变,因而出现了一种新闻现象,
某一热点事件,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后续不断地发酵,通过各种途径被挖掘出的事件真相与当初媒体的报道及报道的初衷有了很大的差别,甚至存在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问题。这一系列现象被称为“新闻反转”。
系列闹剧似的新闻反转现象恰恰反映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特点和新变化,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新闻反转这一新的反常现象频现,近几年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能不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反思,如何看待和应对新闻反转已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闻反转现象的内涵及特点
新闻反转可以说是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等新兴媒体传播技术发展之后才进入公众视野的一种传播现象。在信息大量激增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一种新闻媒体发声,互联网对于声音的放大效果又产生了惊人的社会效果。真相明朗后,反转事件也就发生了。
新闻反转概念进入大众视野,来源于2013年新华网发表的《盘点2013十大“反转剧”:有图未必有真相》一文,此后每年该类事件都被媒体进行盘点,代表性的文章如新华网发布《2014年那些让你大跌眼镜的新闻“反转剧”》,人民网推出《2015十大新闻反转剧,剧情不要太跌宕》等等。
在对新闻反转概念的界定上,有研究者提出新闻反转是指在互联网传播场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
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1]还有研究者提出新闻反转是指当新闻事件发生时,由于传播途径与信息获取的多元化而产生了不同的舆论声音,随着爆光内容的持续增加,事件真相最后全面地呈现在大众眼前时,受众的立场发生极大逆转,社会舆论立刻显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反响的一种新闻现象。在考察了更多的概念后,并没有发现新闻反转在概念界定上有明显的差异性,相关界定基本都是在重点强调,事件发展出现与最初的报道认知产生了变化的现象。
在对一定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后,可以发现新闻反转现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来源准确性不足,二是话题以能激起社会大讨论社会话题为主,三是发布内容有较强的主观倾向性。
事件从发生,到新闻报道,再产生新闻反转,这一过程不仅发生了媒体的信任危机,也挑战了新闻专业主义,更让媒体失去了社会公信力。那么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其产生的根源,再根据原因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方法。洛阳人才网考试中心专区
二、新闻反转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昆明考试招生网
可以说,新闻反转现象是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一种特有的现象。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已不再是新闻传播机构单方的作为了,而表现为一种开放的公众可以参与其中的集体协作。1、媒体过度追求即时性与关注度
随着各类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从纸质媒体转向电子媒介、获得新闻的渠道极其广泛。新媒体的快速化、碎片化、简单化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老旧的新闻产生方式、表现方式以及传达理念。由于技术的改变,读者对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最新信息的迅速性也不断提高,新媒体准入门槛低,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这导致媒体为了抢夺时间、获取更多的点击率,不少媒体奉行“只唯快不唯实”的策略,秉持着“先人一步”的思想,在新闻事实不清晰的基础上就急于先发出声音,吸引受众的眼球。2017年的“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不少媒体过多考虑时效性,用不断爆出的未经充分核实的所谓新内容刺激公众情绪,为之后的新闻反转埋下隐患。不严格核实事实,只追求时效性是丧失了新闻专业精神的典型表现。
另外,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众多,媒体之间竞争激烈,为了博得受众眼球,更强冲突性的话题往往会被突出表现。2018年“王凤雅事件”中舆情重要的爆发点是在王凤雅去世后,此时传出了家人耽搁了她的治愈时间,并用筹得的钱款了其弟弟的兔唇,网上一边倒地抨击这家人重男轻女。实际上,后经媒体和当地政府部门证实,弟弟的看病费用是由嫣然天使基金会提供的。
2、网络平台易滋生谣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网络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上的信息繁多且范围广,但没有前因后果的信息难以展示事件的全貌,只言片语中的认知容易导致认识的片面性,继而就会产
生主观性的认识。同时,网络的低门槛和匿名性使得网络用户可以更加便利地加入网络事件的传播中,匿名性又使网络用户易产生对所发布话语不承担责任的心理,这些将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条件。
网络平台上的自媒体传播具有传播力强,影响面广泛,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正因为有这些特点,容易造成为迎合、消费受众的心理使用煽动性或者情绪化的标题,刻意引导读者情绪。谣言由此而产生。
3、公众媒介素养欠缺
在网络成为主要信息获取来源的今天,受众的阅读习惯也改变许多,看似获取的信息量大增,但过度追求信息量及享受阅读体验就会产生随之而来的弊端。其中之一就是碎片化获取的信息有很大部分是未经核实或并不全面,而受众由于对媒体的信任,缺乏对这些信息的警惕和反思。同时由于报道中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在公众心中存在成见,在成见心理作用下,受众接收到碎片化信息时,没耐心也缺乏判断力做出理性判断,得出的结论自然可能以偏概全,过于主观臆断。
在信息环境纷繁芜杂的当下,公众有必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警惕被误导。
三、新闻反转现象的对策思考
面对不断升温的新闻反转现象,既需要政府以新的机
M 丨传媒与艺术C
制来规范网络舆论,也需要媒体强化专业精神,注重新闻事实,还需要受众自觉提高媒介素养,坚守社会道德底线,净化和改善媒体的生态环境,促进新闻环境的和谐发展。
1、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山东省公务员职位表2023
第一,加强相关立法。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尽快完善与之配套的网络信息传播方面的立法与制度,制定完整、实用、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 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约束和控制媒体和公众行为, 对故意为之的虚假新闻、恶意营销甚至舆论暴力应给予法律制裁。既要保障广大网民正常言论的自由,也有效制约和预防舆情反转现象的发生,使新媒体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
第二,从杜绝源头开始。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应当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从信源的提供、新闻的发布到转发,制定一系列的可依据,可遵循的规范化的制度,对不实信息可查可纠,提高威慑力。在源头上杜绝不实、有诱导性信息的传播,并将不良行为纳入个人征信记录系统,这样网络擦边球行为会有所收敛。
第三,加强政府与网民互联互通机制。诸多新闻反转事件中,有这样一个共同现象。在突发事件的舆论问责潮中,如果政府没有及时处理或者公开表态,大众的情绪会极度恶化,网民的言论会更为偏激,而政府及时做出回应或者不回避问题,做到公开透明,则会收到迥然不同的效果,能使民众的情绪得到缓解,进而事态的演变会在良序的环境中得到解决。这说明政府公信力的表达在稳定人心方面
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政府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构建稳健而成熟的权威信息发布机制,而媒体的报道要通过破解事件真相、反映核心问题来回应民众呼声。相对于网民的情绪化、感性化,政府应当通过开通微博与账号来实现政府与新媒体的完美结合,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服务公众、解析事实、减少危害以掌控全局,引导构建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如此不仅拉近了民众与政府的距离,而且可以避免谣言滋生。让事实说话,网络舆论环境才能得到净化。
2、新闻媒体要加强专业主义精神
新闻反转本质上就是一种由新闻报道引起的事件失实。作为新闻从业者来说,真实性乃为安身立命之本,新闻反转极大的威胁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而新闻记者,这些专业传播者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反应出明显的专业缺失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急功近利。为了抢新闻热点,有的记者对事实全貌未充分调查清楚就急于做出报道。不明确信息来源的情况下做出的报道很难是全部事情的真相。而事实模糊的新闻往往却容易吸引受众,误导受众。
其次,偏听偏信。没有摆正兼听则明的公正旁观者的新闻从业者心态,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有的记者丧失了基本的辨别力,采访一方新闻当事人时,即进入一方当事人的叙述逻辑,传播对该当事人有利的新闻报道。
再次,一味迎合。只顾迎合受众的趣味,而不考虑新闻报道的严肃性与客观性,一味通过刺激受众情绪引起对新闻报道的关注,获取关注度。
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准则是从根本上解决反转新闻的唯一办法,新闻媒体一定要坚持理性引导舆情的原则,在传播信息时要做到真实客观。这明确要求媒体在报道中必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保证职业操守和媒介素养,不做虚假报道,深入挖掘事件的真相,真实报道事件的内容。
3、公众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准考证打印入口国考
新媒体自出现以来,因其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这些技术特征得到公众喜爱,也让公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由简单的获取到吸收,增加到选择、评价、反馈乃至创作。所以这些变化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一方面,公众应提升媒介批判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不清晰,不全面的事件坚持理性思考和深度思考,管理情绪,不要轻易受到体意识的感染,人云亦云。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换位思考,提升内在修养,多一分清醒与担当,少一些冲动和盲目,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
另一方面,公众应当注重培养理性的网络意见领袖。在“全民记者”的自媒体网络世界,网络意见领袖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能够对过热的舆论起到良好的降温及引导作用,使广大网民的思考趋向理性化。
同时,公众应该主动学习国家和社会普及的媒介素养知识,规范个人媒介使用行为,提升从消极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甄别信息的意识。
四、结语
媒体抢夺新闻,舆论评判是非,这本身没错,但前提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这个底线必须遵循,否则就是跑偏。每一次“惊悚”的新闻反转,都是对舆论生态和公信力的破坏,我们不能不去反思这一现象。接近真相、挖掘真相本身便是一个存在难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闻传播者应该少些盲从,多些质疑与核实;少些标签化,多些公正客观;多些思考,少些盲目跟风。
【注 释】
[1] 王志立.网络舆论场域中新闻反转现象的传播学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8(2).
【作者简介】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石 琳(1972—)女,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图书资讯中心科长,从事图书资讯管理工作.
以表彰。
综上所述,当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根据新的时代要求,破解工作困境,创新工作路径,以推动每一个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进而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参考文献】
[1]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19.
[2] 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207.
【作者简介】
郭小雨,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接第134页)
123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6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