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珂(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摘  要: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中宣传工作发挥了特殊的战斗作用,把抽象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具象的战斗任务,内部宣传强调学习贯彻党的政治纲领、命令部署,众宣传注重党的政策主张、军民关系,对敌斗争宣传重在揭露批判、瓦解军心。在红军四渡赤水四次具体战斗中的宣传工作,有完整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内容发布和政治攻势、主要任务和总任务、宣传方式和宣传对象,是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研究四渡赤水战役中宣传工作的时代、历史、信仰、学科、地域和思想六个方面的价值具有现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红军;四渡赤水;宣传工作;价值启示
收稿日期:2021-08-01
基金项目:贵州警察学院校级项目(2019SZ04)。
作者简介:王 珂(1983-),男,贵州印江人,贵州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讲师,法学硕士。
Propaganda Work in the Red Army's Campaign of Crossing Chishui Four Times and Its Value Enlightenment Wang Ke
(Guizhou Police College, Guiyang 550005, China)
Abstract :The propaganda work played a special combat role in the Red Army's campaign of crossing Chishui four times, transforming abstract spiritual power into concrete combat missions. The internal propaganda stressed the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program, orders and arrangements; the propaganda to civilians focused on the Party's political view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ldiers and civilians; the propaganda about the fight against the enemy emphasized on disclosure, criticism and shaking the army's morale. The propaganda work in four battles of the Red Army's crossing Chishui River, which was featured by complete leading organization and executive organization, released contents and the political offensive, main tasks and general missions, propaganda methods and objects, was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ctivities in history. To study the value of propaganda work in the Red Army's campaign of crossing Chishui four times from aspects of times, histo
ry, belief, discipline, region and ideology will have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times.Keywords :the Red Army; crossing Chishui four times; propaganda work; value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752(2021)06-0032-08 ]
英语四级备考多久合适
DOI:10.jy.2021.06.005
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中的宣传工作
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
及其价值启示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赤水河流域
的川、黔、滇边界地区书写的长征中最壮丽的
篇章。在此期间,红军虽失去广大根据地的后
方支援,仍能浴血坚持,其中凝结而成的精神
力量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把抽象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具象的战斗任务,是红军宣传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
题。宣传工作是一种凝聚斗争意志的精神指引,一种团结斗争力量的有效措施,一种赢得斗争胜利的劈波利剑。敌我双方在精神、
意志、信念领域的比拼程度,绝不压于战场拼
杀的激烈程度,宣传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看不见的“第二条战线”,是检验军队战斗意志的重要标准。红军的宣传工作为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闪耀着永恒的智慧光芒,体现了维护党中央绝对领导的忠心、对众政策宣传的真心、对同志宣传鼓劲的用心、对敌斗争宣传的决心等,
是长征“宣言书” “播种机” “宣传队”价值的充分体现,切实保障了四渡赤水战役的最后胜利。
一、四渡赤水战役中宣传工作的战斗背景
辨析战斗背景是研究四渡赤水战役中宣传史的认知逻辑和研究图景,有利于正确定位宣传工作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历史方位、工作内容和价值启示。敌强我弱,是敌我双方的基本态势,是广大红军宣传指战员首先要面对的现实状况,对此要有清晰明确认知。以此为基点,依据瞬息万变的战况适时转换宣传阵地,调整宣传方法和改变宣传对象,方能提升战斗力,维护战略大局,助力部队摆脱困境、以弱胜强。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宣传工作存在的价值,它与组织、统战、思想政治等工作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四渡赤水战役的政治工作框架,决定了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领导机构、执行机构、队伍构成、人员素养、宣传方式、宣传方法、宣传内容、宣传目的和宣传意义等作为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使其内涵获得充分的延展性。
(一)敌强我弱: 敌我双方的基本态势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境内,暂时摆脱两个月以来国民党一路围追堵截造成被动应战的不利局面,然而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并未根本改变。漫漫征途上,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布下的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非常严重,兵力从最初的8万多人减员至3万余人。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军及川、滇、黔、桂、湘五省的地方武装在川南、黔北组成“围剿军”,其总兵力约为150个团,近
40万人,国共双方兵力比约10:1。为防止红军北渡长江,蒋介石还布置了川军刘湘部潘文华为首的“国民党川南剿匪总司令部”,中央军薛岳和黔军王家烈、滇军龙云组成的“剿匪军第二路军”,加上川、黔、滇三省的反动民团,妄图对红军三面夹击,消灭红军于川南、黔北地区。
(二)保障胜利: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可以提升战士的战斗士气,可以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宣传工作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军事斗争步调一致,协同推进,最大限度地保障战斗取得胜利。
怎么查询往年考研成绩“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和建军根本原则,长征中的宣传工作从政治思想层面进一步强调“党指挥”这一根本原则。一渡赤水后,绝大多数红军基层指战员对遵义会议的内容和精神不甚了解,党中央决定抓住在扎西整编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展开对内宣传工作,在各军团、纵队及其所属基层部队广大指战员中集中深入学习遵义会议内容和精神,在全党、全军中统一认识,凝聚军心,激励斗志,提升战斗力。这次宣传工作让广大红军指战员及时了解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是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转折点,是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让广大红军指战员及时了解同志奉命于危难之时,红军此时已由同志掌舵把向,进而鼓舞全党全军的战斗情绪,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政治思想和精神力量的保障。
(三)制度规范:不断完善的宣传工作
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期间,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无论是机关党报《红星》报社评的及时撰写、报刊传单的快速发行,还是剧社的精彩演出演讲以及歌曲歌谣的推广流传,革命标语、口号的广泛出现等,从效果和方式来看都遵循战时宣传的基本规律,切实达到战斗目的。宣传工作开展顺利的原因,很大程度源于自古田会议以来党对宣传制度的规范和对宣传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1.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
扎西整编后,红军总部总政治部宣传部作
中央纵队所属三支梯队的政治部、干部团政治
部、上干队政治科是负责宣传工作的具体机关;
步兵第一营、步兵第二营及政治营政委是宣传
工作的具体负责者;第一、三、五、九军团政
治部是所属部队宣传工作的领导机构;一局、
二局、三局、四局政委及五局局长是负责宣传
工作的第一责任者,总卫生部和军委先遣工作
团的政委、国家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部长是
负责宣传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健全宣传工作领
导和执行机构意味着权责清晰、落实到人,既
能在集中战斗时统一思想行动,又能在分兵活
动时机动灵活战斗。
2.内容发布和工作任务
“发布具体的政纲”[1]105,通常被列为宣传
内容中的首要任务,适时发布党在战时阶段具
体的政治公告,使全军上下既能宣传学习政治
主张和行动纲领,又能把思想集中统一到党中
央,真正达到政治建军的重要目的。
一渡赤水后,宣传工作要配合好西渡赤水
河的战略意图,让全军将士更为直观地认知谋
篇布局,就须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习党中
央发布的政治纲领,尤其是遵义会议决议和精公务员面试78分怎么样
神。因此,宣传工作任务集中在对党的政治主张、
政治纲领在全军的及时公布和解释宣传。例如,2023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1935年2月15日总司令朱德发出的《二渡赤水
的行动计划》,1935年2月16日中央油印印发
的《遵义会议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反对
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
月16日《告全体红指战员书》等。政治纲领
的及时公布,是对长征以来以王明、博古、李
德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第一次全
面批判,也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思想
的第一次公开论述。此外,由于共产国际作为
革命的国际指导机关,暂时失去与中共中央的
直接联系,党、红军和遵义会议情况通过特殊
渠道向莫斯科汇报成为一项重大而特殊的宣传
工作,因此1935年5月,同志随中央红军进入四川泸定后赴命秘密出川,远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情况并设法重建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同志撰写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就是对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精神最好的记录,共产国际通过该报告及时了解中国革命的现状,了解四渡赤水战役,对同志在党内领袖地位的历史形成有明确的支持态度。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众”[1]105,进而实现“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1]105。因此,红军的宣传工作任务在古田会议决议上十分明确清晰,即主要任务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众”, 总任务是“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红军宣传工作紧密结合主要任务和总任务,深入众积极宣传党“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打造良好的“红军是帮助干人的军队”形象等,为总任务实现奠定众基础。3.宣传对象和宣传方式宣传对象分为对己、对民和对敌三个方面。对己,是指针对全军指战员而开展的宣传工作。例如,1935年1月29日凌晨3时,朱德总司令下达的“关于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的命令”讲清了敌我态势、渡河原因、行动部署、运动方向、侦察线路,不仅是一份要求迅速传达全军的军委部署,更是稳定军心、加油鼓劲的战斗檄文。对民,是指针对人民众开展的宣传工作,包括城市贫民(中小商人与学生)、妇女众、青年众等宣传对象。对敌,是针对敌人采取的宣传斗争,包括地主、恶霸、地主阶级武装组织、流氓无产阶级等宣传对象。“对民”和“对敌”两个对象是以阶级对象来划分,是同一斗争层面的两个因素。1935年2月4日,恰
逢农历新年,此时红军进驻四川叙永的石厢子,红军与当地众一道欢度春节。这一天,红军召开众大会,打土豪分浮财,同时,还应众的强烈要求,处决了当地民愤极大的恶霸税
卡员萧宝之。[2]57红军这一系列的行动措施,既是一次有力的充分代表人民众——革命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宣传攻势,又是一次清晰的明确宣告地主恶霸——反动阶级的累累罪行的对敌斗争宣传行动。
四渡赤水期间宣传的方式包括公布公告、召开众大会、口头宣传、诗词创作、革命歌曲传播、标语印刷、口号推广、画报、壁报、政治简报、演出、演讲、三大纪律为主要内容的纪律宣传、对白军士兵的宣传等方法,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是四渡赤水战役成功的方法保障之一。
二、四渡赤水战役中具体的宣传工作
(一)一渡赤水期间的宣传工作
1.方向与斗志:执行渡江北上的战略方向
遵义会议采纳了红军总参谋长和红一军团政委的建议:“对今后的行动方向,伯承和我在会议建议,我们打过长江去,到川西北去建立根据地,因为四川条件比贵州要好得多。”[3]1935年1月19日下午2时,朱德总司令发出《关于五军团行动的命令》,1935年1月20日,中革军委发布《军委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正确宣传会议所决定的战略方针和战斗方向是极为紧迫的任务。红一军团二师在赤水复兴场、黄陂洞战斗中勇敢战斗、艰难取胜,红五军团士气高昂,成功在习水良村梅溪河阻击川军,掩护中央纵队通过东皇北进习水、赤水地区,红军将士明确了作战方向、作战命令和作战计划,政令畅达、令行禁止、政治意识增强,战斗意志提升是本阶段战斗任务完成的前提。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四渡赤水战役最终也实现了原定计划渡江北上的战略大方向,这在会理会议上已经得到明确。青杠坡战斗只是未能实现从泸州、宜宾之间渡江北上的战略计划。
2.号角与顽强:青杠坡战斗中的行动部署命令
1935年1月27日,中革军委进抵习水土城,决定在东北约7公里峰相连呈“葫芦状”地形的青杠坡,对尾追之敌川军郭勋祺旅采取“砍尾巴”战术——打一个歼灭战。5时许,红军总政治部发出《总攻训令》,指出“实行进攻第一大战开始了”,号召红军“高举苏维埃的红旗打到四川去”[2]29-30,朱德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分别到三军团和五军团亲自指挥,、周恩来等在土城镇后山的军委指挥部全面指挥,直至28日凌晨,红军战至敌川军指挥所永安寺前沿。为了配合打好青杠坡战斗,红军还在青杠坡刷了两条标语:“工农众起来、建立自己的革命委员会,(它)是工农兵的临时革命政府”“赤
化全贵州,创造云贵川新苏区!”[4]81
因情报错误遭遇失利,战局形势急转直下,歼灭战变成了拉锯战、消耗战,此时增援郭勋祺旅的川军后续部队正不断开来,红军部分阵地被敌军屡屡突破,党中央的安全受到威胁,战场形势十分危急。28日下午,中革军委作出“坚决打好这一仗,保卫党中央”[2]32的作战部署,红一军团二师回援青杠,中央纵队干部团发起反攻,英勇的红军将士在相互鼓励下,与敌人激战十余次,终于攻占川军制高点——营盘顶和指挥所永安寺,暂时缓和了战局。29日凌晨3时,中革军委发出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命令。红军从土城的浑溪口、蔡家坨以及赤水猿猴场(元厚)的沙陀一带西渡赤水河,摆脱与敌对峙的局面,保存了有生力量,待机歼敌。在战斗中,及时发布作战部署,是宣传工作的头等大事,成为战斗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的主导力量。
3.红军讲故事:众帮助寄留和救治伤员
一渡赤水期间,不少伤员被寄留在当地众家中,众把受伤红军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彭加伦在1936年撰写的回忆文章《病员的话》中这样描述:“有一天经过川黔交界之猿猴地方,一个六十余的老婆婆站在路旁大声高叫:‘红军!红军!把你们这位哥子带回去,他的病已经好了!’”[5]184不仅如此,这位老婆婆还赠送红军5个鸡蛋和10多个玉米粑并拒收接收同志付给的慰问金,最后告知红军“王家的人(王家烈)整得他们
社会保障厅网上服务平台助他们隐藏身份,转移,送饭,。一位康复的战士说当地几个土豪因害怕红军以后打回来,特意到寄留的老百姓家“嘘寒问暖”,万望好好照顾。另一位病员康复后回到部队说:“他们很喜欢听红军的故事,天天总有很多人来听我讲,他们很羡慕苏区,他们也愿意坚决要干,他们说王家烈实在把他们整得太苦了。”[5]186黔北地区到当年红军在门板上画的一幅宣传画留下“打倒抽丁当兵的王家烈,不当王家烈的饿肚兵!” [6]58,《红星》报报道“父亲命令儿子当红军”[6]58等扩红故事。由此可见,红军通过口头宣传、宣传画、标语、口号、报刊等方式,逐渐唤醒当地贫苦农民的阶级意识,燃起对贵州军阀王家烈等反动阶级的仇恨,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之后的扩红工作奠定了众基础。一渡赤水战斗期间,宣传工作服从于整个战略大局,其内容和方式也随之调整和变化。
(二)二渡赤水期间的宣传工作
1.传达遵义会议决议
1935年2月10日上午9时,“军委纵队在操场上召开营、科长以上干部会议,由张闻天作《五次反‘围剿’的总结和目前的任务》的报告。这是第一次传达遵义会议精神。”[7]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组织部长的李维汉后来回忆:“听完传达后,.....被选为政治局常委。”通过传达遵义会议决议和学习会议精神,全军进一步鼓舞斗志,统一思想,凝聚军心。
2.建立川黔边苏区:二渡赤水的战略意图1935年2月18日—21日,红军二渡赤水,直指黔北。宣传工作的任务是解除许多同志关于为何放弃原定渡江北上川西发展计划的顾虑,为此中革军委于渡河前两日发布了《告全体红指战员书》,耐心说明暂时放弃原定计划的原因,客观分析了敌人集中力量挟江布防、阻拦北进的事实,故调整为在云贵川三省地区创立根据地的新计划,并且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我军运动战的特长,拒绝没有把握的战斗,在有利条件下争取作战的胜利。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位于习水县良村镇吼滩村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告黔北工农劳苦众书》,“号召黔北
的工农干人(穷人)们,起来斗争,没收绅粮(地主)田地”[8],号召受苦众消灭一切反动派,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其中,“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是目前发现的中央红军首次提出“长征”二字的文献 。同时,红军还在当地写下标语“实行打土豪分田地”[4]159,红军战士纷纷表示,“长征以来遵义是最使战士们想念的一个城”“‘打倒王家烈!消灭周浑元’这口号每天挂在人们的嘴上”[5]189“大军驻在回龙场休息的一天,大的干部会上,作了报告,大会中军团政治部提出了三大号召,把消灭周纵队薛纵队的勇气提得更高了”[5]190。攻占娄山关这项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团长彭雪枫为了提升红军将士的士气,发扬顽强抗敌的精神,在行军途中鼓励大家高唱“当年的《高虎脑战斗胜利歌》,战士们情绪高昂:不要忘记我们十三团过去的光荣啊!王家烈比得上十九路军吗?”[5]193第一梯队在攻打点金山时,敌军士官暴力督兵,马鞭子赶、马刀砍,士兵们只得垂头丧气地跑回来,于是,红军战士向白军喊话:“弟兄们,打死压迫你们的官长啊!”“白军士兵们,你们的拼命,为的是哪个呢?看你们官长,再看你们自己!”[5]196娄山关的敌人,情绪受到刺激,灵魂受到触动,意志产生动摇,不少人弃战而逃。2月24日,遵义战役序幕拉开,5天内,红军取桐梓,夺娄关,占遵义,歼灭国民党两个师又八个团,史称“遵义大捷”。发布全军、众政治公告,高唱革命歌曲,对敌喊话,遵义城召开众大会等多样实用的宣传方式,放手发动众闹革命,促进众自救和自我解放,让众真心拥护党和红军,为二渡赤水期间的战斗成功提供巨大精神力量。(三)三渡赤水期间的宣传工作1935年3月12日,蒋介石意在乌江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