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3.04.03
安徽考试网入口报名
【字 号】渝府发[2013]26号
【施行日期】2013.04.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意见
(渝府发[2013]2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物价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内在要求,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根据《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国办发〔2013〕5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提高流通效率、引导农业生产、方便众生活和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链条,优化农产品市场布局,创新流通模式,强化产销衔接,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立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今年国考是什么时候
  (一)坚持发挥市场作用与完善政府职能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
  (二)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深化农产品流通领域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三)坚持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结合当前需要,着力降低流通成本,又要注重长远发展,建立农产品流通引导农业生产、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国家安全教育平台入口  三、发展目标
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到2017年,全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完善,农产品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流通环节明显减少,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流通的公益性特征更加突出。
  ――建成一批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全市11个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基本形成,贸工农、产加销模式广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50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0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和50家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区域性、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建成一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四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冷链物流体系形成框架,农村流通网络更加完善。建成500亿级农产品市场1个,培育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库总规模达到70万吨以上,冷藏运输车达到2500辆以上;全市果蔬冷藏运输率提高到45%,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15%以下。
  ――培育一批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发展一批网络覆盖面广、主营业务突出、品牌知名度高、行业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和营销能手。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100个,有组织的第三方农产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广泛应用现代交易技术、方式和模式,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电子结算和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农产品
质量追溯体系,建立产销预测预警机制,政府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组织产销对接率达60%以上,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围绕主导、特农业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广“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设一批区域性、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家和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投入品技术标准和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鼓励特农产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扶持“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及重庆名牌农产品,打造忠县柑橘、涪陵青菜头、秀山土鸡、“石柱红”辣椒、“潼南绿”蔬菜、城口山地鸡、万盛猕猴桃等特农产品品牌。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基础很差  加快主城内环以内农产品批发市场整合迁建,推进双福西部农贸城建设,打造西部地区最大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支持万州、黔江、涪陵、合川、永川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建设两翼地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培育潼南蔬菜、石柱辣椒、奉节脐橙、巫溪山货、秀山特农产品等专业市场,建成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特市场和集散中心。加强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和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管理。到2017年,初步构建起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他区县(自治县)和乡镇(街道)四个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加快建设九龙坡白市驿主城一级综合冷链物流集聚区,抓好万州、涪陵、黔江等二级冷链物流节点建设,支持潼南、铜梁、武隆、忠县、奉节、垫江等县建设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设产业基地小型冷冻库。加快培育一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服务,打造长江上游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到2017年,基本形成主城冷链集散中心,渝东北、渝东南二级节点,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集散(集配)中心,基地小型冷冻库的四级冷链物流体系。
国考从几月份开始准备
  (四)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
  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网多用功能,建设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商品配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发挥“农商通”信息机涉农信息上传下达功能。实施“新网工程”,不断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到2017年,构建起农村日用品销售、农资供应、商务信息服务、农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农民生活服务“六大”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在村级建成集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形成“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
  (五)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推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农厂对接、集团消费对接、社区直销菜店等产销对接模式,强化农民合作社与大型连锁超市的产销合作关系,建设一批以超市、餐饮企业、学校食堂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举办采购会、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产销对接活动,为产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到2017年,超市生鲜农产品直采率达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