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各级机关招录公务员>重庆市公招信息网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精选试题及
答案二
单选题(共30题)
1、中国古代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在古代指的是(  )。
A.丑时
B.子时
C.申时
D.亥时
【答案】 B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是(  )。
A.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是否承认质量互变规律
C.是否承认否定之否定规律
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 D
3、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采用:
A.上行文
B.下行文
C.平行文
D.公布性文件
【答案】 C
4、下列词语与相关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漳州开发区人才招聘网
A.问鼎——楚庄王
B.得陇望蜀——刘禅
C. 才高八斗——曹植
D.刮目相看——吕蒙
【答案】 B
5、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朝,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历代有许多文人到过南京,并为其作诗。下列古诗没有写到南京的是(  )。
A.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B.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
【答案】 C
华为校园招聘2023
众合法考6、手机从只能进行语音通话、收发短信发展到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甚至把宽带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将手机变成一个接入网络的终端,其通话功能仅仅是附带功能。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提供物质条件
B.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实践创新与认识发展
C.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D.科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答案】 D
7、两人共同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其如何处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一并处罚
B.两人共同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比照单独违法从重处罚
C.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D.只追究组织者、领导者的责任
【答案】 C
8、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的三原是红黄蓝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
D.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答案】 A
9、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朝,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历代有许多文人到过南京,并为其作诗。下列古诗没有写到南京的是()。
A.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B.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
【答案】 C
10、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
A.产品经济的存在
B.物质利益的差别
C.劳动就业的差别
D.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
【答案】 D
云南省招生工作
11、被誉为“20 世纪的最重要的三大科学发现”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量子力学
B.相对论
C.细胞学说
D.DNA双螺旋结构
【答案】 C
12、龙卷风是空气里的漩涡,其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卷入空中,龙卷风内部( )
A.空气浓密,压强很高
B.空气稀薄,压强很高
C.空气浓密,压强很低
D.空气稀薄,压强很低
【答案】 D
13、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主意”,因其脱离实际,且过多过滥,结果必然是“落实难”。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A.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
C.现象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答案】 A
14、2012年4月27日,甲在乙经营的小吃店吃完一碗10元的米粉后,出现食物中毒,花费费320元。区卫生局接到医院报告后,立即对乙经营的小吃店进行检查,并委托区疾控中心对该店的米粉进行检查。区疫控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该批次米粉则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经查,小吃店的米粉系从S米粉厂购进。区卫生局于2012年5月3日向乙下达了处罚决定,责令乙立即改正违法行为,人民币5000元,并告知了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乙以下知米粉不合格、应处罚S米粉厂为由,申请行政复议。
A.受卫生局委托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组织
B.鉴定人
C.被处罚人之外的利害关系人
D.当事人
【答案】 B
15、村民王某和施某两家相邻。2012年3月,施某在两家之间都不亨有宅基地使用权的空地上砌了一堵墙。谁知,这堵墙竟成了两家关系恶化的,围绕砌墙的合法性,砌墙后王家的采光、通风、排水等问题,两家互不相让。5月4日,王某、施某又起纷争,施某先动手打了王某。继而双方互殴,王某右踝骨折,施某左上臂挫伤。后经鉴定,王某被打成轻伤,王某要求施某赔偿其因轻伤所受损失。并要求公安机关对施某处以治安处罚。
A.物业关系
B.合同关系
C.环境关系
D.相邻关系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