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变化  正视新问河北省职称网题
——桃源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及问题透视
湖南省桃源县三阳港镇中学  谢一彰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省市教育行政的部署,桃源县与其它县市一样,二○○三年下学期在中小学起始年级积极有序地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工作,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校之多,前所未有。近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引发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实践中,遇到的不少难点、热点问题,广大教育理论者和教育实践者无法回避,需要共同探讨,深刻反思。
一、引人注目的亮点
我县实施新课改一年来,全面贯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课程改革精神,教研室、基教股组织力量先后两次对部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进行了调研,组织一线管理者、教研员、教师深入讨论、交流,共释疑难。我县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顺利,
成效显著,特初现,亮点诱人。
1、强化培训,准了新课改实施的切入点。
①、健全了新课程改革的新制度。紧扣新课改精神,先后制订了《桃源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把新课程改革工作作为我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组建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和专业小组。中小学先后成立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研究小组、考试评价改革研究小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课改报道、资料整理小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课程改革家长委员会等并积极开展了工作,各工作小组围绕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方式、教育技术等问题进行有益探讨,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经常性活动。与此同时不少学校建立了一整套适应新课改的教师、学生、学科评价制度。如:三阳港镇中学出台的以《教师业务考核细则》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评价制度,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理念。
②、落实了师资培训的新措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师资水平的提高。在这方面我们教育局采取了有力措施:超前准备,早在二○○一年下学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颁发后,在教育部确定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区(县、市)为首批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之时,我们优先考虑了我县课程改革师训工作的规划。在二○○二年选派了部分行政、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培训。二○○三年又组织教研室人员亲临国家级实验县江西大禹县和湖南永州市实验区考察学习。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每年的省、市举办的学术年会和市课堂教学研讨会,扩展了参加省、市培训的层面,使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学习取经。二○○三年暑期组织全县中小学管理人员和起始年级的各学科教师,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使我县新课程改革工作做到了理论先导、专家指导、骨干支撑、专业支持。
③、建立了校本培训的新体系。在新课改工作中,十分注重校本培训。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践,集中学习结合分散自学,对面交流结合个人反思,共同讨论结合中心发言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如:漆河镇中学措施得力:一是利用例会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章,观看录相,进行通识培训。二是坚持自学为主,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完成两篇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以写促学,以学带研,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三是坚持电脑、多媒体的校本培训,形成了制度,保证了时间,确定了内容,明确了要求。三阳港镇中学组织骨干教师每月至少举行了一次
大学英语四级网课课改讲座,进行案例分析。开展系列培训活动,观摩研讨会,交流经验,组织报告会等。他们以七年级九十八班为课改实验班,典型引路,榜样示范,分层要求,分类推进。通过培训,不少教师提高了自身素质。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由原来的6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有山东省委领导班子10多人能从事课件制作,在全县这样的学校举不胜举。
④、树立了新课程改革的新观念。通过培训,新课程倡导的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正在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一是树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不少教师走下了讲台,与学生一起学习,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了现实。二是树立了新的课程教材观。如:桃源一中,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实验,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2、以生为本,保证了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最终落脚点。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归根到底要到学生那里去落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其重要。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牢牢抓
住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环节,进行积极稳妥地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积极组织教师学理论,换观念的同时,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把理论用于实践,从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入手,实验教师对课程进行集体分析,对学生学情进行分组交流,不少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有个性的教学案,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设计作业和训练。实验教学以“发展”为中心,将实验教学作为新课改的重点工程来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达100%。对实验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化教学以“强能”为中心。不少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多媒体培训,注重电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多媒体的利用率。如:漳江小学,教师参训率达80%。有70%的教师能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使电教设备起到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在新课改中,结合本校实际和本地资源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三阳港镇中学在社区校本课程开发中,先后开发了“食用菌养殖技术”、“三阳大种鸡的繁殖技术”、“鱼郎鸡”的烹饪技术等生物、历史等校本课程。丰富了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弥补了课程的不足。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程改革活动,二○○三年下学期先后在漆河镇中学和漳江小学为全县中小学教师组织了“开放日”活动。十二月份,各中小学先后开展了课改“开放周”和“开放日”活动。如:三阳港镇中心小学,“开放日”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效果良好。与此同时,县教
为什么2023年考研最难
研室、基教股在全县开展了中学校长课堂教学比武的活动,不少校长理念先进,方法新颖,反映出我县基层管理人员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如:徐重贵执教的语文,王用杰执教的英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县各学科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有计划地展开。在活动中,不少骨干教师为教改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课,不少的年青教师为课改提供了研究素材。更多的学生为课改创造出鲜活的事例,供我们研究、探讨。规划并实施了送课下乡活动,教研人员、骨干教师把先进理念,先进教法,先进的学法带到了薄弱的学校。
国考报名缴费了不去考有什么后果3、改革评价,把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点。
在新课改中,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全面发挥教育评价应有的功能,改革以往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评价体系。以发展性、教育性、激励性为原则,积极进行了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了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发展、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①、探讨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县局以漳江小学、漆河镇中学为点校,积极探索学生评价体系。在实践中,他们的作法是:一是把考试、考评、考查结合起来,对学生听课
笔记、读书笔记、日记、作业、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考查,对学力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二是把评分、评语结合起来,不搞一考定乾坤,学校评价结合家长、社会评价。三是把自评、小组评、老师评价结合起来,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动态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使评价更趋科学、客观、民主。
②、探索了有助于学科教学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在调研中注意到县教师进修实验学校的作法:一是文字科目不单以考试为评价标准,结合教案设计、资源利用、作业设计、下班辅导、计划总结、学生评价、论文撰写、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二是非文字科目以考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案设计、资源利用、教学后记等,为学科教学评价的改革作出了努力。
③、建立了有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三阳港镇中学的岗位责任制中,我们看到:一是建立了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教师自评为主,学校、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等全面评价。二是每学期评选优秀教案、优秀教师、优秀课件、个案分析、教学后记、教学随记、公开课、听课纪录、活动课资料等,全面反映教师能力,促进教师发展,以此为据,对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晋级等。
4、教研相长,发掘了新课程改革的增长点。
在新课改中,开展了课堂教学经常性研讨活动,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教研活动为手段,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新课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教研室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了经常性活动。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县、市、省各种培训。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观摩示范课,听报告会等。 教研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验,争上研讨课、公开课、汇报课等。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和研究。桃源三中的《新课标、课改下的校园文学研究》列为国家级十五课题计划。佘家坪中学的《农村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列为省十五课题,并在深入实施。三阳港镇中学《物理自然实验》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广大教师不断总结新课改经验,写出了语言有精度,论证有力度,理论有深度的论文。有80位教师的130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或公开发表,其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和难点浅析》(谢一彰、徐重贵著)、《农村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摭谈》(谢一彰、傅朝中著)、《中学潜在课程初探》(谢一彰、裴以杰著)、《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效应》(谢一彰著)分别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和《中外教学研究》等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为我县新课改经验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反报考村官的基本条件
映了我县教师一定的理论水平。此外,各校举办了课改简报,如:漳江小学、漆河镇中学多次把课改信息、经验以简报的形式传递给师生,使课改经验得到了交流、推广。
二、发人深思的难点
从新课改实施一年来的情况来看,我们获得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最主要的难点也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因此,能否认同、内化这些新课改的新观念,成为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1、更新观念高难度。
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很多年以来就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规则,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可以说这一观念还远远没有形成。
教师未能具备民主、平等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可以说基本没有民主、平等的因子遗传下来,而家长制、一言堂、对权力的崇拜、等级观念可以说已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到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是我们对教学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导致了教学方式上的“一言堂”、“灌输式”。稍开明点的教师最多来点“启发式”、“讨论式”,但还是限定在老师设计的范围内,用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
现在,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做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要实现这种转变,如果教师不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是万万不可能的,而如何将民主、平等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关键,一些教师中出现的“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现象恐怕与之有非常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