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学术论坛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价值、困境与机制
—以北京市H社区志愿组织为例
赵晨昕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创新社会治理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志愿组织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形成的“第三方”,在社 会治理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尚未充分发挥此优势。文章分析了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
多重价值与多维困境,并在H社区志愿组织案例的基础上,构建了志愿组织发展的“导向-方式-支撑-作用”机制,为志愿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治理;志愿组织;价值与困境;机制
1问题的提出
1.1文献回顾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社会管理”发展为 “社会治理”,这一转变,是对我国新时期出现的新 矛盾、新特点进行科学把握后做出的治理模式的深刻 变革,也是进一步阐释治理理念,为我国社会发展提 出新要求的重要体现。此后,社会治理理论不断被推 进到新的高度,“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逐渐成为党 和人民的共识。志愿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在 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应对社会多元需求以及公共服务 供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治理格局。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幵局之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 背景下,志愿组织发展也将面临新形势,故应对志愿 组织可能面临的种种机遇与挑战进行研判,使其在社 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学界关于志愿组织参与社会 治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从理论层面对我国志愿 组织的概念、发展历程、类型、功能等进行阐述,且 往往将“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等从“志愿”一词 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一并进行阐述,单独介绍志愿组织 的文献相对较少;二是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将某一类志 愿组织(如社区志愿组织、青年志愿组织等)作为研 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社会治理的某一方面(如城市 治理、社区治理等)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建议,但这类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普适性。
1.2社会治理与志愿组织发展的逻辑关联
社会治理的理论源于西方。“治理”这一概念最 早出现于1989年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在此之后逐步为世界广泛使用,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广泛应用的理 念。相比于西方学界对治理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的 研究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俞可平、张康之 等开始进行相关研究,从而带动更多学者加入其中,发展到如今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整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治理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多呈现出 以下特点:第一,治理主体多元化。社会治理中的行 动者是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自治力量构成 的系统的行动者系统。第二,治理方法多样化。强调 多主体的共建,鼓励在多元主体共商共谋的环境下制 定和执行社会政策。第三,治理主体平等性。注重社 会公平,主张多元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第四,治理目的公共化。作为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社会治理具有公共性,有利于扩大公民参与、构建和 谐社会。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本身就与社会治理 的追求相契合:第一,志愿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 的第三方平台,凝聚多方力量,促进多元主体平等参 与方面与社会治理的理念不谋而合;第二,志愿组织 倡导的互助、合作、参与的志愿精神,对于构建以人 为本的和谐社会、创新社会治理大有裨益。
基于此,本文从社会治理视角出发,明确社会组 织发展对于社会治理的多重价值,同时总结实践中已 有的经验,构建意在破解志愿组织发展多维困境的机 制,为我国志愿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
2志愿组织的多重社会治理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志愿组织的优势愈发明显,
63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其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十三五”时期,第一次将志 愿者人数占人口比例13%的要求写进《规划》,引起我国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注。步入“十四五”时期,《建 议》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关爱行动”,对志愿服务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 展提供了科学指导。故需明确志愿组织在社会治理体 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其参与社会治理得更为 具体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2.1完善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创新强调主体的多元化、自治化,必须 要有公民的广泛参与,以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局面。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基 层社会治理,在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应对社会治理方 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能促进基层公众广泛参与,在培养公民归属感、促进社会资本积累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2.2解决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曰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志愿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组 织,能够搭建政府和公民沟通的桥梁,向下将党和政 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基层民众,推进人政方 针落地执行,提升政府美誉度;向上发挥
在洞察众 需求、把握众偏好方面的天然优势,将关乎众利 益的需求反映给政府,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推动 公共服务供给提质增效。
2.3助推多元共建
志愿组织作为社会多元协同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之 一,能够拓展志愿服务平台,形成与企业、事业单位 以及第三部门的其他组织如其他志愿团体、基金会、社会组织的互动合作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 治理创新的强大合力,从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形成 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治理格局。
3志愿组织发展的多维困境
3.1主体困境
在我国,志愿组织的设立、组织、运行等与政府 关系密切,其功能发挥和政府职能边界尚未厘清,往 往具有较强的官方彩,行政化彩浓厚。以运营为 例,志愿组织的非营利性与组织活动需要投入大量资 金之间存在的矛盾,决定了志愿组织的曰常运作主要 依赖于政府补助,从而使得志愿活动受到那些控制着 组织资源的人,即捐赠者偏好和利益的影响,志愿组 织自主性不强。
3.2资源困境
志愿服务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资金与人力方面。资金方面,如今多数志愿组织仅仅依赖政府提供的补助开展活动,许多因资金短缺造成志愿活动缺乏持续 性且更新困难。人力方面,受社会地位和工资报酬等 影响,志愿组织中的专职从业人员较少,加之缺乏长 效运行和激励机制,人员流失严重,志愿服务人员特 别是专业人员缺乏。
3.3管理困境
实践中我国很多志愿组织的监管涉及到多方联动,往往存在多头领导、职责权限不清、互相推诿等 现象,各主体间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在此背景下,志 愿组织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不规范,诸如活动类 型与参与人数不均、专业技能缺失等问题。
4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建构
H社区是北京市一典型的“整建制村转居”社 区。社区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从村庄到社区的新的 发展路径,在志愿服务常态化、精细化的推动下,社 区获得“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精选试点 村”“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其志愿 组织的发展模式倍受认可。H社区志愿者队伍始建于 2016年,后经管理方法不断强化、服务内容细化,形成了 10支具有鲜明特的社区志愿服务队。
研究发现,H社区志愿组织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的发展建设,破解了主体、资源与管理
困 境,促进社会参与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这与社会 治理的要求相契合,为志愿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提 供了参考。在此总结H社区志愿组织的发展经验,形 成“导向-方式-支撑-作用”的机制,着力解决志 愿组织发展的多维困境,优化我国志愿组织发展路径。
4.1导向:注重党建引领,用党建促发展
党的领导是志愿组织发展的前提条件,志愿组织 的发展需要切实发挥党委领导基层社会的作用。H社 区志愿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以社区党建 工作协调会为平台,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H社区志愿组织内 部成立了党小组,并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为导向,定 期进行查摆、述职、党员学习,贯彻落实党对志愿服 务发展的各项要求,确保组织发展的政治正确与方向 正确。在此基础上,依据党政机关出台的志愿组织发 展规划,明确自身定位,培养自身全局观,形成了发 展的战略计划,制定形成了《居民公约》《H社区志 愿组织发展公约》等制度规定,明确划分管理权限,形成了运作高效的社区志愿组织管理体制。其次,将 党的各项政策在志愿活动中加以落实,成为政策落实 基层的坚实力量。以垃圾分类政策为例,自2020年 7月1曰起,H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全新阶段,垃 圾分类站正式启用,分设在社区不同楼宇,社区内不 再设立垃圾桶位。在每个站点分时段招募25个志愿
64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学术论坛
者作为垃圾分类劝导员、垃圾分类专管员、垃圾分类 监督员,共同监督、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再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内成立老党员志 愿服务队、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坚持党员先行,明 确志愿服务排班,责任细分到人,构建长效服务和回 馈机制。最后,将志愿与网格相结合,依托网格化管 理的精细度,构建社会志愿服务为民体系,实现了全 方位的志愿服务工作和社区环境治理同覆盖、同管辖,最终形成依托网格化精细管理,融合社区志愿服务的 为民服务体系。安徽事业单位真题
4.2方式:搭建治理平台,多元主体联动
志愿组织将稳定的专职人员结构与灵活的掊募人 员结构相结合,能够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搭 建政社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内部形成“社工+志愿 者”的人员形式/不断扩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提升 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有利于解决志愿组织人员短 缺的困境。同时,能促进社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流向 志愿者体,从整体上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志愿组织、团组织共建,扩 大志愿者招募范围,吸纳公民、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共同参与志愿活动。
H社区志愿组织通过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活动 方式,举办了理论宣讲、文娱活动、心理疏导、医疗 服务、法律咨询、卫生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累计650 余场。同时,社区自成立以来陆续协调了 18家社会 组织以及7所高校的370名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开 展社区环境保护、关爱弱势体、传承非遗文
化、引 导文明出行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60余场,切实为 志愿者们搭建多元主体联动的社会治理平台。
4.3支撑:链接外部资源,提升发展动能
H社区将回迁分到的土地向外出售,每年能获得 2000余万元的收入;将某村集体资产向外出租,每 年去除税收约有2 200万元的收入,这些在一定程度 上为H社区志愿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集体经济兜底保障。除此之外,志愿组织还积极与周边具有社会责任 感的企业联络,在场地、志愿活动物资等方面获得支持。
实践中,志愿组织要在获取政府资金扶持的基础 上,积极链接外部资源进一步破解资金问题:第一,志愿组织可以通过政府的公益竞标获得承接政府购买 服务的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更多政府经费支持。第二,加强自身战略管理与信息化建设,通过招募赞 助,促进自身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事业单位形成稳 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志愿活动内容拓展、服务升 级。如此,多管齐下破解资金困局,提升志愿组织发 展动能。
4.4作用:弘扬互助精神,解决民生问题
江西理工大学
H社区始终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充分发挥熟
湖北公务员报名时间2021年人社区的优势,在丰富居民生活、开展为老服务等方
面展现自身特,形成了睦邻友好的邻里文化。注重
加强志愿氛围营造,鼓励好人好事,弘扬志愿精神,
使志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破了以往志愿者
不志愿、不义务的旧风气,志愿者在不为任何物质报
酬的情况下,自愿参与志愿活动。目前,H社区志愿
服务范围覆盖民生需求、环境卫生、特需人、精神
文化、消防安全等方方面面,形成“志愿+”治安、
养老、卫生、防疫的模式,让志愿组织深度参与到社
区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环境治理、消防监督、文化
宣传等工作中。
新冠肺炎爆发以后,317名志愿者积极响应社区
志愿服务队号召,第一时间投身抗疫一线,履职尽
责、勇挑重担,参与排查登记、测温查证、政策宣传、
健康指导、矛盾调解、服务保障等工作,累计排查
8 844户次、核实14 256人次、动员9 935人次,累
计隔离观察1 200人,文艺志愿者创作防疫诗歌、书
画作品、快板书累计100余篇,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有
效开展,社区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扬
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平台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进一
步夯实了基层防疫工作力量。
5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是一个漫长旦复杂的过程,
要切实发挥志愿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
用,破解发展面临的多种困境,实践中可以尝试构建
“导向-方式-支撑-作用”的发展机制,形成在
四川省农业银行招聘党建引领下,运作高效、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促进志愿组织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推动我国社会治
理创新。
作者简介:赵晨昕(1999-),女,籍贯:山东东营,
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U].中国行政管理,2014(02):24-28.
[2] 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02):2-13.
[3] 祝灵君.志愿者组织、志愿精神与政党领导UL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03):42-47.
[4] 任金秋,刘伟.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探讨D]•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44-
48.
昆明事业单位报名入口[5] 徐柳.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U]•学术研究,2008(05):67-72,159.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