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及专业人才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渔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2009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088.0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48.22万吨,渔业经济总量1164亿元,渔业产值736亿元,海水养殖98亿元、淡水养殖472亿元、海洋捕捞90亿元、淡水捕捞59亿元、水产苗种17亿元。水产品价格比上年上涨10%以上,效益提高,全省渔民人均收入超过9800元,同比增长9.45%。渔业在大农业中地位和作用凹显,全省有30个县(市)的渔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超过20%15个县(市)超过30%
近年来,全省渔业形势总体良好,在养殖面积上表现为苏南压缩,沿海增加,常规鱼减少,特种养殖增多。全省放养总面积达1088.06万亩,其中内陆放养面积828.93万亩,海水放养面积259.13万亩。全省出现了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超百万亩、改造鱼池超过百万亩、小龙虾养殖近百万亩的喜人局面。全省渔业发展进入了以水域安全、产品安全、生产安全“三个安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效益”,渔业发展、渔区繁荣、渔民致富“三渔并举”为重要特征的新阶段。安徽公务员华图教育
随着全省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的加大,我省优势特水产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产业规模
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我省渔业的整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我省优势特水产业既面临着新的挑战,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素质,加快形成国内外知名的优势产区,培育一批特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带,实现渔(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1、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螃蟹、青虾、罗氏沼虾、黄颡鱼、黄鳝、乌鳢、泥鳅、沙鳢、鳜鱼等的养殖面积有所扩大,贻贝养殖已形成规模,工厂化海参养殖获得突破。全省重点推广的淡水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68万公顷,比上年翻了一番多,观赏鱼养殖面积达到680万平方米,优势主导产业特更加明显,名特优水产品产值超过360亿元。
优势特水产业已成为我省渔业的亮点。内陆优势特水产业规模列全国首位,河蟹、条斑紫菜、青虾、文蛤等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之首,斑点叉尾鮰、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鳜鱼、龟鳖、珍珠产量和产值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全省优势特水产养殖
面积达到800万亩,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70%以上;养殖产量达到87万吨,产值302亿元。全省水产品出口量4.71万吨,出口额1.61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优势特水产品。
2、产业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创建国家级、省级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渔业标准体系。精心组织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水产品药残监测力度,健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积极开展渔业执业兽医制度建设试点,制定了《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优势特水产品标准、质检、环境监测体系,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9年,全省已建成26个国家级、44个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40四六级一分一段对照表万公顷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已认证无公害水产品578个,绿水产品132个,有机水产品91个,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572万亩,省级以上名牌水产品39个,2个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3、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要求,大力推进了渔业基础设施改造,在优势区域新建了一
批标准鱼池,积极推广河蟹、青虾微孔增氧设施及疫病防治技术。加强了水产原良种能力建设,强化了水产原种场的监管,截至2009年共认定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16家,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50家。加强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批准公布了阳澄湖中华绒螯蟹等6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1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4、产业特不断显现
围绕品质调优、效益调高,积极发展集约化生产经营,集聚优势板块,培育壮大了河蟹、紫菜、青虾、罗氏沼虾等一批主导品种和优势产业,特别是河蟹已发展成为产值超130亿元的大产业,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出口占全国90%。高效特渔业快速发展,全省亩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渔业养殖面积已达260多万亩,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20%以上。全省形成了两带四区的战略格局和虾蟹经济圈、江鲜产业带、海洋渔业经济板块、地方特小品种养殖区、观光休闲渔业点等有江苏特的区域化布局。
5、产业贡献率不断上升
在农民增收幅度减缓、生产成本有所上升的情况下,优势特水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
头,不仅填补了由于常规水产品养殖效益下降以及海洋资源衰退、减船转产造成的收益减少,而且为渔农民增收发挥了主导作用。优势特水产品加工也为我省出口创汇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优势水产品出口产业带、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了一批外向型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正逐步普及。渔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达到705家,入社成员10.52万人。全省新增国家级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大部分水产品出口企业已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出口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突破技术壁垒效果显著。
6、渔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太湖流域渔业养殖综合治理有力推进,太湖、阳澄湖网围整治任务按期完成。在全国率先试行了《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投入1400万元资金在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的8个养殖场试点实施池塘水循环清洁工程,减排效果明显。
二、江苏区域水产养殖结构与区域布局
按照规划,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围绕优势特水产品产业链条的技术需求,建
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紧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发展目标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优势特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植区域特支柱产业。
  依靠科教兴渔,促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围绕我省渔业产业化经营和支柱产业培育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了克氏螯虾高效生态养殖及苗种繁育技术特岗教师什么时候考试等46个三项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入户工程在全省42个县实施,培育1.8万户科技示范户,示范养殖面积77.7万亩,成为渔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良好载体。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项,小龙虾产业技术集成项目获得了省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科技人员与渔民培训工作得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优化了全省渔业结构。重点推广小龙虾养殖,组织召开了全省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研讨会,养殖、加工、流通、品牌建设全面加强,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发展到40.2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多。河蟹、青虾等传统优势品种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泥鳅等地方特小品种生产走向产业化,传统品种生产走向高效化。贻贝养殖已形成规模,工厂化海参养殖获得突破。积极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组建了省渔协休闲渔业分会,命名了第二批省级休闲渔业乐园,全省休闲渔场(园)个数和经营规模均较上年扩大20%以上。
1主要养殖品种
食用鱼类(280.6万吨):青鱼(6.5万吨)、草鱼(40.2万吨)、鲢鱼(45.3吨)、鳙鱼(20.5万吨)鲤鱼(13.2万吨)、异育银鲫(45.7万吨)、团头鲂(16.8万吨)、鳜鱼(2.5万吨)、暗纹东方鲀(0.1万吨)、乌鳢(3.3万吨)、黄颡鱼(1.5万吨)、泥鳅(4.0万吨)、斑点叉尾鮰(2.5万吨)、加州鲈(1.9万吨)、短盖巨脂鲤(0.4万吨)、细鳞斜颌鲴、虹鳟、长吻鮰、翘嘴红鲌、沙塘鳢、革胡子鲶、金丝鲶、史氏鲟、俄罗斯鲟、鲻鱼、梭鱼等。
观赏鱼类(4.5万吨):金鱼、金鲫、锦鲤、七彩神仙鱼、燕子鱼、孔雀鱼、叉尾斗鱼、中国胭脂鱼等。
虾蟹类(6.4万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青虾、克氏原螯虾、梭子蟹、脊尾白虾等
贝类(3.7万吨):缢蛏、青蛤、文蛤、珍珠蚌
2重点推广品种:
海水:文蛤、紫菜、梭鱼、梭子蟹、脊尾白虾等;
淡水: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青虾、鳜鱼、斑点叉尾鮰、河鲀,泥鳅、黄颡鱼等。
3、优势出口水产品种
1)河蟹赣州九一人才网
区域布局:高淳、宜兴、溧阳、金坛、吴中、常熟、昆山、吴江、如东、启东、通州、赣榆、楚州、洪泽、盐都、射阳、建湖、宝应、兴化、宿豫、泗洪、泗阳、武进、相城、金湖,共计25个县(市、区)。
2)斑点叉尾鮰 
区域布局:泰兴、洪泽、东台、邳州、大丰、新沂、阜宁、射阳,共计8个县(市、区)。
  (3)紫菜 成人高考个人信息查询
  区域布局:海安、如东、启东、连云、赣榆、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共计10个县(市、区)。
  (4)克氏原螯虾
  区域布局:盱眙、铜山、启东、楚州、洪泽、金湖、宝应、江都、丹徒、兴化、泗洪、泗阳、丹阳、大丰,共计14个县(市、区)。
三、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潜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水域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日趋减少,渔业水域首当其冲。另一方面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外源污染,导致一些传统养殖水域丧失养殖功能。加上各地淡水湖环境整治,围网养殖面积将继续调整缩减。
2、养殖结构与基础设施薄弱
特种水产养殖的技术成熟度还不够高,名贵鱼类品种养殖的规模和比重偏小;池塘改造投入不足,进展缓慢,高效渔业面积低于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表明了特种水产养殖面积的产能还需提高,养殖水域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特产不高产、高产不高效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渔业增效、渔民持续增收尚未有效保障。
3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养殖行业管理相对滞后
苗种、饲料、鱼药等渔需物资质量良莠不齐,投入品监管的难度依然存在,使用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水产种苗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完善,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4、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产养殖病害发生频繁,突发性、不明原因的病害种类增多,大面积疾病发生并产生死鱼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规范使用投入品行为依然存在,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时有发生。水产品生产、消费、出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负面影响和冲击,暴露出养殖水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
5、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我省渔业生产一产比重偏高,仍以大量鲜活或初级加工品为主,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至今未有大的突破,水产品附加值低;渔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不够健全,标准化生产规模偏小,众渔业的特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受池塘租金、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我省池塘养殖的综合竞争力有弱化的趋势,鲜活水产品销售半径萎缩。
6、渔业行政监管体系尚未完善
渔业行政执法队伍面临职能多、人员少、装备差等现实问题;水生动物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滞后;水生动物资源养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潜力分析
1、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水产品是目前人类食物中的重要动物蛋白源,发展水产养殖在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热门话题的社会环境下,水产养殖业作为不消耗粮食或少消耗粮食就能获取优质动物蛋白、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一种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