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城乡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忻州人事考试网登录入口
 
作者:高长亮
    近一个时期以来,泗阳县委、县政府在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前提下,着力抓好工业突破和城乡建设,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促使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在推进三化的进程中,全县上下科学分析了城市化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载体、纽带和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作用,对城乡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我县城乡建设发展现状,科学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发展思路,这对于促进泗阳城乡建设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泗阳城乡建设发展现状

泗阳县是苏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地处苏北腹地,位于宿迁市的东南部,东临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接沭阳县,西连宿城、宿豫两区,县域总面积1418km2,其中耕地面积82.66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全县总人口94.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4.4万,城市化率为25.9%;全县辖18个建制镇,2个场(原种场、农场),其中省级重点小城镇2个(新袁镇、王集镇),市级重点小城镇2个(裴圩镇、爱园镇),共有253个行政村(居),规划建设212个中心村。泗阳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除粮、棉、蚕桑、水产之外,林业及木材加工业是泗阳经济的支撑产业,泗阳的二、三产业相对滞后。2003年全县实现GDP51.72亿元,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为35.44:34.80:29.76,当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3亿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90元。面对70万名低收入的农民,三农问题对泗阳来说尤为严峻。

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泗阳县城,目前建成区面积17km2,城区人口16万人,城市布局由西向东分别为西工业园区、新老城区、东工业园区,呈一城、两园、三河”“一体两翼的建设发展格局。经过近几年的连续投入,特别是今年以来加大了建设开发力度,城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七横九纵(七横:由北向南分别为沈阳路、鞍山路、北京路、淮海路、众兴路、黄河路、南宁路;九纵:由西向东分别为常州路、西康路、西安路、洋河路、人民路、桃源路、运河大道、上海路、浦东路)的主干道体系呈方格网状覆盖整个城区。二是规划控制逐步加强。今年4月市政府批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方案,予以实施。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城市性质定位为以两河风光为特的生态型、园林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县城规划区包括三镇(众兴镇、城厢镇、李口镇)、两场(原种场、农场)、一乡(来安乡),总面积达300km2,城市建设用地66km2。依据总规城市宜向东、向北发展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北扩东延、重心转移、详规控制、布局完善的城市发展战略,表明规划的控制作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三是综合功能日臻完善。今年县政府实施了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能力为主体的“8888”工程,开工建设了一批城市道路、管道燃气、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住宅小区、绿化工程等,城市承载能力,经济辐射、集聚能力,排污抗洪能力等有了一定的提升,市民休闲居住的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四是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今年上半年,我县成功举办了2004江苏泗阳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推介会,吸引了来自4个国家和地区、10个省份的110多名客商,签约项目63个,项目计划投资额达41.8亿元。之后又分别在浙江、南京、上海举办了3次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推介会,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对外宣传了泗阳,提高了泗阳的知名度,最主要的是吸引了外来投资,截至目前,有19个重点城建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3.8亿元。全年土地挂牌出让841宗,面积1528.6亩,已揭牌成交15316亩,合同成交额1.14亿元,目前到帐收益7015万元。

小城镇建设方面,17个建制镇(不含县城所在地众兴镇)建成区总面积18.1km2,镇区常住人口14.2万人。一是规划编制步伐加快。各乡镇均编制了镇区总体规划,其中王集、新袁、李口、临河、穿城5个乡镇还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二是镇区建设投入加大。今年全县小城镇投入1.7亿元,重点对镇区绿化、亮化、硬化、净化进行强化,新建道路16.53万平方米,道路硬化率达85.2%;新增路灯551个,新建市场9个,新增给水管道29.4万米,新增排水管道23.5万米,新增绿化面积21.89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8.6%

二、泗阳城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泗阳城乡建设现状来看,虽然近阶段发展态势良好,但其质和量两个方面与我县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县区如沭阳、泗洪、宿城等发展速度相比,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这表明泗阳城乡建设还有许多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尚未充分体现

一是规划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少数乡镇不重视规划,建设随意,2019国考成绩出炉“手指一条路,头点一座楼,导致城镇建设杂乱无章,品位和档次不高。少数乡镇的镇区总体规划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实际建设中根本不遵循规划来操作,大搞形象工程、镶金边、花架子工程。

二是规划起步晚。在2000年之前,泗阳城区建设是没有规划的,建设无章、无序、随意,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行政、居住、商贸、学校、工厂等盘根错结、混杂一起,街道都呈现下为商店门面、上为居民住宅的。这导致居不静,学不宁,市不兴,商不盛,广场绿地少,工厂在闹市,行政办公在小巷,城市生产、生活、休闲的环境很差。

三是规划起点低。1999年底我县才委托常州规划设计院搞城市总规,20006月总规通讨论证,2000年底报市政府批准,总规还未执行就不适合县城发展了。2002年县政府又委托江苏省规划院重新编制总规。由此可见,规划缺乏前瞻性,生命力不强。<BR< p>
四是规划控制乏力。在总规实施之前,规划跟着项目、外商走,规划不如行政一句话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小区、场院退红线不够,沿路摆长城、搞剥皮式开发,开发商眼光紧盯在临街门市房,不注重整体协调和小区的绿化美化,规划没有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和刚性,导致县城功能分区不明显,建设无秩序,缺乏特。

五是缺少控制性详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每一分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便于组织安排建设。2004年之前城乡建设无详规控制。今年我们聘请同济大学着手编制城区控详规,临河、穿城、王集、新袁、李口也在编制镇区控详规。

六是专业规划没跟上。城区排水、给水、供电、供气和电信电视等弱电管网建设等工程规划,以及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没有及时制定,影响了城市健康、协调发展。

(二)城乡建设的思路不宽阔、建设标准不高

一是缺乏规划的控制引导。没有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规划指导的城市建设只能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可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的要求。

二是缺乏先进的开发理念。前一时期靠政府推动、干涉,靠行政命令、财政投入来搞城市建设的思想还没有根除。放开市场,引资开发建设在有些干部众看来是出卖本县利益。更有甚者,打着保持社会稳定的幌子,千方百计阻止外埠企业进入市政等事业性开发市场,宁可不开发不建设,也不让利于外商。这些思想既顽固又可怕。

三是缺乏有活力的运行机制。思想的禁锢,导致机制不活,无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经营城市。前阶段泗阳没有成立土地储备中心,政府直接参与投资与建设,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很难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

四是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运行机制的落后,市场的封闭,必然导致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单一。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投资,必然导致建设停滞。政府投资建设,给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截止2003年底,县级财政积欠外债高达8.4亿元;历年市政、交通、水利等城市基础设施欠款共4.97亿元,比我县2003成人英语四级报名入口年财政收入还多1.44亿元。由于资金筹集渠道不广,财政又无力投入建设,因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县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山东省省考成绩查询时间2022
五是建设施工管理乏力。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十分缺乏,另一方面靠建筑、市政施工企业垫资建设,政府拖欠工程款,无法按合同要求拨付资金,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管理乏力,劣质工程难以杜绝。

六是建设重点不突出。泗阳要迅速改变城乡面貌,究竟是以老城改造为重点,还是以新城开发为重点?直到2003年还看不出来。前阶段老城开发以沿路、沿街上居住下商铺的形式最为多见,而且建设开发点零散,遍地开花、见缝开发,没有形成连片开发、规模开发的态势,同时受到了拆迁难等因素的制约。而新城建设受到土地转批的限制,一时难以运作。

(三)城乡的综合能力不够强

城乡经济不强,拉动作用较小。一是城区经济总量不大。2003年,城区控制性规划区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5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分别占全县的22.9%33.9%,经济中心的地位不够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三耗工业多、节能工业少,传统工业多、新兴工业少,加工工业多、基础工业少。三是支柱产业不多。城区38家列统企业中,双五企业共有2家,仅占5.3%,对区域经济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型经济尚未形成。四是工业园区建设不快。我县建有东、西工业园区,其中西区1.3km2,东区启动区4km2。目前,县工业园区仅有64家企业投产,实现GDP仅占全县的9.6%,尚未发挥拉动经济的增长极作用。

城乡规模不大,集聚功能较差。泗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民占多数,目前县城规划区人口只有24万人,而真正意义上货币收入、货币消费的市民仅有9.1万人。2003年我县城市化率为22.4%,远远低于全省46.8%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沭阳(28%)、泗洪(28.2%),在三县两区中居末位,距35%的十五计划目标差距更大。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一产占据首位,二三产业欠发达,造成我县城乡无论是人口还是镇区面积难以得到迅速扩大,城镇规模效应无法充分发挥,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不强。

城乡功能不全,辐射范围较窄。城区建设发展的滞后,决定了综合能力不够强,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人才高地和信息中心,造成县城对周边城市、乡镇、村庄的辐射作用非常弱,城市在一个区域的经济极点没有突显出来。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一部分乡镇街道没有硬化,如卢集镇镇区道路硬化率仅为42.4%;全县仅有爱园、裴圩两个乡镇开工建设居住小区,仅有南刘集、爱园、里仁、王集、新袁、李口等六个乡镇开工建设商业街,仅有高渡、新袁、三庄等三个乡镇开工建设专业市场。

三、加快推进泗阳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城市经济时代,城市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主要载体,成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城市兴则区域经济兴,城市强则区域经济竞争力强。所以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另一方面,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苏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率先贵州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泗阳要实现经济全面振兴,不拖全省两个率先的后腿,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70万农民脱贫致富问题是泗阳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绕不过去的坎,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泗阳解决发展、稳定问题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城乡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既是经济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城乡建设,就是要处处以人为本,把众的需要、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需求作为城乡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维护广大人民众的切身利益,让众得益受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个人政绩与国家、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众负责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确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城市建设一定要有选择有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分清轻重缓急,不能一哄而上,贪多求大。应着重抓好县城建设,做大做强城市,发挥好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效。但又不能因此而忽视小城镇建设,应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我县城市化进程。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要坚持以人为本。道路、公交、园林、供水、供气等项目建设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要坚持保护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真正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BR< p>
(二)坚决贯彻三高要求,不断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依法管理和建设城乡的重要依据,是政府指导和调整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保证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规划的空白是最大的空白,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遗憾是最大的遗憾。在建设过程中,务必要牢固树立规划意识,突出规划的龙头控制作用,坚决摒弃要不要规划都能建的思想。城乡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突出三种意识。一是超前意识。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各种因素,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力争十几年、几十年不落后,不成为城市和经济发展的阻力。对城市土地实行有控制出让,对无力开发的地段,宁愿闲置也不降低水平来建设,没有票子留位子,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二是精品意识。坚决贯彻市委仇和书记提出的规划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要求,提高建筑品位。对建筑项目的分布、空间的布局、外观的调、周边的环境等要统筹考虑,按照业主提方案、规划强控制、部门严把关、专家搞论证、众提意见、科学作决策的程序,把好规划审批关。特别是重要地段、重要节点、重要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力求科学、合理。三是生态意识。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健全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努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面对泗阳城区建设明显滞后的不利局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并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冷静分析,审时度势,针对泗阳现实,果断提出了呼应徐盐高速,打开外环通道,城市北扩东延,打造黄金商圈一环两轴大规划思路,使泗阳城市发展方向明确,重点清楚,空间布局更加科学。

(三)坚决贯彻三化要求,努力提高城乡建设水平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事关长远、事关众的切身利益。工程建设施工要达到三化(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规划布置建设。呼应徐盐高速,打开外环通道,重点布置北环东延、北京路东延、高速路连线等交通工程,筑起城市发展大框架;营造工业突破强势,着力开发淮海东路商业轴,构建泗阳物流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形成黄金商圈。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对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认真执行工程建设一书两证制度和规划八大刚性制度,严格控制用地红线、绿线;注意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日照间距的标准控制;严格执行施工、监理招投标制度,规范施工流程,按规范的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防火、卫生、环保、工期、成品保护等要求;建设施工成品质量必须验收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机械设备、建筑模具等性能必须达到设计的要求和规定的标准。建筑用材如钢筋、水泥等进入施工场地前要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才能使用;施工监理要施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执行24小时旁站制度,严格控制施工流程。要加强操作工人素质培训,使之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技能和技术,提高工程建设工艺化水平。每个乡镇重点培养一支有专业资职的建筑队伍,杜绝无资职的散兵游勇承揽工程。

(四)拓宽思路,努力提高市场化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资金短缺一直是突出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运用经营城市理念,提高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要打破城市市政公用的行业垄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由多元化投入主体、多种经营模式构成的新型城市建设、经营机制。通过资本经营,盘活城市基础设施资产,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规范的城市建设资金保障体系。把握好经营城市的时序,正确处理资源与资产的关系,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配套,后出让;先扩展,后改造,提高经营城市的效益。一是盘活土地集聚资金。经营城市的核心是土地,土地是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是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严格实行政府规划、土地储备、计划供应、挂牌拍卖出让的运作和交易模式,积极推行净地出让,提高成交率和土地价值。对收回储备的土地由城投公司或土地储备公司负责筹措资金,统一组织拆迁,努力实现六通一平,达到地面无障碍,把毛地炒成熟地,把闲地变成俏地包装上市,待价而沽。二是借助外力壮大资金。加大重点项目包装和推介力度,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外来资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成果转化。要全面开放,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公交、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与居民关系密切的市政事业项目,都要加快改革、改制进程,全面推向市场,借助外力投资城乡建设。三是依靠民力挖掘资金。经过长期积累,泗阳城市基础设施的延伸资本总量较大。据初步评估,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冠名权等无形资产若全部运作到位,可收取出让资金近700万元,经营潜力巨大。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投融资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诚信的政策环境,消除民间投资的后顾之忧。通过市场调节、有偿配置城市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如公开竞价公交路线、人力三轮车、城区报刊亭、户外广告、管网杆线、车辆停放点、夜间灯饰利用等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BR< p>
(五)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影响泗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城市污染等。按照县城总体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制定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和建设计划,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组织实施。要积极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化品位,使绿化与美化有机结合。首先要抓好运河风光带的建设,从改善生态的角度,把运河风光带打造成为县城的肺叶氧吧加湿器;其次就是搞好沿街绿化,大力改善县城的生态景观。要下大力气加强水环境治理。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有水才有灵气。要充分利用好废黄河、古运河、泗塘河三河以及城内包河和北门大沟等现有水系,认真做好水系规划,打造绿野、碧水的生态城市。

(六)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城市特品牌

城市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载体,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的文化积淀越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没有特灵魂的城市是毫无竞争优势的,城市的特和灵魂越突出,影响的区域就越广,竞争力就越强。当前我县城市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泗阳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日益文明的古泗水国文化、独步全国的意杨资源、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是目前我县的三大特,应立足泗阳实情,进一步强化城市文化理念,既注重开发挖掘楚汉文化的内涵,又充分体现现代文化的递延、继承与发展,从而丰富地方文化彩,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七)健全法制、法规,促进城管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良好的城市管理是城市化建设有序推进的有力保证。要制定完善城市管理法规、规章,调整、理顺和规范城市建设、管理各方面的关系,使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加快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改革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城市规划,危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违法建设行为。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查处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的违法行为。规范市政公用行业经营秩序,查处非法从事城市公共客运、燃气供应等经营行为。强化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对无证摊点、违法搭建、破坏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增强干部众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将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城市管理的根本性工作,把社会公德教育、普法教育与依法治县、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的全面进步。

(八)抓好小城镇综合开发,做大做强城镇经济

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跳出三农三农,降低农业比重以反哺农业,毫不动摇地走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子。要抓住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围绕四个一工程,即规划一张图、配套一条街、完善一个市场、建成一个小区,走特城镇化之路,快速推进小城镇综合开发,做大做强城镇经济。要坚持用新的理念规划设计小城镇,按照乡镇城市化、农村工业化的路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切实防止走线型开发的老路;要学会用新的机制开发建设小城镇,积极启动民力、借助外力、挖掘潜力,在商品房开发、工业小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推进小城镇纵深开发、网状开发、滚动发展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