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
,专题解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普遍的规律。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的时候,它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而革命和改革是改变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
,专题梳理
一、生产力
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
二、生产关系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分工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
当一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适合的时候,便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如果继续发展生产力,就只能调整生产关系;否则,保持原有生产关系就是倒退生产力或者是打击生产力发展,如果这种现象是社会普遍性的,很可能爆发革命来推翻旧生产关系的维护者。
三、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
1.改革——变革生产关系
(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背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经济产生。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认识: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生产关系变革)
今日陕西疫情最新人名单
(2)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认识:是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一次尝试,虽然失败,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进一步政治制度变革起了推动作用。
2.革命——推翻旧生产关系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旧生产关系),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新生产关系)。
(2)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经过一百多年,北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通过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旧生产关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新生产关系)。
(3)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由此可见:以上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旧的生产关系(旧制度)阻碍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适合的时候,便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改革(调整生产关系——经济政策)
(1)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背景:战争使生产力遭到破坏。
内容:发展生产,减轻赋役、“戒奢从简”,合并州县。
影响: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争使经济遭到破坏。
内容:允许多种形式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经济政策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罗斯福新政:
背景:经济大危机,经济遭到破坏。
江西省学考成绩查询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经济政策调整: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4)的改革:
背景:使经济遭到破坏。
特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经济政策调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影响: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2.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
(2)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内因)
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合的时候,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存在严重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停滞不前。
影响: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典题回顾
分析探究
吉林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学院首页材料一(如图)
(1)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谁?框中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龙岩市好工作人才网
答:人物:唐太宗(或李世民)。思想:民贵君轻(爱惜民力,与民为善)。
材料二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 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
万人只是因为像牲畜一样生活,才免于死亡。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假如我们明智地勇敢地去做,这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
(2)导致《财富》杂志报道的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总统提出了什么办法。
答:原因:严重的经济危机。办法:通过政府直接“募工”来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或实施罗斯福新政,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材料三如图
(3)材料三中彩车上牌子所示的“联产承包”方式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省?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答:安徽。好处: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逐渐富裕起来。
(4)综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启示:国家领导人(或政府)应积极关注民生,人民也会真心拥护注重民生的政府。(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综合训练
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是(    A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2.你认为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C )
A.推动政治改革  B.挽救民族危亡
C.促进思想启蒙  D.发展社会经济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体制创新”是指(    C )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4.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做出决定创办这一学府是在(    B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5.如图简单勾勒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过程。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
B.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
C.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
6.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C )
A.突出发展重工业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制定国家新宪法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艺考7.如图为1932年美国完全失业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重示意图。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D )
A.大力整顿银行  B.缩减农业产量
C. 减少政府投资  D.兴办公共工程
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
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
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答: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
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
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上台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加以说
明。
答: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
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材料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
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南巡讲话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了解放生产力,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答: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不同时代不同制度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
了什么启示?
答:启示: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