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习题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会计信息资格评价网5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
1.统一过程中,灭掉的最后一个诸侯国是(  )
A.燕国  B.楚国  C.齐国  D.赵国
2.下列关于秦统一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战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B.人民厌恶长期战争,渴望和平,统一顺应了人民众的要求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之首,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
D.秦始皇灭六国,建秦朝,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
3.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A.楷书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5."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  )
A.秦始皇个性暴虐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6.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实质上是(  )
A.赋税  B.土地兼并  C.兵役  D.天灾
7.下列战役发生的顺序正确的是(  )
城濮之战巨鹿之战牧野之战垓下之战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8.下列论述最接近秦朝短命而亡正确原因的是(  )
A."四维不张(礼义廉耻),故万民离叛。涡阳县教师招聘"
B."秦之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9.楚汉战争的性质是(  )
A.农民义军之间的战争  B.统一与分裂的斗争
C.封建主与奴隶主之间的斗争  D.武装集团争夺中国统治权的斗争
10."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材料突出表明汉初的统治者(  )
A.急于社会秩序
B.使流民归回本上,以恢复生产
C.给农民以土地田宅,以发展生产
D.取得基层地主的支持,建立和恢复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11.下列关于汉高祖调整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完全改变了秦朝统治者实行的统治制度
B.有利于建立起新的封建统治秩序
C.体现了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存要求
D.使诸侯权力过大,为中央集权留下了隐患
12.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接受了秦亡的历史教训  B.汉初的贫困
G.为使其统治长治久安  D.恢复社会的经济
13."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这表明其观点是(  )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主张在王国之中建立侯国
14.法家韩非与董仲舒思想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
A.主张"仁政"  B.提倡法制
C.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认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15.我国古代以煤为燃料冶铁始于(  )
A.春秋  B.秦朝C.西汉  D.东汉
16.桑弘羊说:"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人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移,绝兼并之路也。"阿坝州人力资源考试报名入口又说:"山泽之财,均输之藏,所以御轻重而役诸侯。"这表明其主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社会秩序  B.通过国营盐铁,以抑制地方诸侯势力
C.统一盐铁经营,有利农业的发展  D.官营盐铁,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7.下列关于汉武帝政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水治黄,发展经济;"推恩""夺侯",解决了王国问题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击匈奴,通西域;在西南设郡县
D.设太学,办学校,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制
18.《汉书·食货制》载:"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则民人给家足,都鄙禀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B.社会经济出现了相对的繁荣
C.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仍很严重  D.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已见成效
19.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B.推动汉代儒学教育的发展
C.确立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D.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20.西汉初年形成王国威胁中央的局面,这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落后的分封制影响国家统一  B.汉初统治者没有继承"秦制"
C.西汉诸侯国的权力过于强大  D.汉初统治者忽视了中央集权问题
21.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主要着眼于(  )
A.王国领地  B.王国官吏任免权
C.王侯的爵位  D.王国的铸币权
2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独尊儒术"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统治者越来越加强思想控制
B.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统一取代分裂的历史进程
C.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D.孔孟思想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先进思想
23.商鞅变法和王莽改制都涉及到(  )
A.行政区划问题  B.土地问题
C.奴婢问题  D.军事问题
24.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25."光武中兴"与汉初休养生息相比,实出的不同点是(  )
A.释放奴婢  B.减轻赋税  C.提倡节俭  D.整顿吏治
26.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27.下列冶铁成就出现在东汉的是(  )
A.用木炭作为冶炼燃料  B.发现了鼓风提高炉温的办法
C.利用自然力进行冶铁  D.南阳成为新兴的冶铁中心
28.两汉统治者在调整政策中都注意解决奴婢问题,这实质上表明(  )
A.统治者注重缓和阶级矛盾
B.广大农民随时有沦为奴婢的危险
C.残存奴隶制集中代表当时最落后的生产关系
D.奴婢问题已构成了对新兴封建制的威胁
29.东汉与前代相比,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
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王国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D.儒家思相成为统治思想
30.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属于(  )
A.纺织工具  B.鼓风工具  C.播种工具  D.灌溉工具
31.在四川地区设立行政机构最早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  B.秦朝
C.汉武帝统治时期  D.王莽改制时期
32.西汉、东汉都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  )
A.治理黄河  B.反击北匈奴
C.宦官专权  D.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直接与欧洲往来
33.东汉桓帝时,大秦王派使臣来华,大秦是指的(  )
A.罗马帝国  B.伊朗  C.高级会计师含金量高吗阿拉伯  D.印度
34.下列历史事件,依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
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用木炭为冶铁燃料核桃在中的原引种
佛教传入中国铸铜和冶铁技术传入日本
35.西汉时期,西域各族向汉族学会的生产技术是(  )
A.制瓷和丝织  B.丝织和煮盐  C.铸铁和凿  D.麻织和冶铁
36.班超和张骞通使西域所起的作用,不同之处是(  )
A.促进西或和内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B.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贡献
C.促进中国与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  D.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
3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它是封建社会的进步思想  B.它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D.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2: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高帝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因。"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秦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史记》
材料3: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较。太仓之粟,陈陈相内,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回答:依据材料12指出汉初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原因。
材料2陆生向高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历史依据是什么?
材料3指出西汉何时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河南人才信息网?这种局面的出现和材料12有无关系?试分析说明。
对材料3反映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观点。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被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前汉书》卷14
材料2(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
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卷106
材料3(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前汉书》卷64
材料4:自此以来,……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
疏远,生于惟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前汉书》卷14
回答:根据材料1,说明汉初分封王国的依据是什么?试指出这一依据正确与否?
根据材料12说明西汉为什么要解决王国问题?材料23的解决方法有何不同?
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对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作出正确的评价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公元前202"5月,兵皆罢归家"(汉高祖)"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指户籍)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下》
材料2:莽曰:……疆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日私属(私家奴婢,区别于官府的奴婢),皆不得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