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它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西周形成了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和礼乐制度及华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出现剧烈变革,民族融合和华夏认同不断加强,并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的体制,此时期在文化上又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基础。因此,本课内容是理解第3、4课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前提。
本课有三个子目。第一目,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属于政治范畴,旧制度(分封宗法制)在
逐步瓦解,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在形成,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要变化,由“中国”向周边民族发展,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第二目,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属于经济范畴,新的生产技术逐步推广,规模较大的城市增多,经济交流在加强,由于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运动。第三、四目,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属于思想范畴,周文化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在大变革期间,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士阶层的崛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春秋、战国形势图,学生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描述田氏取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意义。
2.知道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的史实,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3.阅读材料、文本解读,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对变法的推动作用,培养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的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4.了解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理解其积极作用。
5.知道孔子、老子及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其思想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春秋、战国时间轴》内蒙古人才招聘信息网2021年
观察图片内容,王畿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王畿的大小变化,让学生理解东周时期,周天子控制力日益削弱,诸侯实力上升,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教师也可使用“动荡的春秋时期”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执业医师考试报名缴费
1.诸侯争霸,卿室夺权
(1)东周(春秋)初年政治形势
教师出示材料,与学生一起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原因。
山东高考成绩2019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盘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能掌控洛邑周围几
百里的范围,而且军事力量、政治威望与经济实力均大大下降。长期主要依赖周围的晋、郑两国支持,方得免于别国与犬戎的侵扰,而各诸侯国则各自为政,并互相倾伐吞并,周王室亦无力介入,王室之衰微可想而知。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
教师提问:东周(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如何?
学生回答: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2)春秋时期划分与时代特点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所著《春秋》记载的时间跨度与这一个历史阶段的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
电子执业医师证书查询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争霸。主要的霸主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
春秋时期,战争很多,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
展示地图:《春秋霸主》
2023年国考什么时候考试【议一议】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首先,争霸促进了中国的统一。春秋初期,黄淮江汉这一中心区域见于文献记载有140余国,及至春秋末,这一地区只剩下大小20余国。其次,争霸促进了华夏与所谓蛮夷戎狄之间的交融。最后,争霸促进了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