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鞅变法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主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不得照抄材料)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氏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摧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
材料二 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要求“夺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土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此”。
《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出,《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
——秦一风《李悝》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性,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鲸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厚……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公务员体检标准2021项目
——《史记·商君列传》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3)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得到什么认识?
5  材料一 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
 ——《重大改革》
      材料二 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
——《再评商鞅》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概述其意义。
2)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评价角度有何不同?综合两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61,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秦国决心以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从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短短20,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
——摘编自纪录片《大秦岭·第一集宏基伟业》解说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质。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7、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英语四级成绩查询时间2020年9月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 (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崇左市人才网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
3
4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三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了商鞅变法的条件?
2)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9、材料一 (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中小学生网络云平台网课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关于农商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1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大学生村官有编制吗,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陕西省公务员·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地千里,至今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