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区2020-2021-2高一年级语文试题WB202106
(本套试题满分150分,用时120分钟)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6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暄    伶听    倾刻    礼上往来
B. 暮霭    自栩    罪愆    烦文缛节
C. 伺候    慰籍    昏聩    前合后偃
D. 尸骸    冷炙    枭雄    嘻笑怒骂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火箭与蓝网的中国赛上,球迷自然希望姚明有更多的出场时间,所以阿德尔曼顺水推舟,首次增加了姚明的出场时间,这也让火箭管理层、队医无话可说。
D.同志们,张秋枫同志来帮助我们抢修线路,现在我们一起修通了线路,战胜了雪灾,他就要离开这里完璧归赵了,让我们用代表我们谢意的酒来为他送行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很有实用价值。
B.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的空气质量会越来越好,甚至会成为宜居国家。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2021C.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D.计算机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加速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B. 鲁迅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阿Q日记》;他的小说主要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
C.“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的“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D.“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老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B.“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的。”──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不少。
D.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的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
B.蔺相如在与秦王的周旋中机智果断,英勇无畏。“臣请就汤镬”一语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机智果断。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了秦一贯背信弃义,并表示璧已送回赵国,且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7-9题,每题3分;第10题10分;共19分)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父武为秦禆将军。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虏楚王。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而弟毅位至上卿。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时中车府令赵高有大罪,秦王令恬弟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职,帝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道病,至沙丘崩,秘之,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从。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囚于阳周,而系蒙毅于代。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世乃遣御史曲宫赐蒙毅死,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乎?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行观长城亭障,堑山堙谷,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7.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蒙恬疑复请之              ②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
B.①至沙丘崩,秘              ②古人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C.①工资套改四级课程哪个比较好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有贼心                    ②利乘便,宰割天下
8.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蒙恬为政功绩的一组是(      )
①为秦将,攻齐,大破之        ②不敢阿法,当高罪死
③逐戎狄,收河南              ④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
⑤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9.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蒙毅兄弟也曾得高爵显位,但最终兄弟俩均遭秦始皇杀害。
B.秦始皇让蒙毅审判犯罪的赵高,蒙毅不违背法律,判了赵高死罪,因而被革掉官职,后来秦始皇赦免了蒙毅,又恢复了他的官职。
C.秦始皇外出巡游,在沙丘病死,赵高和李斯拥立太子胡亥在沙丘做了皇帝,这就是二世皇帝。
D.面对处死自己的命令,蒙恬起初对当权者还抱有幻想,要向皇上请求复核,后来又自己归罪为修长城挖断了地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2018年黑龙江公务员职位表下载
译文:                                                                             
                                                                                青少年普法网登录
②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译文:                                                                             
陕西省招生教育考试网
(二)古代诗歌阅读(第11题3分;第12题6分;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残零落。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3.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在此次疫情中,84岁的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还奔波于抗疫第一线。在古代也有很多描写人虽年老,仍怀雄心壮志的诗文,比如说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蔺相如认为自己和廉颇皆赵国之重器,设喻说明二人发生争执,必然彼此受损,对赵国不利。有关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4-16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