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状况调查———以上海部分高校大学生为例
《青年研究》2008 年第1 期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状况调查———以上海部分高校大学生为例
华桦
内容提要: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现象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比例高于普通民众, 其与基督教的接触具有偶发性, 信仰历程伴随冲突与挣扎, 具有虔敬的宗教信仰, 信教之后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据调查, 我国宗教信徒中, 70 —80 %都是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入教的, 其中青年信徒占到30 %左右(李素菊、刘绮菲, 2000) 。在新增青年教徒中, 文化层次较高者有明显上升趋势。有研究发现, 中国目前的信教体中有不少人是以大学生等为代表的“知识精英”。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发展的总体态势相一致, 在大学生中基督教的发展势头最快, 业已超过其他宗教, 成为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
大学生为何信仰基督教? 他们皈依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与普通基督徒体相比, 大学生
基督徒体是否具有独特性? 大学教育应当如何应对这一现象? 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研究者对上海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状况展开调查。
一、抽样设计与样本数据
本次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问卷调查采取判断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组合的方法。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学生中发放《青年与基督宗教》调查问卷(以下称问卷1) 320 份, 其中本科生160 份, 研究生160 份。共回收301 份, 有效回收率达94 %。其中男生142 人, 占47 % , 女生159 人,占53 %。本科159 人, 占5218 % , 硕士124 人, 占4112 % , 博士18 人, 占6 %。同时在上述高校大学生基督徒中发放《基督徒宗教认同》问卷(以下称问卷2) 40 份, 回收34 份,回收率为85 %。其中男生10 人, 占2914 % , 女生24 人, 占8016 %。本科20 人, 占5818 % , 硕士12 人, 占3513 % , 博士2 人, 占219 %。并对其中25 名大学生基督徒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基督徒的体特征
与普通基督徒体相比, 大学生基督徒不仅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和认知水平, 还具有如下体特征。27
吉林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接近5 % , 远高于普通民众信教比例。一般而言, 官方对基督教徒人数统计是通过教堂等宗教场所的人数登记情况得出的。但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家庭教会, 使得人数统计游离于官方统计之外。问卷1 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中, 信仰基督教的人数为4.7 % , 远远高于上海基督徒1.07 %的比例。①
国考面试难不难大学生基督徒的信教时间多数发生在进入大学后。美国著名宗教社会学教授罗纳德·约翰斯通(Ronald L1 Johnstone) 在研究社会个体宗教信仰成长的过程中, 具体地指出有必要区分两种人: 一种是一生下来就能使宗教观念和宗教体的实践内在化; 另一种人是要在其生命的某个时期经受一种皈依的过程才能实现宗教信仰的内在化(罗纳德·L ·约翰斯通,1999) 。把这两种区分运用于我国的具体情况, 前者可以指具有家庭信仰、从小受洗的基督徒, 后者则是后天信教的基督徒。社会学中分别称其为“先赋的基督徒”和“自致的基督徒”。问卷2 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11.8 %的大学生基督徒的信教时间为“1 年”、41.2 %的人信教时间为“2 年”, 两项之和为53 %。这表明大学生基督徒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后天信教,并且信教时间发
生在大学期间。值得一提的是, 即使那些从小生长在基督教家庭、幼年时期已经接受洗礼的大学生基督徒在访谈中也频频提到, 他们是到大学期间才“真正信仰”。可见, 无论是先赋的还是自致的基督徒, 大学阶段都是信教的关键期, 因此对于其大学阶段信教历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基督徒并非弱势体。在传统观念中, 宗教被认为是弱势体的“避难所”。对大学生基督徒的调查并不支持这一观点。从大学生基督徒填写的基本信息表明: “家庭关系和睦”占70.6 % ,“家庭关系一般”占29.4 %; 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富有”和“富有”的共占29.4 % , 中等水平占17.6 % , 一般占52.9 %; 从身体状况看,“健康”者占70.6 % ,“一般”者占2315 % ,“病弱”仅占5.9 % (如表1 所示) 。总体而言, 大学生基督徒无论是在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都没有显露出特别的弱势。对他们的深度访谈也进一步表明, 大学生基督徒的学习态度和人际关系都较好, 其中更有不少人担任班干部职务,并非处于体“边缘”地位。
表1 大学生基督徒基本状况( %)
天基人才网郑州招聘网
家庭关系状况:和睦70.6,一般29.4,不和睦0,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富5.9,富23.5,中等水平17.6,一般52.9,贫困0
健康状况:健康70.6,一般23.5,病弱5.9
(二) 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途径
1 、人际网络
山西教育招生考试网问卷2 的调查结果表明, 52 %的大学生基督徒在回答“接触基督教的途径”时选择了“朋友”, 如图1 所示。大学生基督徒的客观存在为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基督教提供了前提。正是身边的“基督徒朋友”, 架起了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重要桥梁。来自于同辈体的基督教影响力对受影响者带来心理上的真实感和可靠性, 并具有日常渗透的优势。只要有人际关系的存在, 这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基督教世界和世俗世界之间的交流网络就必然存在。
2 、家庭信仰
有20 %的大学生基督徒通过家庭接触基督教。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中“父母信仰基督教的”占25.3 % , 而不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中“父母信仰基督教的”仅占7.7 %。卡方检验表明, 信教和不信教的大学生在家庭信仰背景上有显著性差异(X2 = 22.909 , P < 0.01) 。出生于基督徒家庭的孩子, 从小受基督教的影响和熏陶, 对基督教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较高,到了一定
贵州省考职位表的年龄接受洗礼, 成为基督徒。
图1 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途径
3 、书籍阅读进入大学校园, 大学生面临更加自由宽广的知识海洋。在对西学文化的探究中, 大学生和基督教发生了文化层面上的接触, 从而开启了解基督教的窗口。如图1 所示, 有11 %的大学生基督徒是通过“书籍阅读”接触了基督教。“书籍阅读”这一途径不仅方便快捷, 而且这种建基于文化探求基础上的了解途径容易从认知层面上消除部分大学生对基督教的误解, 在理性上更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
(三) 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特征
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了基督教, 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成为了基督徒, 从他们接触基督教到最终皈依基督教, 实际上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大学生基督徒体现出如下信仰特征。
教资什么时候打印准考证偶发性的困境是接触基督教的最初动因。人们常常以“追求信仰”来描述对某种信仰的主动企及过程。然而这种主动追求的过程却不适用于大学生对基督教的皈依。有64.6 %的大学生基督徒不认同“我是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求而皈依基督教”。深度访谈显示, 大学生与基督教的接触通常出于偶然因素, 例如遭遇某种困境和挫折。
博士研究生A 叙述了自己的经历: 大一的时候我们寝室里全是用功学习的。大家竞争很激烈, 一开始跟仇敌一样。当时我心里特别郁闷, 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甚至觉得自己心理不正常。我从小到大不嫉妒人, 但这时有了嫉妒心。我怀疑自己怎么会成了这个样。有一天, 我认识了一个基督徒朋友, 他一个劲儿告诉我真的有神, 神创造了世界。我听了觉得非常可笑, 但是因为当时面临的环境的缘故, 我并没有完全的排斥。
在大学生基督徒的自述中, 不少人和基督教的第一次接触都有着类似的背景。在人际关系不良、精神空虚、学业或情感挫折等作用下才导致大学生萌生了接触基督教的愿望。传统的
宗教心理学强调“心理紧张”与宗教信仰的关联性。例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 J anes)认为皈依主要是由于心理上的剧烈痛苦、混乱、绝望、冲突、罪恶感和其他类似的心理困扰而引起的(梁丽萍, 2004) 。本研究发现, 偶然的不利境遇成为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引线,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就此皈依, 随之而来的是渐进式的信教历程。
大学生基督徒的信教过程伴随内心的激烈斗争。大学生皈依基督教的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其间充满了踌躇和反复。6417 %的大学生基督徒认为“我是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斗争之后才受洗成为基督徒的”。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犹豫是由多种原因产生的, 认为主要来自于“信仰是否与心灵吻合”、“周围环境的排斥”、“家人的反对”、“是否能接受束缚”、“文化传统相冲突”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4.5 %、23.4 %、13.8 %、11.8 %和11.8 %。可见对信仰认识上的游移不定和现实环境的压力是信教过程中内心犹豫的主要来源。
林语堂指出, 从宗教信仰内涵来说, 被动皈依者是“先信仰后理解”, 而主动皈依者则是“先理解后信仰”。对前者来说, 信仰之路是平坦的、容易的、舒适的, 因为信仰已经解决了一切, 从而不会再产生什么困惑或问题。事实上, 这种信仰的基础是单薄的, 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产生波动。“先理解而后信仰”的信徒则不满足于知其“当然”, 而且更要探索其“所以然”, 在知
其“所以然”之后才接受它。这种信仰一旦形成, 其基础是稳固的, 不易受外界干扰(林语堂, 2002) 。大学生基督徒属于“先理解后信仰”, 尽管有不少大学生都是在危机刺激下接触了基督教, 但他们其后必将经历不断了解认识的过程方能信仰。他们多是在对基督教产生个人的、内在的心理体悟之后才做出皈依抉择的。其宗教认同的过程或多或少更接近于一个自我指导与自我建构的过程, 即不断地通过自己对教义的感知, 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宗教经验和宗教体验来融化宗教的信仰体系。
大多数大学生基督徒能恪守教义, 具有虔敬的宗教信仰。对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现象,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追求时髦”的行为。换言之, 大学生基督徒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恪守基督教教义, 以教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在本调查中, 有88.3 %的大学生基督徒认为自己是虔敬的基督徒。如何考量基督徒是否虔敬? 本研究认为对教义的理解是必要的衡量指标。如表2 所示, 在“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徒, 其更深的意义在于什么”一题中, 大学生选择率最高的是“荣耀神”, 占76.5 % , “爱上帝及爱人如己”次之, 占70.6 %。其他选项则为零。对于新教徒而言, 判断真正信仰的唯一答案就是“有一种足以增加上帝荣耀的基督徒行为” (顾忠华, 2005) 。基督徒行事不以功利为目的, 而以荣耀神为终极指向, 基督徒爱他人, 爱自己, 但都以爱上帝为唯一前提。
表2 大学生基督徒对基督徒意义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