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覃珍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旅游演艺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业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是我国旅游演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分支。本文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演艺产品为例,分析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原生态与现代化的矛盾、民族文化与非本民族文化的矛盾、民族旅游演艺内部建设的矛盾,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原生态元素与现代化元素有机整合;打造独有特,增强旅游演艺效果;改善行政管理,重视人才培养。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可持续发展;西江千户苗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76-02
1 问题的提出
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报名网为满足人们丰富的旅行消费需求,旅游业与演艺业相融合的旅游演艺应运而生。我国旅游演艺产品的雏形是1980年上海和平饭店的老年爵士乐,专为外来旅游者尤其是外国旅游者演出[1]。1982年,陕西出现了我国第一个旅游演艺项目《仿唐乐舞》。近年来,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多方主体的作用下,我国旅游演艺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2020年,《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19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30.8亿人次,同比增长8.8%;2018年,中国旅游演出票房收入达到59.1亿元,同比增长13.5%[2]。演艺业与旅游业互惠共赢,旅游业的发展催生了演艺业,演艺业的进步激发了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
贵州是闻名的山地旅游大省,有着多彩的民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独具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当地旅游演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以苗寨歌舞演出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在开发、管理、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平衡苗寨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发展中的系列矛盾,直接影响其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关系到我国旅游演艺事业发展的未来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2 我国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对旅游演艺概念的研究是从狭义入手的,旅游演艺在当时被称为“主题公园文娱演出”[3]。2009年8月,我国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使其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产品”。2010年7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评选并单独列出《多彩贵州风》《印象刘三》等首批“旅游演出类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标志着我国民族旅游演艺产业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构成部分。2019年4月,又联合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的旅游演艺节目。这是我国首次将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提升到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在党和国家的正确引领下,我国旅游演艺产业正朝着主题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旅游演艺的概念,学界没有统一的界定。肖波、钱珊认为旅游演艺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结合发展的、以异地观众为主要营销对象的新型旅游产品[4]。权辉认为旅游演艺是依托于各地旅游区的文化资源,通过歌舞、音乐、戏剧和曲艺等演出形式创造性地表现特定区域内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以及民族特的主题性商业演艺活动[5]。其共同点是强调文化之于主体向客体传播的过程。文章从文化受众链接关系形成的角度出发,认为民族旅
游演艺是以地方历史文化和特民族民俗文化为核心,以观赏游客为演出对象,以受政权、利益、满足自身发展等复杂因素制约的表演者为主体,以现代化科技和舞台为媒介的商业性展演活动。
民族旅游演艺产业与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随其发展而发展,随其衰落而衰落。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旅游演艺发展的阶段,应积极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发展民族旅游演艺,但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保持自身特与现代化元素的融合。
3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演艺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占地面积50km2,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雷公山麓,村寨依山成片而建,是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白水河穿寨而过,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18℃,气候宜人,寨民安居乐业。苗寨距今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承载着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保留着天然的苗族文化。曾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暨最佳民俗文化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旅游十佳旅游镇(村)、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等殊荣[6]。
2008—2018年,苗寨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西江模式”,备受学术界关注。十年间,创造了旅游综合收入从不足1亿元到49.91亿元的奇迹,成为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助推脱贫致富的典范。苗寨的民族旅游演艺产品主要是歌舞表演,类型丰富、多姿多彩。未入寨门,先闻芦笙声,这是为游客举行的欢迎仪式。一入西江,歌舞表演更是随处可见,有白天场和夜间场之分,白天场大多免费,集中表演2~3场。游客可租用当地的苗族服饰,伴随悠扬的芦笙声在广场上和村民一起跳舞,还能亲自体验苗族的敬酒礼仪,感受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互动性很强。
交通部长李小鹂审查
夜间场需要收100~160元的门票,旅游演艺产品非常丰富,锦鸡舞、高排笙箫、芦笙舞等都是苗族特有的表演,充满民族气息。踩脚芦笙或木鼓舞、板凳舞、坐草团、投草标、拜火神、茶叶吹曲等表演亦别具一格,编排专业、文艺性强。
苗寨闻名遐迩的民旅游演艺产品《美丽西江》是展现苗族风情的情景歌舞剧,全剧分枫木化蝶、迁徙、西江风情、苗乡锦绣四场。从灯光的交错感,到隆重绝伦的服饰,从专业的演员到自然的舞美设计,多方面展现了苗族的历史文化以及苗族的发展过程,尽显苗寨人民能歌善舞的特。夜间的歌舞表演不仅专业性更强,还能更形象地展现苗族的发展历史、风俗传统、民族信仰,使游客流连忘返。
4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演艺发展困境
根据马克思辩证法的观点,世界充满矛盾,内因是影
76
第34卷第2期 2021年01月
Vol.34 No.2
January  2021艺术科技
响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起辅助性作用。要实现苗寨的可持续发展,应充分认识其内部矛盾。
4.1 原生态与现代化的矛盾
这主要是指苗寨旅游产品的原生态与现代化科技融入的矛盾。苗寨的旅游演艺产品富有原生态特,各类歌舞表演大都由当地苗族人完成,演绎苗俗文化、苗族发展历史,使游客近距离接触苗族文化。但是,为做好宣传工作、提升演艺接受度等,这种原生态与现代化科技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化的表演形式、现代化的舞美、现代化的媒体等元素正在不断与之融合,然而这种趋势越明显,当地的原生态特就越容易受到冲击,而过分原生态又不利于当地旅游演艺更好地“走出去”。如果掌握不好两者融合的尺度,将对苗寨旅游演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4.2 民族文化与非本民族文化的矛盾
这主要是指苗寨本地文化与其他民族的包容性问题和苗寨民族文化旅游演艺的独有性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发展了各自的行为文化,这些民族的、非本民族的文化彼此融合、交错发展,加上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理分布形态,从省际来看,除贵州外,四川、湖南、湖北、云南、重庆、海南等地也有苗族;从贵州省内来看,苗族分布在除遵义地区外的八个地州市,且苗族支系众多,粗略估计有七八十个,这给苗寨旅游演艺带来了很强的可复制性,其他地区文化的包
容度和苗文化的可替代性直接影响到游客的观赏意愿。因此,要实现苗寨旅游演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好这一重要矛盾。
4.3 民族旅游演艺内部建设的矛盾
这主要是指苗寨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建设的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长期以来,苗寨实行寨主世袭制、寨主和民间力量协同治理的管理模式。寨主只有一位,负责敲定寨老、民间节日和活动安排等有关事宜;寨老有3~5名,由村民推选,主要负责传达寨中重要信息、协调村民关系等,与党政机关直接任命的村支书一起治理村中大小事务;民间力量主要指方老、族老、理老、榔头等民间领袖力量,共同治理村务。这种稳定的、政府村寨组织和谐发展的权力体系设置,有利于苗寨的发展。但是,这种金字塔式的层级设置会降低行政效率,且寨主需要拍板的事务太多,不够灵活。民族旅游演艺人才的选拔与培训机制也不够完善,管理比较松散。据调查,苗寨举行大型的节日活动时,还会请外面的专业团队进行表演。
5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演艺可持续发展策略
近年来,旅游演艺作为中国相对独特的旅游产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旅游演艺产业的影响力较大、文化承载力较高,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7]。在当前拥有积极外部条件的情况下,要实现苗寨民族文化旅游演艺的可持续发展,自身建设是关键。安徽省高考录取查询
5.1 原生态与现代化元素有机整合
苗寨歌舞表演凭借其自然的、真实的演艺形态深受游客欢迎,故原生态元素不可摒弃。苗寨居民至今大多以农业为生,离省会较远,比较封闭。现代化科技打开了外界了解苗寨的大门,国家政策的支持、宣传网站的建立等助力了当地旅游演艺活动的发展,歌舞表演中的现代舞美、灯光设计、设备品质等优化了苗寨歌舞的演出效果。因此,应实现原生态元素与现代化科技的有机结合。首先,在演艺的宣传和技术硬件上,鼓励用现代化科技的运用;其次,在演艺的表演内容上传承原生态的苗族文化,充分挖掘和展现民族的、历史的、经典的苗族文化,建立旅游演艺清单,采用网络评分制,建立旅游演艺歌舞表
演榜单,给予优秀演出者或团队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最后,按周或月的周期更新演出清单,保持节目的新鲜感和民族韵味,以丰富演艺内容和表演形式,增强演艺的激励性和活力。
5.2 打造独有特,增强演艺效果
近年来,随着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苗寨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苗寨越来越认识到旅游演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因此为增强旅游演艺的效果作出了一些努力,但还未形成强大的系统。应在发掘经典旅游演艺榜单的基础上,优化这一类表演,打造苗寨独有的特,将其发展到最好,如此既能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又能避免因没有特带来的可替代性,增强游客前来旅游的意愿。同
今日新闻最新头条
时,在演出过程中,苗文化的语言、习俗等对于非本地寨民来说理解困难,演员中应有文化解说人才等,提升游客对演艺作品的认识、认可度和接受度。
5.3 改善行政管理,重视人才培养
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应在保持当前稳定的政府机关与民间力量协同治理的基础上,提升机构的弹性和运作效率。重视人才的培养,如由寨老单独设置专门的旅游演艺机构,委任具有演艺技能、管理技能且受人信任的当地寨民为旅游演艺长;从寨民中挑选优秀的演员,打造核心团队,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培训制度、奖惩机制等管理制度;还可从优秀人才中评选出一定比例的非物质文化继承者,让他们成为传承苗寨经典民族文化的带头人。
江西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6 结语
民族文化旅游演艺是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业态之一,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地区治理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前,民族村寨旅游已成为贵州旅游业的重要形式,旅游演艺事业大有可为。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政府应根据山区聚落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地域特征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实施政策引导,村寨自身应解决好文中所提的三个问题,以民族经典特打造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演艺机构优化为蓄水池,以现代化元素为辅助,提升苗寨旅游演艺的效能,实现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立新.中国当代的旅游演艺[J].社科纵横,2010,25(04):96-99.
[2] 2020年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DB/OL].中国报告网,
baogao.chinabaogao/lvyou/477050477050.html,2020-01-17.甘肃人社厅登录
[3]梁敏华.民族地区旅游演艺文化空间生产优化路径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20.
[4]肖波,钱珊.旅游演艺业的技术崇拜与文化失语——以武汉《汉秀》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01):39-48.
[5]权辉.旅游演艺中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刍议[J].艺术评论,2018(12):14-18.
[6]陈希,张圆刚,程静静,等.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10):202-208.[7]毕剑.旅游演艺:认知、脉络及机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04):72-77.
作者简介:覃珍(1996—),女,贵州兴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