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疆省考申论大作文押题
“减负”不能一阵风
“减负”,在教育的圈子里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多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一直在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作着各种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家长、学校、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书包却越减越重。特别是作为家长,在望子成龙心态的驱使下,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安排各种形式的学习任务,全然忘了过尤不及的祖训。家长的期望,逐渐转换成附加在孩子书包上的无形之重。所谓“双减”,一方面是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另一方面是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当前,学校方面都在积极落实减负相关政策,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却日益突出。在学校减掉的负担,又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变相地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总能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仿佛哪个孩子没在课外报个班,就落了后、掉了队。“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减负"无疑是一大利好。但要想让这一政策重磅落地,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方面需要各方合力,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公务员考试的网站
作为学校,要在提质的基础上减量。校内减负,不是简单盲目地减少作业量,而是要通过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从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
2022国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作为家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能盲目加压、拔苗助长,既牺牲了孩子成长中的快乐和自由,也给家庭徒增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不盲目跟风、不冲动报班,合力刹住补习风。
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应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不应过度追逐应试化、功利化,以及虚假宣传,要做校内学习的有益补充,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并努力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甘肃事业单位考试
“减负”不能一阵风、走过场,要压实各方责任,形成持续正向合力;做好科学引导,不断改变"虎式教育”“鸡娃式教育”现状,把脉教育动向,对于人民众关心关切、反映强烈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及时给予关注和回应,推动中国教育不断书写让人民满意、让人人出彩的优质答卷。
多地明确暑假开始时间杜绝“家长批改作业”需多管齐下
公务员面试经典100题及答案
教育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作业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时政连连看整理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和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手段。说白了,布置和批改作业,本身就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内容。然而在不少中小学,检查和批改作业,纷纷“让渡”给了家长。“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成为不少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真实写照。
其实,对于备受关注的“家长批改作业”现象,近年来各地自上而下密集出台了不少对策。据悉,从2018年至今,已有至少十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地方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了绩效考核。此次,在各地春季新学期即将开启,“神兽”即将归笼的情况下,教育部再次强调“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反映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确需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但并不等于老师可以让家长无条件检查、批改作业。现实当中让家长成为校外辅导员和作业批改员,家长的代劳掩
盖了存在的问题,作业、分数失去了真实性,教学效果难以监测,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必定大打折扣。
家长可以视情督促、辅导学至元成家庭作业,但批改、点评作业老师才是主角,不能本末倒置。彻底杜绝“家长批改作业”,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厘清老师和家长的责任边界。其次,要从健全作业布置机制、提升作业质量、加强日常监管等方面,强化学生作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优化家校合作,和家长结成同盟,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让学生作业回归“温故知新”的初衷,回归素质教育的本位。
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考虑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因此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区域、城乡及个体间存在适度差异是正常的,不能要求所有地区、所有人同时富裕;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不能要求不同区域、不同人都达到
全国一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就既要有长远眼光,也要有务实行动;既要有目标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既要有共性目标,也要有个性路径。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客观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质富裕是精神富足的基础,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反过来看,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