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资格证网
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1期(总第501期)对“失海”渔民转产转业就业状况的分析
——以烟台市莱山区东泊子村为例
孙斐凡,高明珠,马艺如
(中国农业大学 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海洋资源枯竭,捕捞范围缩小,渔民收支难以平衡,造成“失海”现象。在此背景下,渔民纷纷进行转产转业。以烟台东泊子村为例,研究了东泊子村渔民转产转业后的就业现状,发现上岸渔民的就业存在收入低、就业没有保障、难以到“好”工作的问题,同时也发现渔民上岸后就业环境变好,但对大海仍旧留恋。产生问题主观上是因为渔民自身学历低、技能单一、老龄化严重且没有主动意识,客观上国家政策落实有漏洞、就业市场形势严峻。
[关键词]失海;转产转业;就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S937.0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国捕捞能力不断提升,海洋资源日渐枯竭,渔民捕捞成本提升,收益减少。加上中韩、中日、中越渔业协定的签署,中国沿海渔场大幅收缩,大批渔船不得不退出传统渔场。在此背景下,
中国大批渔民被迫“失海”,无奈上岸转产转业。在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渔民再就业之路坎坷。本文以烟台市莱山区一个转型渔村——东泊子村为例,对渔民转产转业后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
1 “失海”渔民转产转业状况分析
1.1 “转产转业”介绍
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简称“双转”,指通过减船减人,减少渔业捕捞量,以达到保护日渐衰退的渔业资源、解决渔业劳动力过剩的目的。本文中所提到的渔民转产转业主要指从事捕捞业的渔民转移到捕捞业以外的行业。
1.2 东泊子村介绍
东泊子村位于高新区北面,濒临黄海,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柔软的黄海特沙滩。占地6km2,原有耕地面积53.33hm2,其中粮田面积51.33hm2,果园面积2hm2,另有山岚面积133.33hm2。据统计,截至2013年,东泊子村有1150多户,3200余人。全村都是孙氏的子孙后代,血缘地缘关系重。90年代以前,该村为传统渔村,近1/3村民从事捕捞业。自90年代起,该村渔民因失海陆续转产转业,开始从事传统的耕作农业或者其他工作,由此该村向传统农村转型。目前东泊子村已完成城镇化,但仍有少量渔民从事捕捞业。
该村的渔民上岸是从90年代开始,可以说当时大部分渔民在这个当口选择了转产转业。从20世纪末一直到目前依然有少量渔民陆续上岸。由于年龄原因目前现存能够接受调研的渔民不多,因此本文主要以无结构访谈的形式,调查了东泊子村90年代以来10位转产转业的老渔民的就业状况。
1.3 渔民“失海”原因
宏观上看,渔民失海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中国由于科技发展,捕捞方法更加先进,捕捞能力提升,导致捕捞量大幅提高。过度捕捞导致中国的海洋资源日渐枯竭。②中韩、中日、中越渔业协定的签署,中国捕捞区域大幅缩减。③一些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捕捞渔业存在风险。微观上看,90年代东泊子村渔民由于渔业资源枯竭,导致“无鱼可打”,另外特产税(对一些产业征税)、保护费的征收也大大提高了渔民捕捞的成本,成本提高而收益减少导致渔民收不抵支,“失海”上岸。另外,近年来,由于商业需求,东泊子村北部海滩使用权被买下,该地被建成高尔夫球场,渔民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渔船证的减发,也使失海渔民日渐增多。
1.4 渔民转产转业后的就业状况
1.4.1 收入低,体力工作为主。渔民在转产转业后的工作种类多样,但多以体力工作为主;收入水平低,但相对于很多由于资枯竭及收不抵支的渔民来说,转业后家庭收入状况还是有所好转,但放在整个社会来说,依然是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工作大多仅能养家糊口,由此也导致了这类体贫困的概
率较高,生活条件较差。由于东泊子村当年具有渔村和农村的双重属性,所以多数渔民在上岸后选择回家务农,也有渔民选择到江浙沪打工或者从事保安、泥瓦匠、建筑工人等工作。
案例一:孙大爷A,72岁,在访谈时提到:当时家里本来就有地,种地也是时势所逼,至少能糊口。当时我周围的朋友很多都去种地了,也有去打工的,去建筑工地的。
1.4.2 工作环境变好,对海洋仍有留恋。渔民在海上从事捕捞渔业时,由于天气等不可抗因素,在人身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除去转业到建筑等高危行业,大多数渔民上岸后从事的农业耕种、保安等工作相比于渔业稳定、安全许多。大部分渔民在转产转业时年龄偏大,身体素质下降,他们觉得上岸后工作更安稳、安全。但由于多年从事海上捕捞,渔民对于大海仍有很深的感情。
[收稿日期]2020-10-04
[基金项目]本文由中国农业大学URP项目资助(项目编号:U20192009)。
[作者简介]孙斐凡(2000—),女,山东青岛人,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
-184-
劳动力转移
案例二:郑大爷,56岁。上岸后投资养鸡,他在对比转业前后变化时说:养鸡后工作强度小了很多,但是空气浑浊不如海上清新,但是更加安全了。其实各有各的好,当时上岸是因为仅有的几条船被偷了,实在受不了,不然还是会继续打渔。
1.4.3 工作容易,好工作难。根据对东泊子老渔民的访谈中发现,大家在转业后几乎不难到相应的工作,家里有地的种地,要么则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去打工等。但大多数工作都是“糊口”的工作,既不是自己擅长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更不是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转产转业的渔民没有能力也缺乏渠道去到“好”工作。
案例三:孙大爷A在谈到工作时这样说:我们年龄大了,学历不行,也没有别的什么技能,那些学历高的跟我们比肯定更好工作,我们就只能出大力。
1.4.4 社会待遇不高,就业没有保障。90年代由于社保政策体系处于健全过程中,但并不十分完善,不管是传统农民还是渔民在转产转业前后都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在从事捕捞业时渔民有相关的渔船补助,并且当时可以靠海吃饭,有了海生活就有了保障。但国家在2003年实行转产转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渔民进行补贴和培训,因此早在之前因为种种原因上岸的老渔民没有相关的待遇,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社保体系的不健全,离开了大海,从事新工作的渔民生活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困难,直到2010年之后才办理了各类社会保险。
2 转产转业过程中阻碍渔民就业的因素
2.1 渔民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就业存在困难
2.1.1 学历水平低,缺乏技能。渔民的学历水平较低,自身技能单一,是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中国是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由于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国家政策的倾向,多年来农村的居民难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服务和优质的资源。教育资源的倾斜导致农村人口的学历水平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中国高中、大学的教育没有普及时,生活在渔村的渔民更加缺乏受教育的条件。访谈的东泊子村的十位老渔民中仅有两人达到初中学历,没有人有高中学历。学历文化水平不足,不具备海上生产之外的其他技能,直接导致渔民难以从事智力工作或一些专业性强的工作,职业转换面临困难。
2023年国考真题
2.1.2 渔民年龄较大,就业渠道单一。从事捕捞业的渔民大多年龄偏高。由于国家经济的进步、行业的不断发展,年轻一代大多数期望从事收入高、环境优的体面工作,导致以捕捞为职业的人呈现出老龄化的特点。渔民的老龄化首先导致其生理条件处于弱势的地位,例如其办事效率、记忆力、学习力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都不如青壮年体。可供其选择的多为低门槛、低收入的体力工作。其次,中老年渔民难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型便捷的方式寻工作,仅能通过熟人介绍等传统渠道获得就业信息,降低了到满意合适工作机会的概率。河南省工考中心
2.1.3 没有主动意识,缺乏拼劲。受渔家文化影响以及时代桎梏,多数渔民缺乏主动意识。上岸渔民
虽然对海洋有深厚感情,但对于上岸仍抱着一种“都行”、“还可以”、“没想过别的”的态度。由于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并不困难,渔民没有要闯出一番事业的拼劲,大多数安于现状。他们难以从宏观的角度了解转产转业的背景,也未产生权益意识从而争取地方政府或存在组织的帮助。他们将上岸原因单纯归因于“资源枯竭”、“收不抵支”等个人因素。即使是因商业发展或海上养殖发展占用海域,也少有反对声音。
案例四:关于转产转业前后对比以及心理变化时,孙大爷A说:都行,我觉得都没什关系。我打渔那时候更好。但是没办法,没有鱼了,也赚不了钱。其实都还可以,能糊口就行。上岸之后没有补贴,也没有培训,跟国家没有关系,都是大家自己的事。我什么想法都没有,能生活就行。
2.2 客观环境的限制,渔民就业受阻
2.2.1 政府的政策不完善,村组织缺乏相关措施。从宏观上看,关于转产转业,国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政策方面也存在补助规模缩小、政策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微观上地方政策落实参差不齐,地方政府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政策时,不够完善也不够全面。以烟台市为例,关于转产转业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从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搜索资料来看,在2009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均有关于转产转业培训的相关词条,其中也提到费用的补贴,但是在走访烟台市东泊子村、北寨村(与东泊子相邻的渔村)时,部分转业渔民表示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另外烟台市转产转业职业培训数
量与上岸渔民数量相比九牛一毛。这说明,部分地区存在转产转业政策落实门槛较高,覆盖人有限。并且有关政策仅是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转产转业渔民,对于政策实施前上岸且就业和生活出现问题的渔民也缺乏补救措施。几十年来,当地的转产转业的政策对相当一批渔民来说都是陌生的,无用的。另外一些捕捞传统的渔村也缺乏调动组织,在渔民就业和生活方面缺乏应有的帮助,究其原因,有物质条件的不足,也有观念上的缺陷。
2.2.2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渔民就业状态不利。目前由于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高学历、多技能人才激增,竞争者众多。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更需要的是智能型人才、知识型人才,劳力型、重复型的低门槛工作更多的被廉价的机器人所替代。由此,学历、技能不具备优势的上岸渔民就业不容乐观。针对90年代东泊子村来说,上岸渔民很多只上过几年学,没有文化,没有想法,也没有见识,多数选择从头学起回家种地,其他的也只是从事一些“蓝领”工作。尽管转产转业后从事耕种以及“蓝领”工作,不管是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上来说和捕捞相比并没有剧烈的变化,但是相对于社会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他们依然处于不利地位,另外从情感上来说他们也是被动离开了怀有深厚感情的大海,这些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悲哀的。
3 结论与思考
由于海洋资源的枯竭、渔民收益减少以及中韩、中日、中
孙斐凡,等:对“失海”渔民转产转业后就业状况的分析
-185-
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1期(总第501期)
越渔业协定导致的捕捞区域的减少,从上世纪开始中国沿海大批渔民“失海”开启转产转业的进程。中国在2003年正式开始实行转产转业政策,为一些上岸渔民提供就业培训、物质补助等。但是目前对于渔民转产转业中国并没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政策实施前的转产转业渔民的残存就业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加之渔民本身体存在的问题,目前上岸渔民的就业状况依然存在矛盾。针对东泊子村渔民的生存现状,综合前文所述,笔者产生如下思考。
3.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中国卫生人才资格考试网民众对政府有天然的依赖和信任,关注居民就业情况,维持社会秩序,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可以借助自身的权威性,引导部分社会资源向双转渔民倾斜,通过官方形式为渔民提供免费职业培训或以补助形式为转业渔民提供物质帮助,为渔民获得更好就业岗位提供更好机会等。
3.2 注重提高渔民的人力资本素质
习近平主席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力资本在各行各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从调研结果来看,渔民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家族世代都以打渔为生,生产技能单一,势必会对渔民的转产转业造成阻碍。培养渔民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意识,拒绝“得过且过”的思想,发挥渔民在转产转业中的主体作用。在休渔期间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技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同时,笔者认为如果不从物质上给予渔民基本的生活保障或资金补贴,不从制度上做出承诺,单纯依靠渔民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增加自身技能”之类口号式的措施,非但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极易引起渔民的逆反心理。
3.3 非政府组织、企业共同参与
政府委托非政府组织、企业给转产转业渔民进行培训,如烟台市渔业协会等。根据转产转业渔民年龄、受教育程度划分体,根据每个体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职业技能教育。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在尊重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可以提供高新技能培训。中年人扎实,肯吃苦,在尊重意愿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水产养殖、家电维修、烹饪培训等技能培训。
2022河南公务员入口
3.4 建立健全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法律体系
由于没有一套统一、健全的转产转业的法律体系,相关政策的实施零碎且差异大,各地执行力度、执行方式以及落实也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想要真正有序、高效地帮助转产转业渔民,推动捕捞业的发展
和转型,推动中国海洋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法律体系必不可少。明确的法律法规是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帮扶机制中各方主体的行为准则与行动指南。通过颁布行政法规、地方规章等方式,对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问题作出规定,明确政府、非政府组织、渔民及其他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从法律上引导各方力量助力渔民转产转业。同时完善针对转产转业渔民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渔民的后顾之忧。
3.5 建立渔民再就业跟踪系统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获得转产转业渔民基本信息、就业状况、生活水平等,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定期提供就业信息,必要时主动给予帮助,因材施教,打造适合个人的帮扶政策,精准帮扶。另外,在2003年实施双转政策前上岸,没有获得政策帮助、就业不顺、生活困难的也进行追踪调查,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也可以提供相关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梁,赵永刚,孙筱洁.烟台市高新区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创业环
境研究[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5:2.
[2] 李晓蕙,吴思琪.中国“失海”渔民再就业促进对策[J].大连海事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3):35-39.
[3] 芮孝.关于减船转产转业相关问题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9(11):83-85.
三产方向要突破主要依赖旅游产业的现局,在保留特旅游产业核心作用的同时扩展乡村文化产业等多元主体,丰富第三产业的发展。清远市锦潭特小镇需牢牢抓住时代的机遇、自身的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辐射下,探寻出属于自己的的三产融合模式,早日实现打造远近闻名、服务大众、综合实力强的特小镇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俊红,陈慈,陈玛琳.关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公务员考试用书哪个好
农业经济,2017(1):3-5.
[2] 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6):
27.
[3] 张雅.产业融合视阈下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
经济,2017(7):30-31.
(上接P180)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