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总纲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它们不仅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变,也影响到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将引起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将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改革。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体制的变革,都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参与。一切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包括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教育技术素养,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SETC)是对所有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员: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以下简称技术素养)的明确规定。对于学生来讲,技术素养是在校学习期间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保证作用;而对于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来讲,技术素养是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必备条件。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对提高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本标准可作为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准入条件和进行考核的依据。只有具备了规定的技术素养,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才能获准进入教育、教学工作岗位。本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教育技术标准、新课程标准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将会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 for
Students,简称SETC·S)中的“学生”指从学前至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共分为5个学段:第一学段(学前~小学2年级)、第二学段(小学3~6年级)、第三学段(初中7~9年级)、第四学段(高中10~12年级)和第五学段(高等学校学生)。
一、基本要求
Ⅰ.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A.知道与学习有关的技术的种类、作用和基本知识。
B.熟悉相关技术系统的组成和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Ⅱ.运用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A.掌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获取、储存、分析、评价、加工、创新等)的方法,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
B.运用技术工具开展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C.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能够持续地跟踪、追寻,激发创造力。
Ⅲ.运用技术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2023年国考补录A.在教师指导下,与同伴、家长及其他人合作,创作、发布自己的作品。
B.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与人们开展有益的讨论和交流。
Ⅳ.运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A.运用技术工具从多种信息源中查、评价和收集信息,处理数据,报告所得结果。2022年医师资格证考试缴费时间
B.使用技术资源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Ⅴ.具有信息意识,懂得与技术相关的社会责任
A.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价信息,对运用技术持积极态度。
B.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系统、技术资源和软
件。
二、绩效指标*
(一)第一学段(学前~小学2年级)
完成小学2年级学业的学生应该做到:
A级B级
1.会使用计算机、录像机(DVD、VCD机)、录音机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能用准确而恰当的术语进行技术交流。(Ⅰ、Ⅲ)
2.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Ⅱ)
3.在使用技术时,可以和同伴、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人协同合作。(Ⅲ、Ⅴ)
4.能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运用技术工具收集资料、交流经验、创作相应的多媒体作品。(Ⅲ)
5.能使用技术资源(如智力玩具、数码相机、常用工具软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说明自己的观点、想法。(Ⅱ、Ⅲ、Ⅳ)
6.能自觉遵守技术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规程,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Ⅴ)1.会使用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技术设备,部分学生会简单操作计算机,能够运用术语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Ⅰ、Ⅲ)
2.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Ⅱ)
3.在使用技术时,可以和同伴、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人协同合作。(Ⅲ、Ⅴ)
4.能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运用技术工具收集资料、交流经验、创作自己的作品。(Ⅲ)
5.能使用技术资源(如玩具、照相机、简单工具软件)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Ⅱ、Ⅲ、Ⅳ)
公务员考试报名网站6.能自觉遵守技术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规程,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Ⅴ)
(二)第二学段(小学3~6年级)
完成小学6年级学业的学生应该做到:
A级B级
1.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初步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技术的优缺点。(Ⅰ、Ⅴ)
2.会选择恰当的技术系统和软件来支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Ⅱ)
3.会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能初步评价资源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倾向性。(Ⅱ、Ⅴ)
4.有效地运用技术与他人充分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作品。(Ⅲ)
5.会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如、网上讨论)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Ⅱ、Ⅲ、Ⅳ)
6.能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知道不正当使用技术和资源的危害。(Ⅴ)1.会使用计算机、录像机(DVD、VCD机)、录音机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能用准确而恰当的术语进行技术交流。(Ⅰ、Ⅲ)
2.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Ⅱ)
3.在使用技术时,可以和同伴、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人协同合作。(Ⅲ、Ⅴ)
4.能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运用技术工具收集资料、交流经验、创作相应的多媒体作品。(Ⅲ)
5.能使用技术资源(如智力玩具、数码相机、常用工具软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说明自己的观点、想法。(Ⅱ、Ⅲ、Ⅳ)
6.能自觉遵守技术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规程,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Ⅴ)
(三)第三学段(初中7~9年级)略
(四)第四学段(高中10~12年级)略
(五)第五学段(高等学校学生)略
第二部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 for
Teachers,简称SETC·T)中的“教师”是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分为专任教师(现在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实习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和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三部分。
一、基本要求
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A.理解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知道技术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B.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C.充分理解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及其优缺点。
Ⅱ. 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A.充分理解教与学过程的相关理论、策略。
B.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具体规定,运用技术促进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C.运用技术和策略支持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使学习者获得必要的学习经验。
D.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科学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北京自考教育学院
2023青海事业单位招聘Ⅲ. 运用技术改进教与学的评价
A.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正确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B.使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衡量学习者将技术用于学习、研究、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结果、交流最终成果,以改进教与学的实践并优化学习者的学习。
Ⅳ. 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
A.利用技术资源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B.运用技术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C.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D.和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以及更大范围的人们交流与合作,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Ⅴ. 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
A. 在使用和教授技术时,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并有意识地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
B. 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平等地获得技术资源。
C.在使用技术资源时,注意安全和有益于学习者的身心健康。
二、绩效指标*
(一)专任教师
现在正在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应该做到:
A级B级
1.对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其他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能够解决常见的硬件和软件问题,并能恰当地选择技术系统、资源和设备。(Ⅰ)
2.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技术环境,促进学生使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并学会正确、可靠地获得信息的方法和策略。(Ⅱ、Ⅲ)
3.深刻分析和判断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是新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评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力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Ⅰ、Ⅲ、Ⅳ)
4.根据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必要时会开发教学软件、教学素材、微教学单元和示范电子作品,为学生运用技术支持学习做出榜样。(Ⅱ)
5.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自己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能够把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课程内容和技术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设计和实施基于技术的学习活动,不断总结实践案例。(Ⅱ、Ⅲ)
6.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或自主学习过程结构的设计方面有所创新。(Ⅱ、Ⅲ、Ⅳ)2023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成绩
7.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认真考虑各种教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并进行精心选择,尤其能注意新的策略(比如个别化学习策略、合作(协作)学习策略、整合学习策略等)的应用,并对此做出评价。(Ⅱ、Ⅲ、Ⅳ)
8.在教学中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注重评价方法的改进,开展基于技术的评价策略、评价工具、评价标准和量规的研究,并将他们整合到学习过程中。(Ⅲ、Ⅳ、Ⅴ)9.积极参加运用技术改进教学的合作项目,并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Ⅳ)
10.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等使用技术的机会;使他们学会运用技术促进学习、进行交流、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并注意安全、负责任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地使用技术。(Ⅴ)1.理解技术的本质及其
内涵;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其他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能够解决比较简单的硬件和软件问题,知道如何选择技术系统、资源和设备。(Ⅰ)
2.为学生选择良好的技术环境,鼓励学生使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并学会获得信息的方法和策略。(Ⅱ、Ⅲ)
3.理解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是新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初步评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力和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Ⅰ、Ⅲ、Ⅳ)4.根据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运用技术促进学习做出示范。(Ⅱ)
5.了解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自己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能够对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课程内容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Ⅱ、Ⅲ)6.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和自主学习过程结构的设计、实施和评价。(Ⅱ、Ⅲ、Ⅳ)
7.在教学设计中认真考虑各种教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并进行精心选择,关注新的策略(比如个别化学习策略、合作(协作)学习策略、整合学习策略等)的应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Ⅱ、Ⅲ、Ⅳ)
8.在教学中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运用基于技术的评价策略、评价工具、评价标准和量规开展教学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效果的改善。(Ⅲ、Ⅳ、Ⅴ)
9.积极参加运用技术改进教学的合作项目,并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Ⅳ)
10.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等使用技术的机会;使他们学会运用技术促进学习、进行交流、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并注意安全、负责任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地使用技术。(Ⅴ)(二)实习教师(略)
(三)未来教师(略)
第三部分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略)
第四部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 for
Professionals,简称SETC·P)中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包括中央、地方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三种人员。
一、基本要求
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A.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具备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B.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知道它们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C.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知道各种设计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
Ⅱ.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
A.运用技术构建、维护信息化教学环境。
B.运用技术收集、评价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资源的建设。
C.支持教师设计、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Ⅲ.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优化
A.运用技术支持教师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B.利用技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C.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
Ⅳ.运用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
A.运用技术对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
B.运用技术对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
C.运用技术支持学校和地区的各项管理工作。
Ⅴ.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自觉承担与技术相关的社会责任
A.完全理解信息的重要性,自觉追踪技术革新的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B.为师生创建安全、健康的信息化环境。
C.自觉遵守与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他人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
二、绩效指标
(一)中央、地方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
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应该做到:
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Ⅰ、V)
2.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对各种技术开发工具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快速排除各种软、硬件故障;能够为本地区构建、维护、管理、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必要时可考虑研制、开发新系统。(Ⅰ、Ⅱ)
3.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指导教师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掌握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能够形成科学的研究课题,支持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Ⅰ、Ⅲ)
4.运用技术广泛收集并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素材资源,征集有地区特的学习资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库建设思路和管理方法;发挥地区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Ⅱ、Ⅲ、Ⅳ)
5.熟练掌握网络及各种媒体的特性,掌握教学软件编制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运用技术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研发教学媒体产品并能恰当的评价其教学效果;能正确评价市场上的媒体产品并进行正确的选择;能采用适当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方法对教育信息进行处理。(Ⅱ、Ⅲ、Ⅳ)
6.了解所属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情况,为实施完善“校校通”卫星远程教育资源信息站、卫星宽带网和城域网资源建设提供指导、咨询或组织技术培训。(Ⅱ、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