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昭通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六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隐性课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隐性课程一般不在课程规划中做明确规定,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
    B.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持久性和两面性的特点
    C.校风、学风、校园环境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
    D.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只能获得非学术性知识
2、()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
    A.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    B.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
    C.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    D.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
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A。同学段的德育工作应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旧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4、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建立家长QQ是班主任实现()角的工作方法。
    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    B.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6、为一了研究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张老师首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然后确定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接着将研究假设表述为班级规模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呈负相关,现正思考研究方法当前张老师的课题研究环节处于()。
    A.确定选题    B.制订计划
    C.实施计划    D.总结整理
7、一个苹果,我们不仅知道苹果的形状、颜和离我们的距离,而且能感受苹果是酸甜的等等,这是对苹果的()。
    A.感觉          B。知觉
    C.听知觉    D.空间知觉
8、对语法规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9、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能力属于心理健康考察范围指标中的()。
    A.智力指标          B.非智力指标
    C.协调与控制情绪指标 D.智力与体力综合指标
10、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C.《论自然机能》    D.《教育实用心理学》
11、以下选项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模仿    B.视觉适应
    C.经典条件反射    D.操作条件反射
12、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A.英语四级单词5000汇总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13、()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网
    A.加涅    B.奥苏伯尔
    C.斯金纳    D.布鲁纳
14、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是()。
    A.学习习惯    B.学习方法
    C.学习动机    D.学习兴趣
1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学习方案是()。
    A.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学习过程    D.学习内容
16、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7、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文女    A.操作整合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模仿
1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意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9、张强上课不发言,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向老师问,一次他鼓足勇气向老师提了问题,老师耐心解答了他的问题,并对他敢于提问的行为进行了表扬。慢慢地,张强学会了主动向老师提问的行为方式。在此案例中该老师运用了()来影响张强的行为方式。
    A.示范法    B.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20、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A.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B.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C.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D.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行为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个体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坚持性差
    B.个体始终坚信困难能够被克服
    C.个体习得新行为的效率更高,也能更加自如地表现出新行为
    D.个体在活动中通常情绪饱满、信心不足
2、下列属于学习策略中组织策略的有()。
    A.列提纲    B.利用图形
    C.利用表格      D.画线
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4、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是()。
    A.目的性    B.流畅性
    C.序列性    D.变通性
    E.独特性
5、学生在课堂中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时,教师可采取的措施有()。
    A.运用积极的言语调控
    B.合理运用惩罚
    C.运用非言语手段调控
    D.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6、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有()。
    A.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C.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D.小组辅导
7、课文《掌声》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获得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后,从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课文语言朴实,但却包含充沛的情感。教师让学生朗读体悟后,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对学生的说法,教师没有给固定的答案。从自主学习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说明()。
    A.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可以淡化
    B.自主学习中学生被期待形成自己的知识
    C.自主学习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D.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
    A.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B.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C.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D.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9、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
    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0、校风是学校()文化的统一体。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地方文化
三、判断题
1、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备课就是做好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
3、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4、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
5、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6、错觉是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可以克服的。()
6、错觉是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可以克服的。()
8、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固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其主要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因而没有好坏之分。()
9、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10、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铁路局招聘信息
四、案例分析中国人事考试网考试计划
1、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现象频繁出现,教育主管部门屡禁不止。张老师是某县重点中学语文老师,两年前货款买了一套商品房。为了还货,张老师利用双休及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在租用的房间内,招收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飞李老师是该县重点小学有名望的数学老师。她班上一些家长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现考上重点中学的愿望,请求李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为了满足家长需要,李老师利用双休及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在家里为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
张老师和李老师的行为在老师中引起了广泛议论:有老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适当开展一些有偿家教,补贴家用也是无可非议的;有老师认为,应家长要求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活动,主观上不存在过错;也有老师认为,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从事应试教育活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这是师德缺失的表现;还有老师认为,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是另一种课外辅导活动形式,只是在实施中应该按照学校课外活动的要求开展活动,不应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事件曝光后,教育主管部门重申严禁一切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并分别给予张老师和李老师相应的行政处分。
请依据素质教育理论,阐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2、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
下午的班会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
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不在课程规划中做明确规定,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隐性课程相对于显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具有持久性。校风、学风、校园环境、校园的组织制度等都属于该范畴。隐性课程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
2、【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
采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
3、【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小学德育工作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实践。
4、【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5、【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班主任建立家长QQ是为了方便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传达学校的教育工作等。因此,这实现了教师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的角的工作方法。
6、【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张老师已经完成了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的环节,现正思考研究方法,说明张老师现在处于制订计划阶段。实施计划阶段包括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分析事实形成新的理论。总结整理阶段包括撰写研究报告、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