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23年中招模拟考试(一)
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
4.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河南新郑轩辕故里              湖南炎陵炎帝陵庙            陕西黄陵黄帝陵
A.炎黄子孙,华夏一家    B.远古传说,考古佐证
C.天地之中,老家河南    D.殷墟甲骨,汉字之源
2.学者张帆指出,商朝青铜文化不仅出现于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多距离较远的方国也都有青铜器出土。这些青铜器程度不一地表现出一些地域特,但就主体而言与中原青铜文化存在联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B.华夏文明逐渐四向延伸
C.分封制得以普遍推行    D.诸侯征战推动文化交流
3.吕思勉先生认为,西域是西洋文明传布之地,西洋文明的中心希腊、罗马等,距离中国很远,在古代只有海道的交通,交流不甚密切,西城则与中国陆地相接。由此可知张骞通西域(   
A.促进了中西文明交流    B.拓展了西汉帝国疆域
C.强化了西域地方管理    D.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4.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是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诗句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5.下面表格中皇帝名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朝代
皇帝名及尊号
在位期间年号
公元纪年
北魏
献文帝拓跋弘
天安
466-467
皇兴
467-471
孝文帝元宏
延兴
471-476
承名
476
考研择校咨询机构A.军事,朝代更替    B.改用汉姓,民族交融
C.北方战乱,政权并立    D.江南开发,经济发展
6.据学者研究,尽管宋朝对图书交易限制很严,但因汉文书籍在北方获利丰厚,所以三令五申仍挡不住各类汉籍的源源北流。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区域矛盾加剧        B.文化趋于认同
C.经济中心南移        D.商业突破限制政审不合格21种情形
7.从设置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从宣政院到驻藏大臣,从澎湖巡检司到台湾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B.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
C.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大学考试题库网8.清王朝由于太平天国的打击,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统治,而通过镇压太平军面崛起的地方大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最为重要的人物。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   
A.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B.客观上改变了晚清政局
C.促使了洋务运动兴起    D.影响近代中国革命发展
9.据统计,占全国外贸比重最大的上海,1913年进口洋货两亿四千四百多万关两,1915年下降至一亿九千八百多万关两,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销售从1913年开始,后四年每年都增加14.8%20.5%。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洋务运动引进技术提升民族工业实力    B.列强暂时放松侵略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C.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扫清实业发展障碍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10.《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026篇,其中使用该词的篇数达145篇。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    B.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1.下面大事年表反映了当时我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A.国共内战越发激烈        B.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C.国共合作即将到来        D.地方自治逐步推广
12.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其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英语二考研真题,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解放区土改已基本完成,人民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基于这一现状,人民解放军下一步的行动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进行战略决战    D.攻占南京
131954年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又经过全国人民历时两个多月的讨论,共有1.5亿人参与,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民族实现独立    B.经济急需发展    C.人民当家做主    .政权亟待巩固
珲春市教育局14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A.国际形势的变化        B.中美建交
C.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5.罗马人把地中海变成了一个文明的大熔炉,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入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的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使罗马帝国空前强盛。这段话肯定了古罗马的(   
A.民主与法制        B.战争与征服
C.商业与冒险        D.包容与创新
16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材料反映了(   
A.经济变革推动社会变革    B.城市的兴起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
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兴起    D.经济变革促使封建制度彻底瓦解
171804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唯才是用”的原则,就是说,所有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出身或社会地位获得职位晋升。这些内容表明该法典(   
A.否定了君主制度        B.冲击了等级秩序
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C.确立了法律权威        D.维护了社会稳定
18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德国航运业发展是由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D.蒸汽机的改进
19.麦克尼尔说,大萧条似乎验证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灭亡的预言,但是期待已久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任何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资本主义政策调整        B.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D.世界各国团结合作
20.列宁说,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这一评价应该是基于他的作品(   
A.倡导人文主义学说        B.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C.体现社会主义思想        D.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河南新郑装李岗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
材料二:原始农耕出现以前,先民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农业的出现增加了食物供应,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秦以后,统治者往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修建的都江堰、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明朝时,玉米传入中国,后来逐渐遍布全国,这些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的食物来源呈现了哪些变化。(2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3分)
3)请再举出中国古代推动农业发展的成就一例。(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
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人头滚滚,声凄厉,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下半年,在南中国的苍茫山和原野中,点点的星火在渐渐汇聚。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仿佛已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四年来艰苦卓绝的斗争,已作为一个重要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7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又能够成为“重要力量”的原因。(2分)
3)综上,你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中获取了什么智慧?(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2000年我国留学教育情况表
时期
留学教育情况
1949—1966年
目的地限定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国家工业建设密切相关;都是国家有计划派出的公费留学生。
1978年—80年代初
目的地涉及美国、欧洲等;以学习自然科学,培养科技人才为主;公费留学生层层选拔,留学体呈现出精英化的特点。
80年代初—2000年
目的地遍及世界各国;自主选择各类专业;公费自费都有;留学体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
——摘编自张雪蓉《浅析建国60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材料二:1993年以来党和国家形成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留学工作方针。国家还通过科研制度创新、工作分配改革、荣誉表彰激励等方式吸引留学人员回国。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内机会越来越多,“海归潮”涌现。据统计,1978—2008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约为370万人次,中共十八大以来约有280万人学成归国。
——摘编自张雪蓉《浅析建国60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492000年间我国留学教育呈现出的变化趋势。(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海归潮”出现的原因。(2分)
3)请你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拟定一条宣传标语。(1分)
24.(6分)17世纪前期,英国是一个较小的农业国,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请依据下列图片提供的历史信息,写一篇120字左右与英国相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