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对这一理念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
B.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
C.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
D.从学习需求的共性出发,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统一性。
2.某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的选文为《荷塘月》、《故都的秋》和《囚绿记》,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  )
A.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进入审美境界
B.反复朗读优美段落,提高鉴赏能力。
C.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构思,品味隽永的语言。
D.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某教师选择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开设校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新闻与传记                D.文化论著研读
4.学习《》,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小狗包弟》,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课文思想意义。
B.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
C.三篇文章主题的对比点模糊,拓展阅读的价值不高。
D.相同历史背景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020广东公务员职位表
5.某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段设计了采访与采风、访谈与座谈等口语交际活动,对这一做法
分析正确的是()
A.体现口语交际内容的重复与能力水平的提升。
B.凸显口语交际教学和日常生活表达与交流的结合。
2022贵州事业单位报名入口
C.活动的设计符合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要求。
D.四项口语交际活动缺乏内在联系,内容设计随意。
6.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句中“先”“后”用法,下列语句中用法与之相同的是()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中国人寿招聘首页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7.某教师将《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A.三维目标即三个目标,每篇课文都需要三个教学目标。
B.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须融合三个维度。
C.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为重要,教师应予以关注。
D.三维目标分别表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8.对语文教学参考用书的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解读教学文本,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
B.提供相关素材,帮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C.阐释编者意图,帮助教师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D.提供学情调研方案,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难点。
9.某教材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走进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该专题的是()
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贺铸《青玉案·横塘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C.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D.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0.某教师上作文课时,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学生面前,然后拿出一支烟,慢腾腾地抽起来,学生都看傻了,沉默不语,三分钟后,教师熄灭烟头说:“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当教师犯错时’”。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A.形象的语文。          B.新奇的游戏。国家医学考网
C.模拟的行为。        D.真实的事物。
11.阅读下面的写作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巧克力的甜和其他糖果的甜有何不同?巧克力的味道会让你联想起什么?假如让“巧克力”成为一个意象,你觉得可以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运用?
生1:巧克力的甜带有一种苦涩,但苦过了之后,就有一种回味,一种绵长的回味。
师:哦,开始品味出感觉来了。
生2:小时候,阿姨从城里来看我,带来一盒巧克力,看着它精致的包装,我一时都舍不得吃,这样的回忆总让人感到温暖。
师:小小的一盒巧克力,都沉淀着美好的回忆。
生3:我总觉得巧克力象征着一种高贵,倒不是因为它的价格有点高,而是它的气质不一样,像贵族。
师:这种感想充满了思辨彩。
生4:巧克力可以在表现爱情的文字里作为一种意象使用,比如男主人公送女主人公一盒巧克力,可以暗示一点情感什么的(学生笑)。
师:呵呵,爱情的滋味多么甜蜜。
生5:巧克力刚入嘴时,它的融化像春天里的最后那场雪,让人眷恋。那种甜蜜里带着一种惆怅,叫人难以忘怀。我以前吃巧克力的时候,总喜欢让它化的慢一点,再慢一点,那种舌尖上的回味,总好像带有一种无限留恋的感觉。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似乎让你重新发现一个世界。(学生鼓掌)
师:多么精彩的发言!这样的发言也让我们发现一个世界。
对上述课堂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感受、联想,表达了真实情境下的真实感悟。
B.教师没有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观点的交融。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C.学生发言未按照教师提供的思路,教师评价没有发挥纠偏作用。
D.高中作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思辨能力,感悟能力不是教学重点。
12.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讲《〈呐喊〉自序》时,我自感底气不足,于是在课文以外研读了鲁迅相关作品,其后,我把《〈呐喊〉自序》逐字逐句地诵读了20遍,终于到了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点,即文中的四个关键词——梦想、寂寞、希望、呐喊,也明确了这节课的目的:不是我要向学生讲授什么,而是师生一起“悟寂寞的学者,做清醒的斗士”。教师有准备还远远不够,学生没有积累,无法和鲁迅对话,也无法和我产生共鸣,于是,在正式上《〈呐喊〉自序》之前,我指导学生阅读了鲁迅的多篇作品,包括《药》、《纪念刘和珍君》、《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等,有了这些积累后,我布置学生预习,建议他们用朗诵的方式学习《〈呐喊〉自序》,并作初步的鉴赏。
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不仅深度研读了鲁迅作品,还做了学情分析。
中级会计成绩查询入口2020
B.备课过程体现了教师、学生、作者、作品对话的理念。
C.课前阅读的篇目虽与课文内容无关,但能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D.教师以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为基础,确定了理解课文的关键词。
13.阅读下面的课例评析(节选),按要求答题。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我还想补充几则资料供参考,一是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二是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深刻体会梁先生“印象最深”、“至今不能忘记”等语句。这几则资料对理解文本或有所帮助。
对上述课例评析中提及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
A.帮助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梁启超其人其文。
B.三份资料指向不一,不利于师生解读文本。
C.均为回忆性散文,对了解人物性格有所帮助。
D.可供教师备课参考,不宜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14.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第一层次是“懂事儿”,就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通常的语文课堂把这一层次发达到几乎占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如果限定在较短时间,而且主要是通过诵读来实现;第二个层次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通常的语文课堂总喜欢用比较专门化的术语解读,学生必须艰难地掌握一些超越文本理解程度概念,然后在验证这些概念,但是如果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中感悟文本
的真髓,就会使学生没有爬坡的感觉;第三个层次是“品味儿”,就是对文本“为什么这样写”的剖析,通过适当扩充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而归纳其写作风格。
对上述教学论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B.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感受作品风格的有效策略。
C.用“专门化”的术语解读诗歌,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D.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
15.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对《故都的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读课文,再让他们看相关的风景图片,品味语言的感染力;第二步是再读课文,直接进入描写“故都的秋”文字部分,体会作者伤感悲凉,忧郁孤独的感情;第三步是赏读课文,引领学生深刻感受文本的底蕴。
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学生没有阅读的主动权。
B.教师的反思关注对理论的解读,缺乏对教学行为的分析。
C.“教得味同嚼蜡”是因为教师讲解文本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D.教师的反思纯粹罗列现象,没有提出教学改进的具体方法。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阅读《采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同学们觉得《采薇》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1:《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花有什么喻意吗?
生2:棠棣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词典上说“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棠棣》,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名为《棠棣之花》,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3:用采薇起兴,表现戍卒生活的艰苦;用棠棣起兴,表现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4:老师,在鉴赏《氓》时,您说《氓》的比兴手法彩鲜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碧绿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