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期
备考纵览
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中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分析
刘泽琳1,2,闫文杰2,3
,刘英杰2,张家辉4
(1.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山东德州253300;2.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3.山东省五莲中学,山东日照262300;
4.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宁273100)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是地理高考命题的评价目标之一。文章对2020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中基于地理核心
宣城论坛人才网素养的考查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剖析其考查特点;同时深入分析学生答题时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特点;教学建议
2018年3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1]。因此,山东省于2020年组织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该通知还明确了“考试内容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含学业质量要求)为依据”。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地理核心素养,围绕地理核心素养而落实,提出考试评价建议。本研究结合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分布情况和考查特点,并分析学生答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高中地理教学改进
建议。
一、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分布情况
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共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其中,选择题15道,每道3分,共计45分;非选择题4道,共计55分。试题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分值高达86分,主要涉及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表1)。
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共涉及5道题,包括2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考查分值为22分,其中主要考查“地对人的影响”和“人与地的协调”。试题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涉及范围最广,共15道题,包括10道选择题和5道非选择题,考查分值为58分,可见综合思维对于分析地理问题的重要性。试题注重对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考查,其中要素综合的考查分值占试题总分值的52%。试题对区域认知考查涉及的区域尺度大小不一,考查范围从山东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际,层次较丰富,较均衡地考查了学生对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际联系和区域决策的认识方法,共涉及8道题,占试题总分值的28%。
二、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特点
1.注重创设真实的地理任务情境
合理测评地理核心素养,需依赖于真实地理任务情境的创设。真实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活状态、社会状态或学术研究状态,依据所学知识和能
招生考试信息网密码回
力解决实际问题[2]
。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的真实情境涉及生活化情境、联系生产实际的情境、地理学术情境。生活化情境如第19题,该题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营造了研学旅行的情境,围绕许教授及其团队在西柳沟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该地区的环境发展问题组织材料。联系生产实际的情境如第11~12题,此题素材源于孙云奋、齐春宇发表于《改革》2010年第2期上的“农地杨树化的责任与治理路径”。由于从事农业活动获取的收益有限,所以从事农业活动的人越来越少,农民为了防止土地的闲置,在农地上种植杨树。地理学术情境如第1~2题,此题素材源于魏刚、殷志强等发表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年第43卷第6期的“黄河上游阿什贡滑坡发育期次及演化过程分析”。该题呈现了某区域滑坡的发育期次及演化过程,情境既隐含内在学科逻辑,又贴近学生生活。2.设问内容以地理因果关系为主
设问是试题必不可少的部分,再好的情境也必须通过设问才能体现其价值。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设问的关键词有“原因”“影响”“措施”“特点”等,这些关键词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内涵和本质,有利于甄别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在100分的试题中,地理因果关系类试题占56分,特点类试题占12分,措施类试题占7分,其他类试题占25分。可见,试题设问内容侧重于地理因果关系,而要解答此类试题,必
须具备综合思维。例如,第14题的设问是: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从设问可知,此题为典型的地理因果关系类试题。此题
32
2021年第3期备考纵览
涉及植被要素与地形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3.侧重考查地理核心素养
(1)注重考查“人与地的协调”。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需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的协调”等方面着手。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考查“人与地的协调”。例如第19题,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西柳沟流域的上、中、下游分别存在不同的环境问题,本题在第(3)问中也相应地要求学生为西柳沟流域上、中、下游的治理提出针对性措施。此题实际上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人与地的协调”的味道甚浓。
(2)注重考查要素综合。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要素综合表现为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要素综合可以是两要素相互关系,也可以是多要素相互关系。两要素相互关系如第6题,要求回答滁州发往合肥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的主要原因,考查了客
流量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多要素相互关系如16题第(1)问,要求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综合考查了湿地与地形、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
(3)注重考查认识区域的方法。要认识一个区域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涉及区域的特征、差异、联系、决策等诸多方面,重视考查学生认识区域的方法。例如18题第(1)问,要求学生“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学生通过读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
表1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中地理核心素养考查分布统计
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指标
地对人的影响
人与地的协调
要素综合
时空综合
区域特征认知方法
区域差异认知方法
区际联系认知方法
区域决策认知方法
题号
15
18(3)
女生去三支一扶的危害4
18(2)
19(3)
什么学历能考小学教师资格证
2
3
6
7
9
10
14
15
16(1)
16(2)
17(3)
19(1)
19(2)
1
2
12
7
14
18(1)
13
5
18(3)
4
19(3)
具体体现
太行山区与黔桂喀斯特山区水热组合状况对农田分布上限的影响
加纳农民根据可可带北部热带草原区气候变化适时迁移
鼓励农地流转,防止浪费土地资源
加纳可可带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有针对性地治理西柳沟入黄泥沙
滑坡体对河流、堰塞湖的影响
农业生产结构与劳动力的关系
合肥与滁州客流量与行政联系的关系
“魔鬼营地”地形与空气流通的关系
奥赫里德湖构造湖、石灰岩地质特征与湖水补给的关系
水质与渔产的关系
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形与针叶林分布面积的关系
太行山区与黔桂喀斯特山区水热组合状况对农田分布上限的影响
地形、地质对湿地形成的影响
湿地与洪水、水源补给、水质的关系
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大风、暴雨、洪水等外力作用对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河流补给类型与输沙率的关系
滑坡体、河流、堰塞湖、阶地的动态变化
滑坡体、河流、堰塞湖、阶地的动态变化
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三个阶段
珠峰局部地区地形地势特征
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太行山区与黔桂喀斯特山区针叶林分布特征比较
安徽省各城市间的客运联系
加纳可可带北部热带草原区农民的季节性移动
针对耕地资源浪费可采取的措施
西柳沟入黄泥沙的治理
33
2021年第3期
备考纵览
图,即可得出“加纳可可带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这一结论。考查了学生阅读示意图的方法。
三、学生答题常出现的问题分析
1.剖析地理设问的能力有所欠缺
学生在做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非选择题时,首先需将设问读明白、审清楚。设问给出了学生作答的方向,学生需充分挖掘设问的指向要求。若学生将设问审偏或者遗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答结果,最终使得试题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的价值难以体现。
例如,19题第(1)题的设问是“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其中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分析”是指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分解、剖析,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分析事物间的联系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本题要求学生在答案中必须剖析具体由哪些外力作用造成西柳沟的高含沙水流。即回答出风、暴雨、洪水等要素对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作用。而部分学生在作答时,只简单地写了“流水侵蚀搬运”或者“流水搬运侵蚀”,并未抓住气候与水文之间的关联,未体现“分析”的过程和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2.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备考过程中,若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则学生在
作答时就能够有效提取材料中的地理关键信息。该处的地理信息是指与地理采分点密切相关的关键信息。地理关键信息在试题的非选择题中往往通过文字信息材料、图表信息材料呈现。学生在读完题目设问后,需运用综合思维,带着问题到材料中寻地理关键信息。在考试中,由于部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不高,导致其难以提取和分析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答案中未写明关键词,失分严重。
例如,16题第(1)题的设问是“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在文字材料中有“永昌盆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等内容,这是从“地形”角度回答湿地成因的地理关键信息;在图片材料中有“断层”的注记,这是从“地质”角度回答湿地成因的地理关键信息。另外,在文字材料中还有“地表水”“地下水”两要素。学生在作答时需要将材料中的地理关键信息之间的关系出来,即将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取出来,并按照地理逻辑将答案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学生的答案,可以看出学生难以运用综合思维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且学生未将试题中“地势”与“地表水”的关系、“断层”与“地下水”的关系梳理清楚。
3.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够严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等级较高的学生,在组织答案时,能够准确地使用地理专业术语;而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等级较低的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往往使用与材料贴合度不高的地理语言,甚至使用白话来作答。山东省高考地理
试题多处考查了人地协调观。部分学生不能够准确地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回答问题,说明部分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例如,18题第(2)题的设问是“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通过分析该问题的标准答案可以得知,该问题需要学生思考可可带的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可可与谷物的混播对当地协调发展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能够从文字信息材料和图表信息材料中得出可可带“土地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是部分学生回答“土地利用效率高”。“土地利用率高”和“土地利用效率高”虽都能够体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强度,但是二者的含义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换。
4.回答同一问题时地理逻辑混乱
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回答同一地理问题时地理思维是否严谨、组织地理答案是否合乎地理逻辑。在作答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区域的位置和特征缺少基本的认识,暴露其在分析区域特征时缺乏逻辑。
例如,18题第(1)题的设问是“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该设问直观地考查了学生对区域特征的认识程度。通过该题地图材料中的经纬度可知,加纳可可带位于非洲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学生再结合加纳可可带降雨量示意图,即可完整地概括出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部分学生在作答时,把答案写成“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但后面又出现“降水均匀”。“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说明
学生能通过图文材料判断出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该区域的降水季节变化大。但是学生作答时又写出了“降水均匀”,说明其未掌握热带草原气候的显著特征。也说明学生缺乏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可能将该区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与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相混淆,使得在作答同一地理问题时出现了逻辑错误。
招聘网有哪些网站比较好四、教学建议
1.渗透地理思想方法渗透地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渗透地理思想方法,突出对
34
2021年第3期备考纵览
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地理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例如第18题,要求分析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的原因,考查“地对人的影响”,渗透着人地关系思想;第13题要求比较黔桂喀斯特山区与太行山区的特点,渗透着区域比较法。试题虽然不直接考查地理思想方法的理论知识,但是任何一个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地理思想方法,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树立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教学理念,要重视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的目标设计,要挖掘教材蕴藏的地理思想和
福建省事业编考试地理方法,要以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为指导设计学法和教法,要注重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的评价[3]。将教学从浅层次的知识教学和技巧训练水平提升到深层次的思想方法教学水平上,避免学不完的知识和练不完的习题,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2.重视培养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重视考查学生地理因果关系类问题,因此,地理教师有必要相应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引导其熟练运用有关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的方法,“由因寻果”或“由果究因”。在涉及地理因果关系类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地理因果关系,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与解构,设计适应不同种类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并选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推理分析,明确因果联系,强化综合思维。
3.创设真实情境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地理探究兴趣
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多创设真实情境,将试题内容与真实情境密切结合。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教授课本知识,还要顺应时代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补充。教师可以开发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从身边的地理事实入手,创设与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地理
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强调生活中的积累,开拓地理视野,让“生活之中探问题、体验之中得感悟”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理念。
4.注重日常训练
注重日常训练,,提高地理审题能力
学生在答题时出现剖析地理设问的能力欠缺、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归根到底是欠缺审题能力。学生审题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反复练习。审题一般要做到“三遍审”。“一审”一般采取顺序审,按顺序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如在审第9~10题的时候就要
抓住“湖泊透明度”与“渔产”的关联,这也就为解答第10题做好了准备。一审还需仔细阅读设问内容,明确
设问的答题指令词、关键词和条件限制词。“二审”一
般采取倒序审,先审设问,再审材料,在“一审”基础上
根据设问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学生综合材料中
的有效信息、设问和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识,构建出答
题思路。“三审”也是最后的检查环节,快速浏览一遍,
检查答题要点是否与设问相符、是否正确使用地理术
语、是否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等。
5.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强化逻辑思维训练,,提升地理表达能力
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中有很多题目涉及对综合
思维的考查,需要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结合题目
中给出的信息,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解答。这对
地理教师的启示便是要在将单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的
基础上,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理清每个知识点之
间的逻辑关系。为此,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逻
辑思维训练。例如,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设计一系列
有逻辑关系甚至层层递进关系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形
成明确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链,然后运用所学地理
知识进行归纳,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学生在答题时存在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够严
谨的问题,即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表达能力。学生只
有在领悟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和表现的基础上,才能强
化其地理表达能力。为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使用
标准的课堂用语;要在批改作业时指出学生的不合理
表达;还要引导学生在做综合题时将答案落实到纸面
上,切忌“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
革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shandong. gov/art/2018/3/28/art_2267_19574.html,2018-
03-28.
[2]段玉山,周维国.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09):8-15.
[3]徐宝芳.运用地理思想和方法指导地理教学
设计与实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1):16-17.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