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六安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备受重视。从2016—2019年全国召开的两会来看,“工匠精神”一直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内化于从业者心灵”的要求被反复提及。在贵州,“工匠精神”氛围愈发浓厚。从2016年起,贵州相继开展“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寻身边的贵州工匠”系列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和万名“农民工匠”培育、十大“贵州工匠”和“金牌工人”评选等活动,展示、发掘了一批又一批“贵州工匠”“农民工匠”,“工匠精神”在贵州愈加“根深叶茂”。职业院校是专职培养技能人才的“摇蓝”与通道。职业教育的职责与使命不仅要求各职业院校需培养专业过硬的职业人才,而且要培养有追求、有信仰的职业人才,即应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才能真正赋予职业教育以灵魂和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贵州职业教育发展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2013年以来,贵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冲刺,推动职业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过集中攻坚,贵州职业教育逐步发展形成以黔中经济区清镇职教城为发展核心,黔北经济协作区和“毕水兴”能源集聚区职教园为纵深发展之两翼,三州文化旅游区和部分县级职教中心为支撑节点的“一体两翼多节点”职业院校整体布局。截止到2018年6月,清镇职教城已入驻职业院校19所、师生10余万人,成为贵州教育大踏步前进的缩影、招商引资新名片、产教融合新窗口,被媒体赞誉为“北有天津海河教育园,南有贵州清镇职教城”。
通过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截止到2018年6月,贵州已建设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46所、国家示范改革中等职业学校19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所,省级优质高职院(校)13所,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36个、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基地10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7个。五年来,全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共培养和输送160余万名技能人才,中职、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96%、93%以上,为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强化“工匠精神”培育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电话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在实体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能缺位。地处西南的贵州,制造业仍集中在传统领域,如何转型升级,即在“中国智造”战略下涌现更多的“贵州智造”是亟待跨越的。“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是未来制造业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贵州也不例外,《贵州省“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2019年数博会上,贵州省领导强调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下一步的重点是智能制造。要实现“十三五规划”蓝图并推动“贵州制造”持续升级,自然少不了精通智能制造技术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离不开对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这是实现“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的关键要素之一。“技能”即“专”是高技能人才的硬件基础,“精神”则是高技能人才成长并投入实践推动发展的灵魂和
培育“工匠精神”锻造高技能人才
申小玲
07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
方向。工匠精神是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新驱动”为特征的职业精神,贯穿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和工作全过程,自然应在教育和实践中内化于高技能人才心灵并成为其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贵州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推动实现多彩贵州新未来,既需要各职业院校重视内涵发展,把“办学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生命线”抓实抓牢,又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培养更多既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又在业务上高超、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一)以德为先,锻造“工匠精神”之魂
敬业是指从业者对待职业(包括工作任务)怀揣热爱和敬畏之心,保持全身心投入,认认真真、尽职尽
责的职业精神。敬业是中国人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业乐”“忠于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人在一生中要勤奋、要刻苦,在事业上尽心尽力。他在论语中提出“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主张,并将其纳入对君子评价的标准。“执事敬”,是指做事严肃认真不能有丝毫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专心致志不会产生懈怠;“修己以敬”,是指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并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于今天来讲,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强调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
习近平同志曾在对职业教育的指示中强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举办和发展各类职业教育,都需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将“爱岗敬业”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同时要创新方式方法,摒弃空洞的理论说教,搜集、加工大国工匠、大师劳模包括贵州评选出来的“农民工匠”“品牌工人”等“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坚守、奋勇向前”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到标杆、寻到榜样,自觉把追寻大师、努力做到“敬业、乐业,德技双修”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成长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二)专注为要,厚植“工匠精神”之基2023年新疆公务员职位表查询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所有“大国工匠”身上都会绽放出的精神特质。古今中外,无论职业“大师”还是“巨匠”,他们都有执着的品质,几十年如一日在某个职业、某个岗位上坚持和不懈努力,保持强劲的韧性。无论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德国知名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还是无数卓见成效的成长型企业,包括贵州大数据战略中引入的“货车帮”等独角兽企业,它们都有“术业有专攻”的特质,一旦选定某个行业,就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做自己领域的“领头羊”。中国古代的“艺痴者技必良”说的就是“专注”。古时工匠很多都穷其毕生精力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开发一类产品。《庄子》中记载“庖丁解牛”技艺之娴熟、操作之“游刃有余”,《核舟记》中记载奇巧人王叔远坐拥惊人的雕刻技艺等都源于专注。
2013广西公务员面试名单衡量专注的程度可以用专注力来描述,它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聚焦某种事物(某个活动)的能力。“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并不是在虚度光阴。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对“专注”的特点和功能的强调。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专注力,一是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歌德曾指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使教学过程“趣”起来,学生关注度会更高,关注力会更强。二是要丰富教学内容,稳定学生专注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集中学生的专注力。三是教师要树立榜样,做提升专注力的标杆。丹麦有句名言:“好榜样就像把许多人召集到教堂去的钟声。”对学生尤其尚未成长定型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讲,老师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学校管理者自己应该先做到。职业院校实施严格管理,教师对待专业建设、培养学生兢兢业业,这种有力示范无疑为学生
08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
太原限行时间新规2021年6月
专注力的培养既播下“种子”,又“灌”其成长。
(三)卓越求精,织牢“工匠精神”之绳
精益即精益求精,是指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从另一角度讲,精益求精是指从业者已经做得很好了,自己还要求做得更好。老子曾经指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基业长青、在市场上长期独占鳌头的企业,都是始终精益求精最后获得成功的。广大消费者信赖茅台、青睐茅台,其重要的基点就是茅台集团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生产工作始终,严把采购质量、过程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关口,以工匠之心和工匠水平,让茅台酒品质始终坚定如初;瑞士手表之所以能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表”中经典,就源自制表工匠们对每一个部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的精益精神。
培育职业院校学生精益思想,首先要营造育人环境。用场景展示、用情景解析精益之道。如在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实验、实训等环节,可结合企业、实验场所真实场景,将企业文化、安全警示、规章制度与企业精益化管理等相结合,构建精益场域。其次,开设蕴含精益思想的系列课程。如《精益生产实
践之旅》《精益生产》等,能让学生了解精益思想、精益工具和具体实践如何有机结合。再次,于实践中养成。在职业教育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在学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等环节中,渗透精益思想更具实践价值且更具成长可能性。如在学生实习期间,引入和使用5S管理、TPM工具于企业实践中,让学生在有理性准备的基础上认识到企业生产中的浪费现象,养成重视品质保证、关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良好习惯等,驱使企业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深化学生“精益”思想印记。
沈阳考试网(四)竞技求变,发掘“工匠精神”之源
“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绝不是保持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其中包含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也就是说,要将“工匠精神”聚集、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有苛求,又要保持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从业者在市场竞争中胜出、践行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这其中,创新的功效自然重要。从古至今,致力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的倪志福、郝建秀等优秀工匠,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推动中国创新改变了世界。2016年评选出的首届十大“贵州工匠”中,获14项国家专利的朱砂设计师胡正勇、“发明达人”廖吉星、“专利达人”吕刚等无不具备创新求变、匠心独运的优良品质。
创新是“工匠精神”驱动发展的能量之源。创新同时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失去创新之心,工匠就会沦为“庸匠”,精神也就随之贬值,只剩下“形而下”的动作,也就是只有躯体而没有光彩了。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精神,首先是开展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组织和全流程、系统化、多要素推进,创设多个需要破解的难题和跨越的难点,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其次是举办、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以实训、实战方式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教育的开展。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对参赛学生、教师、团队尤其是获奖学生多作奖励,从而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勇于创新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既是贵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基点,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各职业院校要注重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强化当代学生的价值理念及职业素养。学生在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同时,树立孜孜以求、不忘初心、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求实创新的工匠精神,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贵州乃至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谢义飞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