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202$年第1期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一一“灵台”考
兼说现存的甘肃省灵台县古戏台*
*[作者简介]康保成(1952 -),男,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广东广:,510275 );张芳
(1973 -),女,陇东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甘肃庆阳,745000)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早期戏剧史料辑录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 刘师培:《舞法起于祀神考》,原载《国粹学报》第27期(1907年4月),引自刘师培《清儒得失论》,长春:吉
林出版社2017年,第251页。
② 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郑::中: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页。
③ 周贻白:《中国剧场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引自《周贻白小说戏曲论集》,济南:齐鲁书社1986
年,第465 -466页。
康保成张芳
[摘 要]《诗经•灵台》表明,三千年前周文王所筑灵台乃人工所为,其功能是观演歌舞和说唱表演,
因而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台,也是早于古希腊剧场的世界上最早的演剧场所。这一事实长期被遮蔽,应当
予以揭示。此外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文王所修灵台在今西安市的鄂邑区一带,但其实应在今甘肃省平凉市的
灵台县。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当年的灵台荡然无存,而且宋金戏剧成熟之后,在当年周部族的活动中心,
戏台的数量和质量都算不上最多最优。但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疙瘩庙等两座建于清代的戏台,以前均未
见诸任何文献,或对古戏台研究有拾遗补缺之用。
[关键词]周文王 灵台 古戏台
疙瘩庙
0中图分类号〕1207.3 0文献标识码〕2
0文章编号〕1674 -0890 (2021) 01 -037 -08
一、中国最古老的戏台一“灵台”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建于何时?这似乎是一个
很难回答的问题。
刘师培认为,戏剧的前身一歌舞起源于祭
祀神灵的巫歌巫舞,而巫歌巫舞的演出是需要一 个空间的。刘文引《山海经》,云夏启时代表演巫
歌舞的场所在“大穆之野”(也称“大乐之
野”)。①刘文早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数年,
值得重视。照此说法,“大穆之野”便是我国最古 老的天然剧场了。廖奔认为,《诗经》中的“宛
丘”,是“四周高中间凹的地形,为天然圆形剧 场。”②虽未说“最早”,但其含义不言自明。周贻
认为, 中国戏剧源出歌舞, “ 在 戏剧之
前, 歌舞演出的 , 是剧场的前身了)”
出的 “最早的歌舞场”, 是 《
中所说的汉代百戏演出场所“平乐观”。③
在上述三种说法中,“大穆之野”和“宛丘”
都是“天然的”演出场所,表演的是祭祀性质的
巫歌巫舞。曹飞等指出:“宛丘属于没有人工装饰
的自然场所”,“它并不是剧场,只能算是通过祭
祀表演与神灵进行沟通的媒介”。④此说有道理。毕
竟早在公元前5世纪,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剧场
出现于古 , 建 的 神剧场山而筑,可容万人观看。周贻白所说“平乐观”
是人工所为,且上演百戏,毋庸置疑,但其时代
较晚,是否“最早”“最古”则需讨论。
按照文献记载,《诗经》中的“灵台”,应是我国最古老的人工修建的娱乐场所,因而从广义上完全可以说,灵台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台&
《诗经•大雅•灵台》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v鹿攸伏。v鹿濯濯,白鸟
王在灵沼,于}鱼跃。虞业维枫,贲鼓维铺。於论鼓钟,於乐辟雍。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髦鼓逢逢,矇腰奏公。”①此诗说的是周文王使民修筑灵台并在此与民同乐之事。但长期以来灵台的用途并未
得到合理的解释,汉郑玄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複象,察气之妖祥也。”②明明是周文王与民同乐的场所,却被说成是带有巫术性质的“观複象察气之妖祥”的观星象之台&汉儒解经成绩巨大,但也不乏缺陷,此即其一。
我们认为,即使灵台可以用来观星象,也是后来的事。所幸距离《诗经》时代较近的《孟子》,对《灵台》诗做出了符合实际的解释。《孟子•梁惠王上》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③可以认为,这是对《灵台》一诗最早也是最符合原诗本义的解释。
朱熹《诗集传》将此诗分为四章,前二章每章六句,后二章每章四句,并引“东莱吕氏”曰:“前二章,乐文王有池台鸟兽之乐也。后二章,言文王有钟鼓之乐也。皆述民乐之词也。”④还应该补充的是,此诗首章说文王修建灵台,由于得到百姓拥护,众志成城,很快就建成了。接着写文王在灵囿、灵沼的游观之乐,不仅有v鹿追逐、白鸟翱翔,而且有鱼在池中跳跃,可见灵台是建在水边或水上,或许就是后来水榭的滥觞&最后写文王在灵台游乐时不仅有各类乐器演奏助兴,而且还有民间艺术表演,其中末句“矇腰奏公”最值得重视。唐孔颖达《疏》云:
郑司农(即郑玄,引者注)云:“无目朕谓之瞽,有目朕而无见谓之矇,有
目而无眸子谓之幔。”亦与此《传》同
也。此则对而为名,其总则皆谓之瞽&
《尚书》谓舜为瞽子,《外传》云“吾非
瞽史”。《周颂》有《有瞽》之篇,《周
礼》有“瞽矇”之职,是瞽为总也。《周
礼》瞽、矇二字已是为官名,故文不及
艘.。此言艘.不言瞽,各从文之所便,《外
传》称“矇诵幔赋”,亦此类也。⑤
就是,《》诗中的“”与“瞽”都是盲人。朱熹云:“古者乐师,皆以瞽者为之,以其善听而审于音也。”⑥“矇腰奏公”就是表演类似于后世弹词之类的说唱节目&《荀子•成相》篇有“瞽无相,何偎•(长”语,清卢文貂(1717—1795)注谓:“古者瞽必有相审,此篇音节即后世弹词之祖。篇首即称’瞽无相,何•(长•(长’,义已明矣。”⑦《前汉•艺文志》诗赋类有《成相杂辞》十一篇,姚小鸥教授认为,成相杂辞是一种“肇始于西周宫廷,流行于秦汉时期的文艺样式”,又云:成相“为矇瞽所演唱,演唱时所使用的标志性乐器是被称为’拊’或’节’的'相’。”⑧姚先生的见解,可与文王“筑灵台”并“矇腰奏公”相互发明&
又《淮南子•道应训》谓:“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纣之失也。纣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⑨这里说的是,周文王被商放回之后,整日以娱乐为务,麻痹纣王。这或许可看作是对《诗经•灵
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注疏》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502-1503页。
②(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注疏》下,第1502页。
③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页。
④(宋)朱熹:《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87页。
⑤(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注疏》下,第1504页。
⑥(宋)朱熹:《诗集传》,第187页。
⑦《荀子》,引自清光绪《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第349页。
⑧姚小鸥:《成相杂辞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
台》的补充。似无疑问,周文王所筑灵台,是人工所建的观演文艺演出的高台,与今天所说的戏台、
舞台几乎没有区别。
那么,灵台修建于何处呢?郑玄云:“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孑L《疏》引杜预注《左传》云:“灵台在始平鄂县,今属京兆府所管。”①按此处所说的“丰”,即丰京亦称丰邑,在今陕西长安西南洼河以西。鄂县即今西安市的鄂邑区,曾称户县,在西安市区西南部。郑、孔二说一致,影响深远。《诗•大雅》在《灵台》篇后又有《文王有声》篇,中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但此诗并未言及“立灵台”。因此可以认为,文王“筑灵台”与“作邑于丰”是两件事。灵台究在何处,尚需讨论。
从史实看,周部族的发祥地在今陕甘交界的庆阳、平凉、彬州、长武一带。庆阳为周文王先祖公刘的邑地,公刘墓在彬州。文王“作邑于丰”之前,主要活动在这一带&《诗•大雅•皇矣》云:“密人不恭,敢拒大邦。”密即密须国,其旧址就在今甘肃省平凉市的灵台县。灵台,商时密须国,汉为鹑孤县,隋大业初改灵台县,唐、宋、金、元、明因之。明嘉靖《陕西通志》卷八记云:灵台县,周为密须国地,文王伐密即此。秦属北地郡。汉为郡之阴密、
阴槃、三水,北地郡之鹑弧地……隋大
业元年,分鹑弧地置灵台县,取文王伐
密作灵台之义。是年,又置良原县……
唐天宝二年,复置灵台县,属泾州。宋、
金皆因之,元亦为灵台县……②
从地理位置看,灵台县地处泾渭之间,东拱关中,南依千陇,正是周部族和周文化的发祥地。《诗经•大雅•皇矣》为周部族开国史诗,其中重点描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两场战争,中云:“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③这是周文王第一次发动对外讨伐战争,事在公元前1057年,距今已三千馀年。战争胜利后筑灵台庆祝密人归附,正是顺理成章之事。
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二载该县县长张东野民国二十三年所撰《灵台考》一文云:
《大雅》云:“密人不恭,敢拒大邦。”
又云:“与尔临冲,以伐崇庸。”此数章之
后,即“经始灵台”章,是灵台系为崇
密而筑应无疑义&详考地志,今泾川亦
系古密地,今崇信即系古崇地,本邑更
系古密中心地,则文王所伐之崇密自系
今之泾灵崇无疑。《诗》既证明灵台系接
伐崇密之后而筑,今泾灵台又确即古崇
密等地,是本邑(即灵台县,引者注)
之灵台决非附会而筑之者明矣。读“经
始勿亟,庶民子来”之句,尤可证明文
王筑台,系对初服之地示见信亲善,攸
然而治,同乐同化之意。台既为亲善崇
密而筑,自应筑于邠岐崇密接壤,易于
亲近之地为宜,焉有远崇密数百里之外
筑台于鄂之理?况灵台在鄂之说,亦系
后人所附注。在古闭关时代,交通不便,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四六级报名
老死不相往来,谓灵台在鄂之著作家,
未必到过陕甘,更未必到过鄂灵崇泾。
六级多少分才算过了其云灵台在鄂者,谅亦如今人未加考察,
人云亦云,想当然而注之耳。④
按此文对文王筑灵台于今灵台县的考证,言之凿凿,难以质疑&然而可惜的是,三千年风雨冲刷,天灾人祸,中国最古老的戏台早已荡然无存。据民国《灵台县志》卷二载张东野《重修灵台记》,1928年,灵台旧址被军方因修建营房而“铲平之并掘出周时祭器”。1933年冬,陇东绥靖司令暨地方各界商定协同驻军于原地兴工起修,约十个月后建成一座新的灵台,“计高三丈八尺,建方三丈八尺,台之顶建立八卦亭,内供文王神
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注疏》下,第1502页。
②(明)赵廷瑞修,马理等纂,董健桥校点:嘉靖《陕西通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346页。
③(宋)朱熹:《诗集传》,第185页。
像,囿沼在望,钟鼓悠然,河山如画,气象万。”①
然而,这座民国时期重建的灵台今天也已不
存。现在的“灵台”,位于灵台县城内,重修于
“改革开放”之后。坐北朝南,底宽18米,高33
米。
分为三层,顶层 内 周文 ,
两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再现了当年文王伐密
的壮阔场面;底部回廊为碑林,收录有古今政要 名人的 、
260
…… “神
灵第一台。”②呜呼,沧海桑田,岂能料乎?
二、地方文献记载的灵台县古戏台
站在当年文王伐密筑台的旧址,追古扶今,
2020年考研国家线会降吗颇多感慨。当年周部族的发祥地,如今千沟万壑,
&尽管
的 气势雄伟,雕梁画
, 却处处人
,矫揉造,当年那“於
论,於乐辟雍& 逢逢, ”的
象再难重现了&
公务员报名入口2023省考
三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逐渐自西向东、由北向南迁徙&到宋金元戏曲成
熟之时,北杂剧在开封、大都一 , 在
温州、福建沿海兴起&此后数百年,戏曲逐渐向
全国各地蔓延,看戏几乎成为百姓唯一的娱乐方
式&这期间,北方的山西、河南、北京,南方的
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一座座戏台(楼)
拔地而起,记录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轨迹&然而在
甘交界处的灵台县,明清时期虽亦有
戏曲演出,但见于记载的戏台(戏楼)却为数不 多&
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一 “风俗”记载:
“元宵日……民众演社伙 乡人 事,盖皆
俗例使然也“例,三月二十 俗
大帝诞辰,城乡居民多于此日共赴县城东岳庙祀 ,
,演剧赛会, 热烈&” “八月二
日,俗传为城隍神诞期,旧例演戏十日,宰牲报 神&”③“旧例” “俗例”云云,似可看作是对明清
时期灵台县戏曲文化的点滴记述&
颇为难得的是,《县志》“凡例”,刊有该县 《城隍庙图》和《武庙图》,图中不仅有庙院布局,
而且还有“戏楼”的确切位置&下左图为《城隍 庙图》,右图为《武庙图》:
| JtR 睦城|
[般 叔|
So
i 4-
n
① 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二,第89页&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古迹之古灵台》,http : //www. 360doc. com/antent/17/0801/13/19083799_ 675823019. shtmi ,
访问日期:2020年12月10日&
③ 民国《
台县志》卷一,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第51页&
④ 民国《
台县志》卷二,第71页&
从图上看,城隍庙规模较大,建筑格局规范、
对称,大门外有照壁,戏楼应建于正门之上,为
倒坐式过街戏楼;武庙规模相对较小,布局不够
整齐,照壁在庙院东南角,戏楼的形制看不出来, 但戏楼旁有“戏舍”,当是戏班宿处&
据《县志》卷二载明天启间杨可立所撰《重修
城隍庙碑记》,城隍庙位于县治东南,始建于明洪武 年间,后屡屡修缮,天启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葺,
公务员职位表如何快速筛选
“庙貌巍丽,金碧焜煌”&④但《碑记》未言及戏楼&
的始建年代亦不详,惟《
在“八蜡庙”下记云:“在县城东郭外,明知县郭
之屏建&崇祯末,流贼焚毁,再未复修&清明遇
祭,多在武庙、四圣宫,鼓位举行而已&”⑤“)” 间 祀, 来 蜡 未
关的祭祀活动,只能在改在武庙等处举行&于此
可知,武庙在明末以前也已经建成,但未知戏楼
建于何时&
此外,《县志》
卷二载清知县李焜作于嘉庆年
间的《重修文昌宫碑序》,其中说道:“嘉庆二十五年,文昌像复建,后殿三间,中庭三间,厢房六间,乐楼三间,俱空其中,为多士肄业之所。今而后以为祭礼之地也可,以为读书之地也亦可。”①文昌宫戏台在各地均有遗存,本来主要用于演剧,但《序》中只强调了其祭祀功能和读书场所,却丝毫未提及其演戏及娱乐功能,以此可看出官方及正统文人对戏剧的歧视。同卷又载咸丰十一年邑廩生关尙志所撰《重修隐形山各庙暨钟鼓乐楼叙》,②这里所说的“乐楼”亦应为戏台,但除去标题之外,全文只提到“神道设教”云云,再无一语涉及“乐楼”,毋论戏台和演戏&《中国戏曲志•甘肃卷》有《甘肃省明清古戏楼(台)一览表》,表中著录的灵台县古戏台有42座,其中建于明代的2座,分别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的城隍庙戏楼和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衙署戏楼。城隍庙戏楼已见上述,而衙署戏楼则未见记载。查《县志》卷二所载明知县敖宏贞撰于崇祯己卯年(即崇祯十二年)的《创修县署
碑记》,该县原有东、西文昌宫两座,其中“东文昌宫旧在东山之岭,崎岖岑寂,人迹罕到”,后移建至县治之内,此后“庙貌改观,公署悉焕”。
③因颇疑所谓衙署戏楼即上文所述文昌宫乐楼。
《一览表》中其余的40座古戏台均建于清代,且以光绪年间居多,遍布于灵台县十三个乡镇,其中新开乡4座、中台镇6座、邵寨镇4座、什字镇5座、西屯乡5座。这五个乡镇地理位置靠近县城,靠近陕西,古戏台数量明显较多,其它偏远乡镇数量明显偏少&另据《平凉戏剧志》,光绪六年(1880)重修灵台县新开乡底庄庙戏台落成后,曾有陕西姜客戏班演出过打台戏《万寿春》④。此外《平剧》“场”
戏台和底庄庙戏台有简略介绍。
以上便是迄今所知相关文献对灵台县古戏台记载的大致情况。
三、灵台县两座现存的古戏台
在较充分地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带着对华夏第一戏台一灵台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灵台县现存古戏台作了两次田野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失望,当年周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现存古戏台寥寥无几,就连《戏曲志》记载的40座清代戏台也坍塌殆尽。令人意外的是,调查中却发现了未被《中国戏
曲志•甘肃卷》《中国戏曲文物志•戏台卷》《平凉戏剧志》《灵台县志》等书著录,也未被文物部门及古建筑学界相关著作提及的两座古戏台。⑤为拾遗补缺,现分别介绍这两座古戏台如下,其中主要介绍疙瘩庙戏台。
(一)疙瘩庙戏台⑥
1.疙瘩庙古建筑
国《》一记“开”
中国公务员考试网2022“堵塔庙”,位于县城东南15里(同卷“寨坡堡”下称距县城20里),即今所称疙瘩庙&同《县志》卷二载乾隆四十七年佚名《新开山碑记》云:
...我灵邑珞塔庙,介在山坡之地,而远瞻瞩望,若在川泽之中,环山抱水,
突峙奇峯,树木荫翳,虽非名山胜地,
亦灵邑之大观也。建修菩萨殿、圣母宫、
关帝、文昌、药王庙,其间缮造加饰,
补集维新,先后非一人,岁月非一时,
均之规画尽善,心力既a矣。时有生员
刘宗孔、王宗器,信士周宏库、牛星炜、
左璋、左良珠等,捐i募化,k材鸠工,
财力乐输,创修玉皇阁、魁星楼,庙貌
巍峨,金碧焜煌,俾四境之函香拜礼者,
一望而戏渝悉泯矣。且自有菩萨殿而异
①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二,第75页。
②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二,第96页。
③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二,第72页。
④《平凉戏剧志》编辑委员会,《平凉戏剧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第21-22页。
⑤我们在调查中还见到了一处《戏曲志》记载“残存”的古戏台,本文从略&
⑥笔者从陇东学院毕业生何文珍(男,45岁,大学学历,临台一中教师)提供的线索得知此戏楼,2019年8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