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4期
㊃读史札记㊃
“大包干”政策内涵的历史流变
基于安徽省凤阳县的考察
李㊀嘉㊀树㊀㊀作为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 大包干 在中国改革史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㊂安徽省凤阳县农村改革中涌现的 大包干 ,经等人肯定后名声大噪,成为政治学㊁经济学㊁历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㊂时至今日,研究中国农村改革的学者,无不对 大包干 耳熟能详㊂然而对凤阳 大包干 政策内涵的历史流变,迄今仍未有研究者加以关注㊂就连农业政策的制定者㊁研究者,在谈及凤阳 大包干 时,也经常将其与包产到户㊁包干到户等概念合为一事①㊂我们知道,包产到组㊁包产到户㊁包干到组和包干到户在政策规定上内涵迥异:(1)包产到组,指生产队将土地㊁生产资料等分包给作业组,作业组上交一定的农产品后,再由生产队统一分配;(2)包产到户,指将集体土地交给社员家庭耕作,包产部分仍由集体统一分配;(3)包干到组,性质上与包产到组相同,具体做法则是在包产到组的基础上突破由生产队统一分配这个环节,改由作业组主导分配;(4)包干到户,指在包产到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集体分配,社员家庭完成国家㊁集体的任务后,可自行分配㊂研究凤阳 大包干 ,不能将上述概念混淆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大包干 政策内涵变动不居,增加了准确理解该政策的难度㊂但是,如果不厘清 大包干 政策内涵的历史流变,不仅会造成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的错乱,更与历史的真实场景相距甚远㊂根据笔者的初步研究:1979年2月至1980年7月,凤阳县委推行的 大包干 是包干到组,其核算单位是 作业组 ②;直到1980年8月, 大包干 的核算单位才可以是
户 ㊂此外,笔者还将揭示,早在1961年凤阳县委便推行过 大包干 ,彼时其核算单位是 生产队 ㊂这些发现,或有助于丰富学界对 大包干 概念及其运行等问题的认知㊂一㊁新发现的凤阳1961年 大包干
包干 是一项财务制度, 大包干 是指 包干 的规模较大,这两个词最初均与农业经济政策无涉㊂所谓 包干 或 大包干 ,指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人㊁财㊁物等采取一揽子解决的办
∗①②㊀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中国农村改革的省级决策研究(1977 1982) (19CDJ023)的阶段性成果㊂参见韩长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1期;赵树凯:‘ 大包干 政策过程:从 一刀切 到 切三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刘同山㊁崔红志㊁孔祥智:‘从 大包干 到现代农业发展:安徽凤阳县的经验与启示“,‘中州学刊“2019年第10期㊂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文章均有很深的造诣,美中不足的就是未能把握凤阳 大包干 政策的准确含义㊂
在这段时间,凤阳县的党政干部大多视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包到户 为 分田到户  分田单干 或 单干 ,
因而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些概念㊂实际上,搞 到户 的社员也很少严格遵守 包产 或 包干 的规定㊂换言之, 包产到户 和 包干到户 在实践中几乎没有多大区别㊂为尊重历史,当事人明确提到 包产到户 或 包干到户 时,笔者会忠实记录他们的相关言论㊂对诸如 到户 或 包到户 等无法根据上下文判定其是 包干 还是 包
产 的,笔者一般使用 包产到户 ㊂
法,而非逐项或局部地提取㊁发放㊂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主要领导人多次使用 包干 或 大包干 ㊂如1954年1月13日,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阐述财政工作的方针时说: 包干㊂以后是否永远包干?不一定㊂ ①1958年9月5日,在谈到美国干涉台湾问题时指出: 美国现在在我们这里来了个 大包干 制度,索性把金门㊁马祖,还有些什么大担岛㊁二担岛㊁东碇岛一切包过去,我看它就舒服了㊂ ②这个时候, 大包干 与农业政策仍未发生联系㊂众所周知,凤阳县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大包干 ㊂由于其启动时间早㊁产生影响大, 凤阳 大包干  在全国也最为知名㊂因凤阳农村改革而家喻户晓的 大包干 ,不仅与农业经济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其一旦被提及就让人自然地联想到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改革㊂正因为如此,主流的历史叙事一般认为,凤阳县 大包干 始于粉碎 四人帮 后的农村改革时期③㊂然而,新近发现的史料表明:早在1961年冬季,凤阳县委便讨论并部署过 大包干 ㊂
1961年10月27日晚,凤阳县委召集各公社党委书记㊁部分大队书记等开紧急会议,动员各地实行 大
包干 ㊂凤阳县委第一书记马维民传达了安徽省委对 大包干 要在 全省赶快完成 的意见㊂马维民说:很多省份搞了 大包干 ,安徽却没有搞㊂ 大包干 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生产队向(生产)大队实行大包干,剩下的按劳分配㊂多收不多交,少收不少交 ㊂经过讨论,与会者通过了实行 大包干 的决定㊂29日,紧急会议结束时,马维民再次解释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大包干 的做法: 过去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分配㊁核算,从秋种开始(改为)以生产队(为)分配㊁核算单位㊂生产队向(生产)大队只交公积金㊁公益金㊁管理费㊁交征购而外,剩下的按劳分配㊂ 马维民要求基层干部理解透彻 大包干 ,向众解释这样做的好处㊂④从马维民的上述讲话可以看出:(1)凤阳县1961年推行 大包干 ,不是其自身的创造,而是来自安徽省委的号召㊂(2)彼时的 大包干 ,其基本核算单位是生产队㊂安徽省委之所以动员实行 大包干 ,是因为中共中央推介了河北省南宫县 大包干 的做法㊂1961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转批邢台地委关于南宫县贯彻大包干政策的通报“,指出南宫县 大包干 的经验 很好 , 各地都应当认真研究,参照办理 ㊂据‘河北省邢台地委关于南宫县贯彻大包干政策促进粮食征购和种麦运动的通报“称:南宫县在分配上实行 大包干 ,生产队完成征购后可自行分配,此举 调动起生产队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征购和种麦运动 ㊂⑤在此之前,与河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刘子厚等人多次谈论 大包干 ,还曾设想用 大包干 替换 三包一奖 制度(包产㊁包工㊁包成本和超产奖励)⑥㊂由此可见,正是等人的推动, 大包干 才在1961年冬从单纯的财务制度演变为重要的农业经济政策㊂
安徽省之所以此前未搞 大包干 ,是因为省委从1961年初开始在全省普遍推行 责任田 ㊂ 大包干 与以
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的 大呼隆 分配相比较,的确有诸多好处,但它与 责任田 相比较却不见得有什么优势㊂因为 责任田 直接包产到户,对人民公社的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突破得更为彻底,也更能调动众的积极性㊂⑦
①②③
④⑤⑥⑦‘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9 1965.12)“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9页㊂
逄先知㊁金冲及主编:‘传“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827页㊂
参见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㊃安徽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298页;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滁州市志“上册,方志出版社,2013年,第408页;安徽省凤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凤阳县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第117页㊂
‘县委扩大会议记录“(1961年10月27日至29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61-5㊂
参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 1966.5)“第38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57 260页㊂
逄先知㊁金冲及主编:‘传“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141㊁2145页㊂
李嘉树㊁朱清:‘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 责任田 名称及政策变迁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1期㊂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凤阳县委开始重新审视是否继续推行 大包干 ㊂1961年12月26日,马维民听取了各公社对 责任田 和 大包干 的意见㊂会上,大家对 大包干 普遍评价不高㊂有的反映, 账分到小队(生产队)不好分,同时也不合理 ㊂有的反映,如实行 大包干 ,则鸡㊁鸡蛋的上交任务很难完成㊂凤阳县委第二书记王潮民最后决定, 责任制还是要按省委的办法,不要搞的花样太多了 ㊂①在此后长约17年的时间里, 大包干 一词在凤阳县几近绝迹㊂
虽然 大包干 在凤阳县昙花一现,但这段历史并非无足轻重㊂此前几乎所有的论著都认为, 大包干 在凤阳县出现是农村改革时期㊂从笔者的叙述可以看出,早在1961年凤阳县便实行过 大包干 ㊂但凤阳县1961年 大包干 的政策内涵,完全不同于1979年的 大包干 ㊂1979年 大包干 的核算单位是作业组,而1961年 大包干 的核算单位则是生产队㊂值得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农业 大包干 在20世纪60年代稍纵即逝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与政策的急剧变化有关㊂从现在已公开的1962年至1978年中共中央文件中,暂未发现对 大包干 的直接批判㊂但从观察中国政治动态的重要窗口  ‘人民日报“,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㊂分析 大包干 在‘人民日报“的出现频次:从1949年8月(‘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到1962年12月,‘人民日报“提及 大包干 的15篇文章,均客观介绍或正面肯定了 大包干 ;而从1963年1月至1978年10月, 大包干 几乎在‘人民日报“销声匿迹  仅在1976年有两篇报道提及 大包干 ,其语调还是
批判性的㊂其中一篇报道,将 大包干 斥责为 的 白猫黑猫 论 ②㊂从这两篇批判文章可以大体知道: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对 单干风 的批判,波及 大包干 一词的使用㊂ 大包干 与农业生产责任制联系在一起后不久便受批判 单干风 的影响,成了禁忌字眼㊂此后, 大包干 一词被束之高阁,在凤阳亦长时间地不再被提及㊂直到1978年冬, 大包干 再次被正面报道,它才在凤阳基层干部的口中 复活 ㊂1978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在题为‘黄埔新港建设速度还要加快“的报道中,重新以积极的口吻谈到 大包干 ③㊂半个多月后(1978年11月17日至20日),在凤阳县委召开的四级干部会议上,便有基层干部公开谈论 大包干 ㊂据时任凤阳县委办公室秘书的陈怀仁介绍,这是粉碎 四人帮 后 大包干 一词首次在凤阳出现㊂④
二、单一的包干到组
2021年12月英语六级真题在推行 大包干 前,凤阳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包产到组和 一组四定 (生产队组织临时的或固定的作业组,定任务㊁定质量㊁定时间㊁定工分)⑤㊂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中, 一组四定 已写入‘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在 政治正确 上毋庸置疑;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包产到组亦取得了 半合法 地位⑥㊂1979年2月,凤阳县委工作会议决定实行 大包干 ,标志着 大包干 成为凤阳县的地方政策㊂1980年1月,在安徽省委召开的全省农业会议上,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作为先进代表被安排在各地㊁县中第一个发言㊂这意味着凤阳 大包干 成为安徽农村改革的典型范例㊂对凤阳 大包干 由地方政策演
①②③④
⑥‘公社党委书记会议记录“(1961年12月26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61-8㊂
参见‘批判的 白猫黑猫 论“,‘人民日报“1976年8月12日㊂
参见‘黄埔新港建设速度还要加快“,‘人民日报“1978年11月1日㊂
陈怀仁㊁夏玉润编著:‘起源:凤阳大包干实录“,黄山书社,1998年,第75页㊂李嘉树采访陈怀仁的记录(2019年8月14日)㊂
中共凤阳县委员会:‘关于印发 县委工作会议纪要⓪的通知“(1979年2月22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79-7㊂
参见杜润生编:‘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85页;张成洁:‘改革开放的第一份政治宣言  再读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江苏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㊂
变为改革典型的过程,笔者已有研究,今不赘述①㊂需要重申的是,这一时期凤阳县的 大包干 是包
干到组㊂本文将进一步考证, 大包干 的核算单位由单一的作业组转变为作业组和户的时间节点及主要过程㊂
全省农业会议结束后,凤阳县委一度想在 大包干 之外小范围实行包产到户㊂1980年1月14日(全省农业会议闭幕后的第三天),凤阳召开县委常委和革委会副主任会议②,传达全省农业会议精神㊂此时,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对凤阳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是:要以 大包干 为主, 也可搞一点包产到户,但要有领导地搞,不能大起大落 ㊂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对搞 大包干 态度一致,均表示要继续积极推行㊂但在包产到户问题上,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㊂陈庭元说,不能再坚持 不准单干 了,对长期落后的地方, (如果众)要求包到户的,不能不叫他们干 ㊂而反对的人说: 凤阳 大包干 已出名了,不要再搞其他形式了㊂ 最后,一个折中性方案被讨论通过,即:(1)在条件较差的 东三区 (总铺区㊁板桥区和小溪河区)以 大包干 为主,其中 长期落后 而众又 有要求的 地方,经过批准可以包产到户㊂(2)在条件较好的 西四区 ,其中武店区㊁刘府区和大庙区搞 大包干 ;而门台区则以 一组四定 为主,已推行 大包干 的则继续搞 大包干 ㊂③
然而,县委常委和革委会副主任会议提出的方案,却在区委书记碰头会上被推翻㊂1980年1月18日的区委书记碰头会,集中讨论了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㊂ 西四区 的区委书记们一致反对仅在 东三区 搞包产到户㊂他们的基本主张是,全县责任制的形式应该统一,如果允许 东三区 搞包产到户,他们很难在 西四区 稳定 大包干 的形势㊂就连 东三区 的区委书记,也对这个方案不甚积极㊂板桥区区委书记
林兴甫的意见颇为典型,他说:如允许 到户 就不要设置限制,否则就一律不许干㊂确实, 东三区 如果只允许 长期落后 的地方包产到户, 长期落后 以外的地方也同样面临着 大包干 稳不住的问题㊂区委书记们的反对意见甚大,陈庭元不得不退让: 从众意见看,多数想包到户,区社书记多数不想到户,还搞 大包干 算了㊂ ④21日,凤阳县委向滁县地委报告了县委的最后决定: 根据绝大多数同志的意见㊂县委决定,在我县继续搞好 大包干 ㊁ 一组四定 和 以产记工 三种生产责任制,不搞 定产到田,责任到户 ㊂ ⑤ 定产到田,责任到户 其实就是包产到户,凤阳县委在此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㊂不久,万里走访小岗时肯定了包干到户㊂但是,凤阳县委决定继续推行 大包干 (到作业组)㊂1月24日,获悉小岗实行包干到户的万里,亲赴板桥区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调研㊂看到省委第一书记的到来,小岗社员们前呼后拥,急切地询问包干到户 是否可以搞 ?万里答复: 可以搞三五年㊂ ⑥这样一来,很多生产队效法小岗,有的公开包干到户,有的搞起了 明组暗户 (名义上是包产到组或包干到组,实际上是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⑦㊂这种苗头引起了凤阳县委的注意㊂2月初,凤阳县委先后召开各区及所辖公社党委书记的座谈会,以落实农业责任制的稳定工作㊂2月6日至7日,板桥区委第一个出席分区座谈会㊂板桥区区委书记林兴甫说:虽然区委的宣传口径是只准搞 大包干 ,但对突破作业组的行为,区委未强行制止,现在 包到户 的比例有30%至40%㊂板桥区 包到户 虽有所发展,但 大包干 仍占主导地位㊂这一次的分区座谈会形成
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李嘉树:‘凤阳 大包干 :从地方政策到改革典型“,‘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3期㊂
凤阳县的县委常委和革委会副主任会议,出席人员一般是县委常委㊁县革委会副主任以上干部㊂
‘县委常委和革委会副主任会议记录“(1980年1月14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1㊂
初级考59分是故意卡分吗‘区委书记碰头会记录“(1980年1月18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5㊂
成人高考试题库
中共凤阳县委员会:‘关于传达贯彻省委农业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1980年1月21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12㊂
‘区委书记及部委办负责人会议记录“(1980年7月4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5㊂
‘县委分区座谈会记录“(1980年2月6日至7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5㊂
决议:只准搞 大包干 (到作业组)和 部分作物包到户 , 坚决不搞包产到户 ㊂①2月8日㊁10日和11日,凤阳县委又先后召开小溪河区㊁总铺区和大庙区的分区座谈会,同样传达了上述决议㊂
分区座谈会后,包产到户仍在板桥区㊁小溪河区㊁总铺区蔓延,凤阳县委决定成立工作队加以制止,以稳定 大包干 政策㊂2月26日,凤阳召开县委常委和革委会副主任会议,专题讨论应对之策㊂县委副书记㊁县革委会副主任徐万里传达了王郁昭的讲话:滁县地区包产到户已经搞了44.7%,不能再增加了㊂陈庭元也认为包产到户是凤阳县 棘手的问题 ,因为其在板桥区已有42%㊁在小溪河区已有40%
伊犁州人事考试中心网
㊁在总铺区则突破10%㊂陈庭元说, 大包干 没有稳住,与 我们工作未干好 有关,也与邻县影响有关, 周围到户的多,对我们吸引力太大 ㊂此时,毗邻凤阳的嘉山(今明光)㊁定远的包产到户面高达70%至80%,这确实是撼动 大包干 的重要外因㊂陈庭元决定,抽调一批干部深入基层组成工作队,以稳住 大包干 ㊂②3月9日至11日,凤阳县委召开区委书记和工作队负责人会议㊂此时,凤阳县包产到户的比例约为10%至20%㊂陈庭元重申:凤阳不搞 包产到户 ,不搞 分田单干 , 拿定这个主意 ㊂他说:这不只是执行中央文件的要求, 作为我个人来讲,分田到户我不赞成,党委也不同意 ㊂他还说, 组织起来  走合作化道路 是对的㊂③
一直到同年6月,凤阳县委仍将 大包干 政策限定在包干到组的范围内㊂6月2日,凤阳县委召开区委书记汇报会㊂板桥区区委书记林兴甫汇报,全区除两个公社外,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包产到户了㊂板桥区属于 东三区 ,陈庭元未就其包产到户问题发表意见㊂而当刘府区( 西四区 之一)区委书记孟存勤汇报 责任制问题不小 时,陈庭元批评这与领导不力有关㊂在这次会议上,陈庭元说: 现在不搞包产到户,秋天也不搞㊂希望门台㊁大庙㊁刘府㊁武店无论如何不要搞㊂ ④由此可见,陈庭元对 西四区 稳定 大包干 的要求丝毫没有放松㊂从陈庭元的这番言论可以断定: 大包干 政策一直到1980年6月仍是指包干到组;它不但不是指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而且还与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㊂
迄今为止,对所言 大包干 的准确含义,尚无科学㊁严谨的研究㊂此前,其他学者和笔者均未掌握充足的史料,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证⑤㊂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做一番考证工作㊂1980年5月31日,
就农村政策问题有过一段著名的言论: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㊂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㊂ 凤阳花鼓 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㊂ ⑥长期以来,对所言 大包干 的含义究竟为何,人们往往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包产到户,有人说是包干到户㊂根据笔者对相关史实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谈话中 大包干 的含义,其实就是指包干到组㊂因为在讲话的这段时间,凤阳 大包干 无论是在政策内涵还是在实际运行上,都是包干到组㊂6月1日,凤阳县委作出‘关于搞好午季预分工作的意见“,
①②③④⑤
⑥‘县委分区座谈会记录“(1980年2月6日至7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5㊂
‘县委常委和革委会副主任会议记录“(1980年2月26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1㊂国考行测答题卡
‘区委书记和工作队负责人会议记录“(1980年3月9日至11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5㊂
‘区委书记汇报会议记录“(1980年6月2日),凤阳县档案馆藏,档案号J1-Y-1980-5㊂
对所言 大包干 的含义,张学兵的考证很有价值㊂参见张学兵:‘ 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谈话的几点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0期㊂稍显遗憾的是,他依据的主要材料是1980年7月至8月的六级查分数时间
安徽省委的调查㊁‘安徽日报“的报道㊂安徽省委当时在责任制问题上举棋不定,是 大包干 未能更早突破到包干到户的外因之一㊂因此在这些调查㊁报道之外,还要辅之以1980年1月至8月的原始档案,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㊂
‘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5页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