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景洪春
 
安徽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  景洪春,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语文大组长,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汇区 2007-2009 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对象,中国阅读学会研究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地方课程教材《综合阅读》编委会成员,徐汇区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从教20年来,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有深入研究,主讲各级各类优质课、观摩课四十余节,出版专著《为你解忧——2021年山西省人力资源考试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百解》,合著4本。近年来有百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最大优势在于能与教学保持同步的自由性与交互性。所谓“醒目”,是指它能将课文的重难点一览无余,能将学生的疑问尽收眼底。所谓“悦目”,是指一篇课文上完了,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无数的叶片,更重要的是留下了这些叶片组合成的体现文章树干的“图像”。板书是一篇课文浓缩的精华,是令人受益匪浅的“压缩饼干”。在新课程背景下,板书不是可有可无的“生姜末”,而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益的“长流水”。
    一、板书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阵地
    在传统教学中,板书向来是老师的“专利”,由老师设计、老师书写,学生只有看的份儿。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第一场雪》时,先让学生听写(黑板上有三个学生同时写),最后从这些听写的词语中又勾划出一首五言诗,作为全课的中心板书。其实,字虽是学生写的,但内容仍完全是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后来,支老师讲《太阳》时,板书就完全是学生写的了。再后来,讲《天游峰扫路人》时的板书,则从内容到形式,完全由学生去写自己读书的感悟了。
    我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时,首先板书“葬礼”,随机指导“葬”字的写法,并注意“葬”字的读音。接着检查预习,解释“葬礼”的字面意思,使学生一目了然,相关生词也迎刃而解。接着,教师再板书“大瀑布”,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并适时指导读好“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并指导学生到文中描写大瀑布的语句,让学生读读这些语句,说说对大瀑布又有哪些了解?(例如:昔日的大瀑布怎样?今日的大瀑布怎样?为什么今昔差别这么大?)师生讨论后,让学生用一段话介绍大瀑布今昔的样子,仅“大瀑布”三字便可设计出如此巧妙的语言训练。课结束时,教师可再让学生读读课题,讨论“为什么大瀑布的葬礼是一场特殊的葬礼?”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主题,旨在呼吁全人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利用课题的板书更好地凸显课堂的“学语习文”的功能,既注重整体感知,又把握住关键问题,课题的利用率相当高。
    二、板书是文本深刻内涵的体现
    特级教师王菘舟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板书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吃透,更是王老师诗意语文的诠释。在课文第一小节里,两个损失“不可估量”都写在了黑板上之后,教师问学生:“你的沉重心情可以估量吗?”又板书了一个“不可估量”。在课文的最后一节,
到了“化为灰烬”一词后,老师连环反复地追问,又在黑板上书写了两次“化为灰烬”。同一个词语,在板书上出现了三次,这种强调和凸现,非常奏效,学生的激情被唤醒了。然后在第二到第四小节里,学生到了“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后,这个板书就变成了: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广东省考申论一二区别>湖南省考试招生信息港 珍贵文物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巧妙的板书让所有听课老师怦然心动,惊叹不已。
    于永正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上到激动处,黑板上的板书被“毁灭”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于老师激情写就的两个大大的狂草:“怒!”“恨!”。对英法联军入侵的“怒”,对侵略者疯狂掠夺的“怒”,对带不走还要毁灭的“怒”,对封建统治者软弱无能的“恨”,对卖国求荣者屈膝献媚的“恨”,为国人蒙受奇耻大辱的“恨”。狂“怒”痛“恨”,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内涵也得到了凸显,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三、板书是落实语言训练的手段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板书内容不能是教材内容结构的简单罗列,需要加工提炼。板书设计既要克服为了“精练”而不“明了”的倾向,也不能因为“精练”而不知所云。
    如一位教师执教《林海》一课,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教师随手画出大兴安岭的山势又随手画出“云横秦岭”的险峻山势进行对比,以此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大兴安岭山势“温柔”的特点。简单流畅的几笔,勾勒出两种山势的不同特点,使鲜活的语言深深地烙在学生脑中。
    公务员是什么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中心,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板书是展现教学理念的舞台
2023年山东教师编制考试公告
    设计好的板书,不仅要周密考虑字的大小、位置,连板书每一个字的先后顺序也应细致安排,这些细节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一位教师在上《“走”完长征的婴儿》时,首先板书课题,她没有按顺序板书,而是先板书“长征”。并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初
步了解长征。接着,教师又说:“长征路途遥远,所以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节,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例如:为什么长征,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出发,最终到达哪里?)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散落在文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师生讨论后,教师利用课件罗列出相关信息。
    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稍作整理,用一段话介绍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仅“长征”二字竟设计出如此巧妙的语言训练,可见教师的匠心独具。接下来,教师又板书“婴儿”一词,在学生的呼应下紧接着写下“贺捷生”三个字,并出示课件相机理解“襁褓”。学生一目了然,相关生词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教师才补齐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她并不满足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故意出错,将引号漏写。当学生发现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理解“走”的含义。课题板书至此,我们不仅为教师的“一箭数雕”而折服,更为她对文本的解读艺术而惊叹!此时,教师又利用课件出示:“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当学生声情并茂地齐读这句话时,我们发现,连听课老师也和学生一起沉浸在文章悲壮的基调中。这便是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
轨迹。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只要我们认真关注板书,并把它当作艺术来设计,那么,板书艺术的绚丽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