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新教育知识文库
高校往届生“二战”考研就业的现象探究
高  汕  江晓花  张裴郦
1 研究背景
从 1999 年开始,我国高校连续扩招,在这短短的二十一年,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74万人,相较1999年涨了10倍多。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341万,较2019年290万,激增51万,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
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则相对缓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很多临近毕业的本科生选择考取研究生,避开就业难关,增加就业砝码。近年的考研和以往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往届生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战”考研。
在2016年的时候,“二战”考生的比例仅占15%,而2020年已经达到了约40%,往届生报考研究生人数增幅已经超过了应届生。现在考研的二战、三战极为普遍,而且逐年在增加。当代大学生作为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关系着国家和民族
的未来。高校毕业生“二战”考研不就业,多源于认识的偏
差和对现实的不适应,需要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共同关注,及时地给予科学的指导。
2 研究意义
“二战”考生的比例在持续增长,大量“二战”考生不就业,导致就业难问题逐渐突出。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与“二战”考研,是不是毕业生选择考研来躲避就业压力?是不是为好工作而考研?本文从个体的微观视角向家庭、社会的宏观立场转变。进而对学生“二战”考研不就业的原因进行解释,研究该体行为选择中隐藏的问题。
“二战”考生不同于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学习、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在面对继续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对自我人生未来的规划。“二战”考生是脱离学校管理的体,是处于独立个体的自我调节的人生环节,是在自我管理约束下面对未来人生规划的个体。因此,要从学生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条件出发,结合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激发就业积极性、主动和创造性,开展就业指导,纠正“二战”考生不科学的就业观。
3 高校往届生“二战”考研调研分析
调查问卷以典型、易答、针对性强为特点,对影响高校毕业生是否就业、“二战”考研的主要因素和方面进行了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对144名“二战”考生进行了调研,走访了部分高校辅导员、就业办以及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期获得更系统、更全面的结论和观点。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对高校往届生“二战”考研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
了如下现象:
3.1 高校往届生“二战”考研初心 在调研“各个因素对学生选择‘二战’考研的影响程度”时发现,学生考研初心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盲从心理型:周围的同学都在考研,家里人也希望我考研。有22.3%的学生表示受到家人、同学影响较大或最大;
(2)就业减压型:本科就业压力太大,还没想好什么工作,考研缓冲一下。有25.7%的学生表示就业压力大是
其选择考研的原因之一;
2021研究生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3)学历至上型:有68.8%的学生认为研究生文凭有助
于一份更好的工作;
(4)职业发展型:喜欢这个专业,以后打算长期从事此专业,甚至读博士,有45.9%的学生认为对学术的向往、
. All Rights Reserved.
170
为了更加系统的学习某一专业的知识是自己考研的重要原
因。
3.2 高校往届生“一战”考研失败原因
学生“一战”考研失败原因主要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主观方面
有25.7%的学生认为自己考研准备不充分,准备时间短;有40.3%的学生表示表示自己考研起步晚,备考过程中不坚定,不努力,受不想学心态影响。有34%的学生表明,自己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工作;更有6.3%的学生表示自己一战考研没有花什么精力,只是想体验一下考研经历。
(2)客观原因
有6.3%的学生表示自己所报目标院校了解不清楚或目标院校过高,盲目浪费时间收集资料,初试备考时效率一般;有10.4%的学生表示自己心态不好,临场发挥失误等。
3.3 高校往届生“二战”考研不就业的原因
近年来考研人越来越多,除了主观上的原因之外,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这不仅是大学生不就业观念的促成因素,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高校因素
由于我国教育以公办教育为主,虽然我国培养的人才很多,但由于培训、考核的不完善,对高校毕业生教育质量有所影响,也是高校毕业生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形成部分学生“二战”考研不就业现象的现实基础。另外教育在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也促成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促成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硬性”无业可就,使得不就业现象自然产生了。
比如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史哲这类专业上面,而且这几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非常地多,但是市场对人才需求没有那么大,因此这几个专业的毕业生也只能通过考研来提高学历寻工作。这反映出当前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尴尬,大学专业设置没有那么灵活,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造成了毕业生的失业,所以越来越多大学生为了提高就业能力而去考研,造成考研报考人数激增。在此次调研中,有39.6%的学生认为自己本科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甚至有8.3%的学生认为自己
的本科专业就业前景较差。
(2)家庭因素
就目前来看,家庭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从精神层面上看,高校毕业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家庭的影响,在就业时总有家庭的影子在无时不刻的发挥作用。调研发现有17.4%的学生认为家庭的压力对自己选择“二战”考研的影响较大;有4.9%的学生认为家庭的压力对自己选择
“二战”考研的影响最大。
就目前高校毕业生”二战”考研不就业现象来说,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家庭条件不佳的高校毕业生一般为家庭条件所迫,都会努力寻工作就业,同时对当前不满意的工作容忍度较高,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及自身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能够就业。而家庭条件好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产生偏见,主要有:一是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受家长宠溺,害怕或者不愿意吃苦,一般也比较主观、任性,认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标准不撒手;二是由于经济基础较好,就业对其生活的影响不大,就业意愿不高,行动也不积极。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不重视,选择“二战”不愿就业。
(3)社会因素上海事业单位招聘网站
大学生就业难。现在经济环境下行,加上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在缩小招聘规模、线下招聘活动无法举办。而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又很多,导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很多考生只能通过考研来改变就业现状,这也是近年“二战”考研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就业思想和现时流行的就业意识形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心理环境,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不可忽视,比较典型的是大城市热、公务员热、考研热等,这些“热”干扰高校毕业生科学就业观的建立,也为不就业提供了理由。有22.3%的学生表示受到家人、同学影响而选择“二战”考研不就业。
4 高校往届生“二战”不就业的引导途径  (1)建立健全的就业教育指导体系
要改变高校毕业生“二战”考研不就业现象,需要构建健全的就业教育指导体系,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
(下转第109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109
3.3.3职业素养提升
课前校园调研实践活动、课中有效方案展示、课后方案的实施,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职业素养。
3.3.4校企合作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合作教学,师生方面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多次方案实施,在美誉度、知
名度、认可度方面均有量化数据的提高。
4 教学反馈 4.1教学反馈
4.1.1真实案例推进教学进程
教学案例来源于真实公共关系事件,提供不同层级的教学案例供学生选择。实时更新案例库,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师”向“引导师”转换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研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好。
4.1.2信息化手段灵活恰当运用
多种信息化手段恰当地运用在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线上线下交互式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动态学情监测与教学改进贯穿其中。
4.1.3及时性、过程性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课前通过平台学习检测反馈学生理论学习成效;在课中通过方案展示、视频讨论、组间互评、企业评价、校领导点评、教师总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在课后落实为企业做的危机公关方案,由企业做出评价。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为学生自评和改进提供依据,并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指导。
4.2教学改进
4.2.1课程思政有待提炼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载体,思政元素有待进一步挖掘,以实现德育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4.2.2课堂动态学情监测有待优化
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动态反馈有待加强,监控数据、测量方式等有待改进。
4.2.3案例库架构与使用完善
身份证号查询英语四级案例库构建要适时更新、充实,并提高学生主动使用案例库的利用率;同时可以考虑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合作,增加部分数据案例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接第170页)
辽宁人事考试网二建
的求职择业技巧和方法,提高就业成功率。高校作为就业指
导服务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努力改革与时代需求不适应
的内容和模式,努力构建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新
2021年护考成绩查询入口
体系。
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或是亲朋好的影响 (2)家庭主动干预纠正毕业生错误认识
高校毕业生“二战”考研不就业主要源于在主观意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的存在与家庭环境和
教育有密切关系,要解决这些偏差,要发挥家庭的亲密优势,通过家庭主动干预和正确指导来进行纠正,以培养高校毕业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只要这样才能改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从而改变不就业现象。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逐步提升就业力,不断改进就业质量。家庭应从长远来看,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早日就业。
(3)建立良好的就业环境
完善的就业社会服务功能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创造的,因此应当从就业指导部门、企业、高校等方面加强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规范工作,完善其功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性、有序竞争,树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信心和希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也促进高校毕业生转变不合时宜的观念和想法,想方设法积极就业。
5 结论
高校往届生“二战”不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经过对“二战”考研不就业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经验和结论。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越来越多,虽然在个体表现是相同的,但具体的成因
却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教育事业的进步及就业形势的改变产生了很大的不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二战”考研不就业是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及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特殊现象。
第三,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却因此有了依赖性,导致在思想观念上却缺乏必要的准备,甚至有所缺失,因此产生了“二战”考研不就业思想。
第四,二战”考研不就业现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社会发展趋势的变迁、就业形势的转变及高校毕业生观念的变化等都面临众多的变数,难以完全覆盖,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密切关注,及时总结其发展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本文系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
www.cdpta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大学)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