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这届⼤学⽣的就业观发⽣了哪些变化?
每年⼤学⽣就业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往,好⾼骛远、对⾃⾝定位不准确,对当前就业形势不清晰是很多⼈对⼤学⽣的固有印象。⽽今年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校毕业⽣将再创新⾼,达874万⼈。与去年同期相⽐,今年⼀季度⼤学⽣招聘需求⼈数却减少了16.77%,但求职申请⼈数增加69.82%。因此,在疫情突发事件冲击下,⼤学⽣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均受到⼀定影响,使得⼀季度⼤学⽣就业形势可谓是难上加难,如此困境之下,⼤学⽣们的观念⼜是什么样的?
⼀、部分⼤学⽣就业观变得更加“务实”;
58同城招聘研究院联合中华英才⽹调查全国651所⾼校2020年应届毕业⽣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学⽣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显⽰:2020年应届毕业⽣⼤专⽣平均期待⽉薪为5851元、本科⽣平均期待⽉薪为6998元、研究⽣期待⽉薪为9904元。⼯资期待⾼并不意味着现在⼤学⽣“傲娇”了。报告还显⽰甚⾄93.12%⼤学⽣愿意不同程度的加班,仅仅只有6.88%的⼤学⽣表⽰会按时下班不接受加班。
应届⼤学⽣的“务实”态度还体现在他们对公司的选择上,在公司所有制性质上他们中有35.78%更倾向于优先考虑福利待遇规范并且稳定的国企,⽽民营企业吸引⼒则25.59%;有25.78%⼤学⽣倾向于选择100-499⼈规模的公司,有23.05%⼤学⽣倾向于选择1000⼈以上公司,这意味着很多创业企业或者⼩微企业很难再⽤⾃⼰的理想和情怀,去感染应届毕业⽣加⼊公司奋⽃。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准考证打印另外,⼀些毕业⽣也开始选择⾯对现实、调低预期。58同城6⽉数据显⽰,今年毕业⽣对薪酬⽔平有较为平和的⼼理预期,40%的毕业⽣可以接受相对低的薪资。
法学毕业⽣⼩焦说,疫情对很多⾏业产⽣了冲击让⾃⼰⼼态发⽣了转变,现在⾃⼰更加重视单位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资稍低⼀些也⽆所谓。“⼊⾏前⼏年需要沉下⼼努⼒提升⾃⾝实⼒,这样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最近⼏天,毕业⽣⼩常决定,先跟⼀家国企达成初步就业协议,再慢慢观察其他就业信息。“先就业,后择业”这个被学校就业指导⽼师反复提及的观点最终影响了他。
“以前择业更多会考虑⾃⼰的兴趣,但经历了疫情之后,我觉得应该把兴趣爱好和⾃⾝发展平衡好,有⼀个更加清晰的职业规划,从更现实的⾓度考虑问题。”⼩常说。
实际上,受疫情影响⽽调整择业⽬标的毕业⽣并⾮少数。数据显⽰,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有26%的毕业⽣改变了⽬标就业城市,23%的毕业⽣改变了求职⾏业。
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刘就是其中⼀员。起初想留在传媒⾏业,但许多单位的招聘进程受疫情影响不断延缓,这让⼩刘逐渐感到焦虑和煎熬,⼀段时间后,他开始重新制定⾃⼰的职业规划,将⾼校辅导员作为⾃⼰的准备重点,经过⼀个⽉的紧张准备终于如愿获得了理想的offer。
⽽近⽇,在成都⾼新区举办的⼀场⼤学⽣招聘活动中也能看到这⼀趋势。据了解,参加这场招聘会的以⾼新科技企业为主,其中不乏国内⼀些著名的科技公司,它们提供的⼯作岗位都⽐较“⾼⼤上”。让⼈没想到的是,招聘会上热度最⾼、最受求职者追捧的,却是⼀家以养猪为主业的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这也可以看出,在疫情⼤背景下,毕业⽣愿意适当降低求职期待值、适时调整预期⽬标,折射出⼤学⽣愈发成熟、理性、务实的就业观,越来越多的⼤学毕业⽣在求职时,不再“以貌取⼈”,不再仅以公司的名称作为投递简历的依据。
⼆、利⽤空闲期事情做的⼤学⽣也不少;
有些⼤学⽣有店铺、考教、考公务员、考研等意向的,在毕业后的空档期,也有选择些事情做,积累⼈⽣阅历。
西南⼤学宁夏籍公费师范⽣王艳:我是公费师范⽣,毕业后想回家乡宁夏当⽼师。因为往年宁夏的教师招聘⼯作开始得就⽐较晚,今年⼜受疫情影响推迟到3⽉底才出通知,我挺着急的。再加上⾃⼰⾯试经验⽐较少,年初试着给其他岗位投了两次简历,都在⾯试环节败下阵来。我⼀边是沮丧不已,⼀边⼜觉得不服⽓,觉得⾃⼰的真实⽔平没发挥出来。
这时候要感谢伸出援⼿的同学们。知道我⾯试失意,三位同学主动分享她们⾃⼰的线上求职经历,还来赛课视频的资源,帮我打磨简历。我把录制的备课视频上传到B站,她们看完后给出意见:眼神
躲闪不够坚定和⾃信、课程设计缺乏
源,帮我打磨简历。我把录制的备课视频上传到B站,她们看完后给出意见:眼神躲闪不够坚定和⾃信、课程设计缺乏亮点,建议增加课堂互动、控制好每部分的教学时间……
为了模拟真实的⾯试场景,由同学们充当“考官”,我则随机抽题、备课30分钟,之后进⾏视频通话试讲。⼏轮试讲下来,我的讲课越来越流畅,也⽐之前更加⾃信和⼤⽅。4⽉中旬,我终于顺利通过⾯试,并取得第⼀名的好成绩!功夫不负有⼼⼈,我是真的体会到了。
西南⼤学⼤四学⽣何洁:因为很早就准备出国读研,我之前就拿到了英国布⾥斯托⼤学、曼彻斯特⼤学的offer。疫情发⽣以后,⾝边很多⼩伙伴都⾯临店铺可能延迟的情况,⼤家⼼⾥都有点慌。怎么办呢?我想着急也不是办法,万⼀不能按时出去留学,不如先在家乡长沙这边点事做。
今年3⽉,我和⼏位好朋友⼀起成⽴了传媒⼯作室,⼤家根据专业进⾏分⼯,其他合伙⼈承担技术⽅⾯的⼯作。我作为新⼿主要负责市场⽂案以及编导。
北京社会保障局和人力资源部万事开头难,⼯作室成⽴后承接的第⼀个业务就是拍摄⼀个汽车品牌的车友会。当时我们的资⾦有限,很多设备⼀开始都是借⽤的,⼈⼿也不够⽤,我们制作的宣传⽚后期改了很多次,才终于达到的客户要求,赚到了第⼀桶⾦。此后局⾯逐渐打开,⼯作室⼜揽下了长沙⼀家旅游公司的短视频业务,偶尔也接⼀些公司会议、婚礼、团建等跟拍项⽬,⽣意越来越多了。
最近⼯作室拍摄了长沙⼀所外国语学校的宣传⽚,短⽚和拍摄花絮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点赞量超过20万,开始有成就感了。我和⼩伙伴们商量,还想把这份事业⼀直做下去。
今年以来,各地新出台多种帮扶措施,⿎励⼤学⽣投⾝“双创”。重庆实施“优创优帮”在校⼤学⽣创业扶持计划,每年择优遴选30个项⽬,提供⽴项资⾦并安排导师跟踪帮扶1年;青岛对创业⼤学⽣除了提供⼀次性创业补贴,还允许申请最⾼4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3年全额贴息。
随着⿎励⼤学⽣创业的各类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应届毕业⽣对创业的信⼼正在逐渐提升。重庆⼤学2019届毕业⽣中有48⼈选择⾃主创业,创办了20多家微企,创业领域包括互联⽹App开发、电⼦产品销售、⽂化艺术表演等。
三、部分学⽣不愿意降低标准⽽选择慢就业;
⼤学⽣慢就业现象近⼏年⼀直处于上升趋势,虽然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就业困难,但仍有部分学⽣不愿意降低择业标准,⽽选择慢就业,等待合适的机会。
新疆卫生资格考试网“还没想好⼲什么,先不着急”“没到喜欢的⼯作,不如再等等看”……⼀些⾼校辅导员反映,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应届毕业⽣倾向于选择“慢就业”,观望⼼态明显,相⽐之下“学校和⽼师⽐学⽣还着急”。
⼭东科技⼤学⼤四学⽣魏⽻:今年春招我拿到了⼀家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管培⽣offer。以前⼀直以为⾃
⼰会进房地产⾏业⼯作,⼤学期间也是按这个⽬标来设定职业规划,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这份⼯作并不符合⾃⼰的职业理想,⽽且这个岗位没有安排中秋、国庆等假期,最后还是选择放弃。
求职过程中也接触到⼀些从事新媒体运营、社运营的⼯作机会,但看起来发展前景有限,最后也就拒掉了。我也知道现在就业形势不乐观,但还是觉得⼀定要到合适的⼯作才⾏。如果⼀时没有合适的,那我也不想将就,宁愿再等等看。
西南政法⼤学学⽣李磊:我从⼤⼆开始就决定出国读研,现在已经准备了两年。现在国外疫情严重,出去留学⾯临安全问题,此外我还听说国外的学校可能会⼤幅减少录取⼈数,留学申请可能会受到较⼤影响。
为了留学,我已经投⼊了这么多时间和⾦钱,不可能轻易放弃。现在只能按照之前的规划继续准备,观望下半年国外的疫情变化,再做下⼀步打算。2019年考研国家线是多少分?
周围⼤多数朋友和我⼀样是“00后”独⽣⼦⼥,家庭经济压⼒不⼤,并没有急着⼯作。去年暑假,我因为⾃⼰的韩语优势,在⼀家韩国公司拿到了实习机会,就算不能按时出国,也可以先实习积累经验。
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慢就业”已经成为⼤学⽣就业现实的⼀部分。以重庆⼤学为例,该校2019届未
就业的500余名本科毕业⽣中,除考研、考公务员、留学等体外,还有5%的学⽣完全没有就业意愿。
科毕业⽣中,除考研、考公务员、留学等体外,还有5%的学⽣完全没有就业意愿。
全国四六级报名报名入口疫情加重了⼀些毕业⽣缓⼀缓、等⼀等的想法。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近⽇对上海3518名2020年⾼校应届毕业⽣的调查显⽰,34.0%的毕业⽣选择“慢就业”,其中90.4%选择继续深造后就业,9.6%选择间隔⼀段时间再就业。
四、疫情下的⼼态更求稳,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成⾸选;
受到因疫情⽽有很多民营企业倒闭的影响,很多⼤学⽣就业⼼态更加求稳,较为稳定的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成为他们的⾸选。
北京⼤学硕⼠毕业⽣唐昕: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最⼤的影响可能是改变了我的职业规划。去年秋季招聘时,我就已经拿到⼼仪公司的录取通知,留在北京的互联⽹企业从事产品运营⼯作。但这次疫情对互联⽹企业的冲击不⼩,为了稳定,我还是决定回⽼家考选调⽣。家⾥⼈挺⽀持的,他们也盼着我成为公务员。
平时和⼀起⼯作的同学交流,许多⼈和我有同样的顾虑,变得更倾向于去相对稳定的国企、事业单
位⼯作,哪怕收⼊低⼀点也愿意。
新疆⼤学⼤四学⽣杨介峰:之前想去⼀些市场化的传媒平台锻炼能⼒,现在我更偏向于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先站稳脚跟再说。
智联招聘的⼀项统计显⽰,⽬前就业市场上的⼯作岗位,⼤部分还是由民营企业提供,且以中⼩型企业为主。但从应届毕业⽣的求职意愿来看,⼀半以上学⽣⾸选国有⼤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仅有不到四分之⼀的学⽣期望进⼊民营企业。这就使得⼯作机会的供需错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盾。
五、懒就业、伪就业、不打算就业现象也较为突出;
今年因为疫情、企业缩招、⼤学扩招等原因,导致也有⼀部分学⽣表现出了懒就业、伪就业、不打算就业的现象。
根据瞭望智库报道:由于线上应聘成功率太低,部分毕业⽣求职积极性下降。长沙市某职业院校就业处负责⼈告诉记者,最近学校组织了⼀场线上招聘会,有9个企业参与直播,以往⼀个企业⾄少有100⼈报名,这次⼀共只有317名学⽣参加,是以往的三分之⼀,感觉学⽣对线上招聘失去兴趣,主动性在减退。
部分学⽣呈“懒就业”“伪就业”状态。顾希垚说,“懒就业”的学⽣就业意愿很低,“学院急,他不急”;“伪
就业”的学⽣看似在⽹申,寻就业机会,实则是⾛过场,⼼态如“买”,中了就中了,没中也⽆所谓。“个别学⽣⼯作,更像是应付学院和辅导员;有的⼲脆对学校推送的岗位信息不闻不问,简历也要辅导员帮写、帮投。”上海第⼆⼯业⼤学招⽣就业处处长经晓峰说。
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对孩⼦就业不积极也表现得“很⼤度”。受访⾼校⽼师说,⾯对单位通知学⽣实习,学⽣家长认为疫情有风险,不愿放孩⼦出去,甚⾄说“晚点就业也没关系”。
六、观点和⼩结;
今年⼤学⽣就业观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有些学⽣考虑到疫情因素,⽽主动降低就业标准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积极就业,这也是今年⼤学⽣就业的主流观念;有些准备继续深造或者考公务员、事业编的学⽣,再利⽤空档期做⼀些⾃⼰想做的事情,作为⼈⽣积累;当然也有部分学⽣不愿意降低第⼀份⼯作的标准,⽽选择慢慢⼯作,毕竟现在⼤多数学⽣家庭经济压⼒⽐较⼩,他们不⽤考虑家庭原因⽽选择匆匆就业,到⼀份优质的、为了发展前景好的⼯作更加重要;更有些学⽣可能因为畏惧⾛⼊社会,再加上家长处于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担⼼其安全⽽选择⽀持他们这种态度,导致⼀些学⽣出现了懒就业、伪就业、不就业的现象。
笔者认为,今年⼤学⽣就业压⼒⼤,适当降低⾃⼰择业标准,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但不能降低到只要是⼯作就去的地步,更多的还是要结合⾃⼰的未来规划、市场实际需求,然后再结合学校⽼师的意见,
来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的降低在薪资待遇⽅⾯的要求。因为从历年⼤学⽣期望薪资来看,是普遍远远⾼于实际市场给够给予的,降低在这⽅⾯
的降低在薪资待遇⽅⾯的要求。因为从历年⼤学⽣期望薪资来看,是普遍远远⾼于实际市场给够给予的,降低在这⽅⾯的期望薪资,到与实际市场持平甚⾄稍低,到较为满意⼯作的机会还是很⼤的。
现在⾃由职业飞速发展,⼈们获取⾃由⼯作的渠道也有很多,⽐如,6⽉以来,多家招聘机构通过⽀付宝平台加⼤针对⼤学⽣的岗位投放⼒度,⽀付宝⾥的就业岗位不减反增。上个⽉,“青团社”提供的岗位数量同⽐增长了近60%,灵活⽤⼯岗位同⽐增长近7倍,超480万⼈次投简历。仅⽀付宝⽣活服务平台上就承载着⼩程序开发者、公交路线规划师、扫码机具师等40余种新职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700多万个。那些准备继续深造或者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的⼤学⽣,也可以在空档期⼀份⾃由⼯作积累下经验,实在没有⼀技之长的,也可以通过摆摊来增加⼀些营销经验。这些做法既能保持⾃⼰履历的“⼲净”,还能获得⼀些收⼊。
⾄于部分学⽣在就业时表现出的消极态度,可能是因为以下⼏点原因:疫情尚未完全过去,家庭经济状况短期内不需要他⼯作来改善,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会劝阻⼤学⽣等到疫情过去再就业;“应试教育“把成绩作为唯⼀的教育⽬标,学校和家长从⼩就给孩⼦灌输“成绩⼤于⼀切”的理念,长此以往,学⽣弱化了独⽴⾃主的意识和能⼒,除了学习就不会其他的了,这些学⽣在⼤学毕业离开学习环境后⽴
时迷茫,就很容易产⽣畏难⼼理,⾃然就对就业产⽣抵触情绪;所学专业就业⾯实在太窄,专业对⼝⼯作不好,其他类型⼯作⾃⼰⼜太挑,或者⾃⾝竞争⼒太弱,创业⼜怕失败,最终⾃⾝积极性越来越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的⾼度普及,宅⽂化开始⼤规模的出现,⽽这种⽂化的横⾏导致年轻⼈越来越懒惰,越来越的年轻⼈习惯于宅在家⾥,不愿意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也不愿意有太多⼈情往来,靠吃⽼本⽣活。
这⼀现象近些年呈上升趋势,长此以往,隐忧渐显。之前看过⼀则新闻《⽇本第⼀宅男,27年不出门,靠69岁⽼妈养活》,充分的反映了⽇本年轻⼈的⽣活状态,“宅⽂化”在⽇本根深蒂固,这些年轻⼈对⽣活没有太多的期望,没有⼈逛街购物,没有⼈追求事业的成功,没有⼈去⽣养下⼀代,最终导致了⽇本经济衰退、⼈⼝衰退,这些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除此以外,随着⽼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当今社会⼀对⼩夫妻要赡养4个⽼⼈,如果不在⾃⼰职业黄⾦期尽快提升能⼒、靠吃⽼本⽣活,等到⽗母上了年纪如何去赡养他们?
综上所述,整体⽽⾔,不少⼤学⽣放低姿态和降低对薪资的要求,变得更加务实是好事。但也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过
于“现实”的选择,导致⼤家对公务员、国企趋之若鹜,也不利于国家整体实⼒的提升。因为公务员更多的是服务社会,国企更多属于保民⽣和国家安全的⾏业,⽽在充分竞争的商业领域,需要更多的中
国企业成长起来——当下美国针对中国贸易战中的所谓“实体企业清单”,⼤多都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领域。⼀味地要求⼤学⽣们以奉献牺牲的⼼态投⾝更多需要创新的科技企业也不现实,如何提供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在经济动荡期托底,也许也当成为当下社会的⼀个重要议题。
从长远来看,为包括⼤学⽣在内的所有体提供最基本的托底保障,也有利于国家在⼈⼒资本⽅⾯的可持续积累。⼼安才能乐业,个⼈、组织、国家本是共⽣共荣的关系。受过“家国天下”教育的⼤学⽣们,相信不少⼈也有着以天下为⼰任的壮⼼,如果能更好地激励他们投⾝于国家最急需的、需要创新的⾏业,则是国家之幸;如果这个体在精⼒最旺盛、最具冲劲的年龄⼀味求安稳,则不利于国家核⼼竞争⼒的打造。当然,从今年疫情以来国家不断积极出台各项保民⽣政策来看,相信经过此次疫情⼤考,等经济慢慢复苏之后,到合适的时期,更好的民⽣托底政策也会相应推出。
(⽂/丁龙昌、周站)
会计已经面临大面积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