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二)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写是传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工具,其过程简单自然,不假雕饰。如东晋士族的尺牍书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发,随手而书,情感之真赋予了这些作品动人的气息。
江苏省考成绩查询入口2023情感之真是书法艺术自然之真的重要基础。在情感真挚的书写中,任何多余的笔下动作都会妨碍情感的传达,都会使笔下的点画产生令人不适的奇怪变化。自然率意、真情流露的书写不但不会降低,点画的质量,反而能够极大地增加其美感,使其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书法艺术之“真”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学习与陶冶,洗汰掉心灵中那些可能存在的不良部分(无论是刚狠、矜敛、脱易、躁勇,还是狐疑、迟重),而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经过修炼与护持,最终会转化为笔下的典雅、中和、烂漫,转化为清丽、含蓄、温雅的书卷气,转化为内在品格修养与外在仪表气质的高度统一,文质彬彬,相映生辉,从而臻于美与善的境界。
所以,研习书法艺术,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更重要。技法只是形而下的基础,短时间内就能明白并加以掌握,心灵的陶冶修炼则需要长期乃至毕生的时间。
(摘编自雒三桂《书法艺术的真、善、美》)材料二: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一场噩梦——手握十五万精锐之兵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叛乱,由此拉开了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序幕。
天地浩然气,千秋尚凛然。此刻,颜真卿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他曾被国舅、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打发到平原郡。然而,此际,他毅然挺身而出,高举义旗誓死抵抗叛军……
在中国地理版图中,太行山是重要的地理标志,成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向西,黄土高原;向东,华北平原。巍巍太行,如一道地理屏障,自古被誉为“天
下之脊”。山脉绵延盘亘,中断、裂谷之处称为陉。太行共八陉,由南至北第五陉为“井陉”,井陉乃连
接晋冀鲁豫的至要之地。向东,出土门关,便一马平川。故此,土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塞。
义军与叛军在土门关的战事最为惨烈……义军孤军奋战,苦苦支撑,粮尽援绝……经此一役,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双双殉国,颜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难。
亲人离去,阴阳两隔,尸骨不全,魂归何处?颜真卿不禁椎心泣血,情不能已,便奋笔疾书,作文以祭,寄托哀思,是为《祭侄文稿》。
流传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约两张A4纸大小,却堪称伟大的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家国恩仇、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字泣血……其中有书法最为宝贵的东西——笔墨线条形诸纸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和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使其傲然于宇宙间。展卷凝神,就会与书者一起沉浸于悲痛、郁愤、战火纷飞的往事——开始落笔厚重工稳,书者极力控制情绪,越到后来,便越渐流畅奔放、洒脱奔泻,越写越快,情不能抑,甚而援笔蘸墨,落笔成文,直至笔墨干枯滞涩为止。文末,“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数字,行书掺进草法,笔走龙蛇,写得汪洋恣肆,荡气回肠,感情到达高潮,意绪难平。教师资格证报名门槛
因其神采,历代书家、藏家以争相观瞻、收藏《祭侄文稿》为乐事。张晏仰慕其已久,曾述逸事:“辛丑岁,因到江浙,得于鲜于家。诸公聚观,以为在世颜书中第一。”鲜于即元初大书法家鲜于枢。当得
窥颜真卿真迹,他逸兴横飞,提笔直抒胸臆:“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王安石感慨:“鲁公之书既绝伦,岁久更为时所珍。”
立德、立功、立言,历来被视为文人“三不朽”。被贬之地平原郡是颜真卿心系社稷安危的官宦生涯的立德之地,也是他大义凛然、力挽狂澜、最为壮烈的抗击叛军的立功之地,更是他创作《祭侄文稿》的立言之地。对书法形体之美的追求只能让书法流于浅层次,唯有将高洁灵魂与所书文字融而为一,才能达到不朽境界——历经坎坷磨难而不顾生死、不屑于苟且偷生、重在居仁守义的忠义节烈形象与其雄浑敦厚的书风相得益彰,令后人仰慕、膜拜!注册会计师需要考几科
笔底乾坤,心中道义。颜真卿以书法为念,把信仰与准则、家国大义和道德操守刻进历史深处,留在中华儿女心里……
从这个意义来说,《祭侄文稿》存世,就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
(摘编自李昕《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级经济师题库A.书法艺术中,情感真实是自然真实的基础,真情流露的书写能使书法作品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B.练习书法,可去除心灵中的“杂质”,可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气质提升,进而达到美与善的境界。
C.颜氏《祭侄文稿》堪称伟大的作品,不仅仅因为其赓续了中华书法要义等,还在于其间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
D.材料二高度赞扬颜氏忠义节烈的光辉形象,并中肯评价了《祭侄文稿》的历史、社会等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中蕴含的情感,不过二者的写作目的并不相同。B.研习书法艺术重在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赏鉴《祭侄文稿》应侧重其中的情性美。
C.材料二说明太行山重要的地理位置,意在为下文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提供情感内核。
D.材料二以文学性语言描述《祭侄文稿》创作的历史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东汉崔暖《草书势》:“狡免暴骇,将奔未驰。”
B.唐代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于毫芒。”C.元代陈绎曾《翰
林要决》:“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D.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而后逐笔求工。”4.孔颖达云:“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透过《祭侄文稿》,“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市【注】
冯至
子胥心里盘算着,若不是在下午,必定就是在晚间,一个新兴的城市就要呈现在他
广西人才市场招聘的面前。刚过中午不久,他就遇见些从市集归来的人,三三五五地走着,比他所期望的时间早得多,忽然一座城在望了……
子胥正以他好奇的眼光观看一切,忽然听到一片喧哗,看见在不远的地方聚集着一堆人。这些人围拢在一家门前,门前站立着一个高大的男子,那男子满脸怒容,发出粗暴的声音说:
“放着眼前这一片空阔的广场,你们不去摆你们的摊子,偏偏摆在我的门前,摆完了又不替我打扫,在白石的台阶上丢下些鱼鳞虾皮就走了,弄得我的房里充满了腥气。”
他这样喊着,四围的人听了只是嘻嘻地笑。这无异于在他的怒火上加油,他的牢骚越发越大:
“我住在这里,本来是清清静静的,不想沾惹你们,天天早晨打开门,门外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但这几年来,城里不知为什么容不下你们了,你们在我的四周左盖起一所房子,右盖起一所房子,把我这茅屋围得四周不透气。我住的本来是郊,不知怎么就变成了郭了。我当然无权干涉你们,但是你们真会搅扰我。一清早就有女人们唱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外国歌,那样不自然,像是鹦鹉学人说话;晚上又是男人们呼卢喝维的声音。弄得我早晨不能安心研究我的剑术,晚上不能睡眠。你们这些人——”
他的憎恨使他的语言失却理性,大部分的人还是嘻嘻地笑。但是住在近邻的几家人有些受不住了:
“你这自私的独夫,我们在晚间消闲解闷,干你什么事?难道因为你住在我们的近邻,我们就不作声?”
“你们这败类,”他的愤恨促使他说出更粗野的话,“你们就和这些腐烂的鱼鳞虾皮一样的腥臭。”
这句话激怒了众。“他侮辱我们!”“他骂我们!”“我们要和他到官府去解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向后退了两步,有的又挤上前。这人看着这激动的人,便挽起袖子,他的两只胳膊上露出来两
条毒龙。当他拔出他腰间的匕首时,四围又是一片暂时的平静,平静中含着一些悚惧。正在这瞬间,门内走出一个老太婆——“专诸,进来吧!你又在闯什么祸?”
那人听见母亲在门内呼唤他,他的愤怒立即化为平静,他把匕首插入鞘中,向人投了一个轻蔑的眼光,走进去了。
众人望着专诸走进门去,人人的心也都松下去。等到专诸的家门紧紧关住了,才有几个人用一句轻薄的话遮饰他们当时的恐惧:
“这人这样顺从他的母亲,看来也没有多大本领。”
同时又是一片轻薄的嬉笑。
子胥在一旁看着这幕剧,心里有些惊奇。他想,这人最初一定是与世无争的,在郊外盖下这座茅屋,和他的母亲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并不寻纷扰,但是纷扰到他的门前,当年的郊变成今日的郭了。那些卖鱼卖虾的、呼卢喝维的、唱外国歌的……从早到晚在搅扰他,使他不能清静地生活,如今他不能不愤怒了。这愤怒,谁能平息呢?只有那被和平围绕着的老母。子胥立在街头沉思时,那人早已散开了。
有人在拍子胥的肩,使子胥吓了一跳,这对于他是多么生疏,他久已不曾经验过这肩上的一拍了。他
悚惧地回转头来,面前是一个久已忘却的面貌。他端详一些时间,才认出这是少年时的一个同学,以研究各国的国风见称,后来各自分散,彼此都已忘记,不知什么样的运命把他送到吴国来了。那人望着子胥,半惊半喜地说:“我看你有些面熟,我不敢认,你莫非是精于射术的子胥吗?你怎么也会到这里来呢?”子胥还没有回答,那人接着说:“我在这里已经很久了,这里的同乡并不少。我在这里教音乐,你知道,一个新兴的国家是怎样向往礼乐的……”
子胥不愿意遇见熟人,他听了这话,面前好像又看见有一片污泥,同时他想起方才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必定是这类人给传来的。那人不管子胥在想什么,却兴高采烈地说下去:
“我还记得,你的射术和剑术都很好,你不愁没有饭吃。我除却教授音乐,还常常作几首诗刻在竹板上,卖给当地的富商们,他们很愿意出重价呢……”
子胥听着这些话,真是闻所未闻,好像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事,他无法回答。那人也觉得两人中间好像有些话不大通似的,又看了看子胥,说了一句:“我看你这样子,也很匆忙,我们明天再见,我还要赶忙去教某某小鼓瑟。”说完他便匆匆地走了。
子胥望着那人走远。他想,在林泽,在田野,复仇的事无从开始;一到人间,就又难免遇到些拖泥带水的事,听到许多离奇古怪的话。他意想不到,这里也有这样多的楚人,为了避免无谓的纠纷,他不得不隐蔽他的面目;但为了早一日达到目的,他又急切地需要表露他的面目。在这又要隐蔽、又要表
露的心情里,他一步步地进入吴市。
(有删改)【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复仇的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经历。小说共九节,《吴市》为第九节,伍子胥跋涉多天,终于到达吴国。文中的专诸为刺客,后与伍子胥相交,刺杀了吴王僚。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辗转逃亡、跋涉多天才到达吴国,心情稍显愉悦。突然被“一片喧哗”惊扰和吸引,而忘记了来吴市的初衷。
B.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专诸的粗暴、易怒的形象,也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专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