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报名入口2.交流“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3.运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和”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
【导入新课】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而三个大大的“和”字更是很好地将中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的思想揭示出来,同时,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正是建立在“和”的基础上么?可见,“和”在中
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开启一次“和”文化的探索之旅吧。公务员面试答题技巧
【课堂学习】
环节一:谈“和”之言
中国历来有和颜悦、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问题(一):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请同学思考一下“和”里面包含了怎样的含义呢?
  明确:“和”主要的两个含义:和顺、平和;和谐、协调。
2019公务员辽宁省考时间问题(二):像这样有关“和”的成语或名言,你还能想出哪些呢?(可以引导学生们以接龙的形式回答问题,并让同学们将成语或名言记录在学习单上进行积累)
如:  心平气和  和蔼可亲  和和美美  和睦相处  一团和气  琴瑟和谐
考公务员需要什么书籍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中国文化崇尚“和” ,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如,“故宫三大殿”殿名为“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其中都有“和”字,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周易》中有言“保合大和,乃利贞。”大者太也。保持社会的大和谐,就能使天下长治久安。所以取“保和”“太和”为两大殿名称,寓意就非常明显了。又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和”已经尊奉为国家间共处的原则。再如,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更是把“和”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社会交往的准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和”呢?那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脚步,听听名人“以和为贵”的故事吧。
环节二:讲“和”之事
同学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图就是“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别小看这样的巷道,这里可是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
(一)老师分享:
《“六尺巷”的故事》: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家人与邻居吴家
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读完来信,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来人,命令快速带回老家。家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什么锦囊妙计。但打开来,只见到一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一合计,明白了张英的苦心:多年邻居,毕竟要以和为贵。于是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态度。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吴姓邻居,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争端很快平息了,于是,两家之间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小结:《“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在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时,我们要学会礼让他人,和睦相处。
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子?这些例子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请分享给我们听听吧。
(二)同学分享:
1.《将相和》: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士大夫。不久,蔺相如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危急关头,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抛弃前嫌,终于结成了誓同生死的朋友。
2.《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
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3.周恩来的“求同存异”: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对新中国外交有着特殊的意义。但在当时,与会各国的情况复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存在差异,而且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主张也不尽相同。为了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发言中,周恩来强调“求同”而不是“立异”,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团结,并表示中国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建立正常关系。万隆会议确立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给我们留下了“团结、友谊、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预习展示:“和”的故事
如:一次,我随爸爸去深圳市福田党服务中心参观。在橱窗里,我看到了一件特殊的防护服,上面有深圳支援武汉抗疫所有医护人员的签名。在我看来,那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更是“和”的体现。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雷神山”“火神山”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不仅如此,各行各业都在我们未知的领域默默奉献。疫情是可怕的,但它却让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形成合力,众志成城,共同
抗击疫情。这不禁让我感慨,中国的和谐与伟大,把探出“和为贵”的脉搏和真谛!
总结:以上同学分享了这么多“以和为贵”的故事,并说出了自己对“和”的理解,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和”所包含的内容吧。
环节三:悟“和”之义
明确:《“六尺巷”的故事》——友好和睦、谦恭礼让
      《将相和》——宽容大度、知错就改
      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尊重理解
      支援抗疫——众志成城、合作共赢
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和品质,共同构成了“和”的文化内涵。也正是有了“和”我们才实现了人民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强盛。
环节四:践“和”之行
任务(一):为“和”宣传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大力宣扬“和为贵”。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拟写家庭、校园、社区、地铁四个场合的宣传标语,如果有时间可以配上插图或简笔画,更好的营造“和”的文化氛围。
(说明:与“和”相关即可,可不出现“和”)
格式示例:
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尊老,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教学提示: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拟写家庭、校园、社区、地铁四个场合的宣传标语,写完后由小组评比,推荐优秀标语进行展示,也可请同学上台讲出自己的构思。)
任务(二)以“和”为则
情景设置: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两班的同学发生了争执……(观看视频)
任务设置: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将如何用“和”理念来劝说呢?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化解这场争吵吧。
事业单位一览表大全
(教学提示:让学生交流讨论,写出50-100字的情景化劝告,最后观看视频)
环节五:抒“和”之情(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吧?请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示例:《以和为贵》
“和”是别人帮助你之后的一声感谢,“和”是公交车上踩到别人脚时的一声抱歉;“和”是阳光,温暖别人的心灵,“和”是花朵,愉悦别人的心情……以和为贵,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以和为贵,让生活更加美好!以和为贵,是一种将心比心的沟通。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生活中,同学间之间的摩擦,朋友间的龃龉,同事间的误会,缺少的就是一种心灵间的沟通。将心比心,换个角度,或许能拨开云雾见明月,让彼此释怀,让心灵更加亲近,让和谐充满彼此,带给彼此更大的快乐。以和为贵,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而官居右相,廉颇心中不满,因此想要羞辱他,结果“相如引车避匿”,最后廉颇终于明白蔺相如的大度,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刎颈之交,至今邯郸仍留有回车巷的遗址。试想,如果蔺相如没有这种超人气度,与其锋芒相争,又怎会有二人相交的美谈?
以和为贵,是一种无语伦比的力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国人所体现出来的无私的爱心,让世界瞩目。点点滴滴的爱,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凝聚成一片爱的海洋,滋润着每一颗因饱受苦难而干涸的心灵。因为这份无私的爱,我们凝聚到一起,渡过了种种艰难险阻。
以和为贵,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要忍让,而是说要以大局为重。坚守做人原则,捍卫民族根本是我们始终要守护的。“和”之美,无处不在,我们因“和”而相亲相爱,生活因“和”而欢乐
无限。
总结:“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