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届高三4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河南省2022届高三4月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三大法宝的内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022年贵州省国家公务员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宏观看,中西哲学的最大差别之一就在于对待天人关系的态度,其他一切差别都是由此衍化而来。西方哲学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人二分、主客对立,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则主张生生不息、天人合一。
那么,天是什么? 所谓天,在中国思想史上,它的含义有一个演化过程。人类文明早期,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对大自然怀有畏惧之心,认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到了周朝,天的神秘性有所弱化。天的含义,从命运之天、主宰之天、宗教之天到义理之天再到自然之天,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说的“天”,已经没有什么神秘含义,就是指外在于我们的自然界。
既然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那么,它与人类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是先有自然界,还是先有人类? 老子认为,宇宙演进的模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自然造化的产物。人不能游离于自然之外,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天、地、人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
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官方下载相互对立的系统,而是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一气贯通的,它们同处于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洪流之中,人与天是相通的,不可分离的。
在人与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问题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哲学不否认人来源于大自然,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但在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居于一种怎样的位置上,中西哲学之间有了分歧。西方哲学主张自然界是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的目的就是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是西方哲学天人二分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的结果。而中国哲学则不然,一开始就把认知思考的视角放在了天人关系上,天人关系的落脚点是人,而不是天,是推天道以尽人事,最终要落实到人事上,也就是荀子说的“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浙江计算机二级考试成绩查询入口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关注“天人合一”问题? 这就要从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寻答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农立国的农业国家,要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就要了解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民以食为天”,了解自然时令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很早就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农业知识、中医知识、数学知识有
了充分的认识。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农学、医学和数学非常发达。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二十四节气,就与天文历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以农立国的基本特征,历朝历代的思想家们都重视探讨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通过反观内求,就能够认识天,孟子的这个天人合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北京的故宫,其核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其建筑风格都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思想理念,其精髓就是“天地人和”。
(摘编自王杰《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思想史上,“天”的含义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表现为“神秘性”的消失。
B.在人与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这一哲学问题上,中国和西方国家都认为人来源于大自然。
C.中国关注“天人合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在于了解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以便农业生产。
D.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就是“天地人和”,后世的建筑风格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西方对待天人关系态度的差异开篇,既引出本文的话题,也吸引读者兴趣。
B.文章多次运用引用论证,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人重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的缘由。
C.文章第四段论述“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把东西方的哲学观点作了对比论证。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按照“提问—释疑”的形式展开,逻辑脉络较为清晰。
如何查自己的中考成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探究“天”与“人”的关系立场上,西方哲学重视“生”,中国哲学重视“分”。
B.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所以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C.中国古人对“天”认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始终秉承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
D.“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下的哲学、科学、生产等是贯通的,彼此不分离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较易受到政策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2019年下半年国五切换国六也打破了原有的燃油车价格体系,提前透支汽车消费,导致下半年销量下滑明显。但整体而言其韧性依然强大,12月销量大幅回暖,整体销量仍然超过120万辆。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新车销量经历断崖式下降,但从3月开始快速回暖,7月份便迎来了首次同比正增长。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和企业的有力举措,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0%。
(摘自《芯荒下,新能源为何仍疾驰?》,搜狐网2021年9月22日)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9月7日)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4年9日)
材料二:
本报讯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相关情况。据介绍,《实施计划》
肥城人才网是未来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根据计划目标,到2025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本地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在产业规模上要达到国内领先的同时,核心技术攻关要取得重大突破。《实施计划》提出,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车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加速形成绿交通能源体系也是重要方面。《实施计划》指出,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此外,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