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拐点已悄然来临(中)西方心理模式在中国就是陷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57篇原创文章
上期我们谈到,中国的心理咨询已经进入瓶颈。既然已经进入瓶颈,那也就意味着突破即将来临。那么,中国的心理咨询会朝什么方向突破呢?
面试题库及答案历史证明,凡是与人相关的的理论,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符合中国社会和文化,才能真正在中国扎根并最终取得成功,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当年的军事指挥,还有我们的社会主义特理论。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东西方文化底蕴完全不同,最明显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西方人讲究个性自由,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强调修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几乎完全对立!
如果大家以前感觉不到这种文化对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那么,持续的疫情就是一块试金石,让大家第一次发现,面对同样的疫情,中国民众认为戴口罩、居家隔离理所当然、天经
地义,而西方人却坚决拒绝;不仅如此,西方人对中国民众的作法横加指责、批评、嘲讽,而中国人同样觉得西方人的想法和行为不可理喻,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这就是说,现实生活是,中国民众与西方人面对同样的疫情,所作出的反应几乎完全对立,而学术上,使用的却是同一个心理学来解释!
问题来了!
既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认知、情绪、动机、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而行为又是外显的心理,那么,中国民众与西方人面对同样的疫情所作出的反应几乎完全对立,就已经足以说明,中国民众与西方人的心理反应规律有着巨大的差异,用同一种心理学又怎么能解释这种差异呢?
著名的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曾经提到,有一次他去哈佛大学参加研讨会,有一个当地发展心理学很有名的教授跟杨先生说,他很同情并理解杨先生所作的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因为他们的心理学也是一种本土心理学,所以他说杨先生的方向是对的,而且老早就应该从这个方向去作。
美国的心理学家态度很明确:西方的心理学也是一种本土心理学,中国人早就应该研究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西方心理学来到中国以后,就需要做中国化改造,需要剔除西方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中国文化的内容。
但是,中国的心理学者们却只有少数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更多的中国心理学者们所做的,不过就是更换常模一下,调整一下数据,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就直接来使用了。因此,出现理论与实际不符甚至有着巨大差异,完全在情理之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那么,西方与中国的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呢?
会计高级职称考试时间
根据中科院心理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中提供的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城镇人口中大多数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到中度心理问题。有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
14亿中国人,“有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即使是
按照最低的2%来计算,那么中国将有二千八百万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如果这些人有一半需要咨询,那也是个让西方心理咨询师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这样看来,中国的心理咨询市场的确是非常的大。
这正是心理咨询行业被宣传为朝阳行业、市场潜力无限的理论依据,更是吸引了很多资本急于来抢占这一市场“大”蛋糕。
以上是西方理论框架下的结论,可现实中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做过一个心理服务项目,服务总人数不下八万人,涉及二万多个家庭。要知道,中科院心理所的蓝皮书数据来源,实际回收有效问卷才厦门市社会保障局14798份。所以,我们这个数据与中科院心理所的数据相比哪个可靠性更高,请读者自己评判。
项目结果显示,在不用花钱,完全保密,面询、电话(24小时服务)、、网络咨询室均可以,数名咨询师由求助者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前来咨询的人不足总人数的千分之一!这还是蓝皮书数据中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排名在前三名的行业职工及家属的数据!
溧阳招聘网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即使不花钱,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人,全中国一年总共也不过168
人左右!
这个数字,和目前全中国已经持有各种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几乎相当!这就是说,持有心理咨询证书的人和需要做心理咨询的人一样多,一人一年可以平均到1个客户,而且还是不收费的情况下!
幸亏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的实际就职率只有百分之几,否则所有从事心理咨询的人都得饿死了,或者被迫转行了,这就是当下中国心理咨询市场活生生的现实!
由此可见,中国心理咨询的实际数据与中科院心理所按照西方调查问卷的方式得来的数据相比,差距之大令人震惊!
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上面的数据还是根据蓝皮书的数据排在前三位的属于高风险人,不花钱做咨询的数据。如果花钱的话,还会剩下多少呢?难怪一线的心理咨询师们的生存处境会如此困难!
我们不禁要问:用西方这种理论和调查方式得来的数据,在中国究竟有多大的实际参考价值?西方的研究方法在中国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从逻辑上来讲,心理咨询是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研究出来的、关于西方人的心理理论和技术,除了用汉语表达、某些量表使用中国常模略作调整以外,一点中国成分也没有!这样的心理咨询,又怎么可能承担得起中国民众心理健康的重任,让中国人满意并接受呢?
这就是说,不管是从现实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西方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适合中国人。
特别是在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实践和近三年的疫情检验以后,事实已经证明,西方心理学、心理咨询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完全适用于中国,如今,西方心理学理论与社会实际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脱节,越来越明显的让中国人看到了它的不可信之处,它完全没有按照引进它的专家们的设想迅速发展壮大,而是职业化刚刚十几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更通俗直白地说就是,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服务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中已经完全偏离了专家们的预测,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很美很高大上,实践却出现了拐点,即将被中国社会所遗弃!
素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中国心理咨询职业化的这十几年,一直都是极力宣传需要心理咨询的人有多么的多、心理
咨询多么多么赚钱,其目的无非就是抬高培训费用。结果,心理咨询师不到客户,做心理咨询工作的远不如做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挣钱,许多学员甚至连投入的学习费用都挣不回来。
心理咨询行业从一开始就是“旺市不旺财,叫好不叫座”,就是培训机构纸上画大饼,十几年下来,现实已经让那些已经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学员们伤透了心,专家们所描绘的所谓心理服务市场潜力无限、前景无限的西方的心理服务模式,已经被无情的现实打脸,也让中国民众慢慢认清了心理咨询行业的事实:
那些极力推动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没有一个是真正在一线做心理咨询、完全靠心理咨询养活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而是高校或者科研单位那些拿着高工资、几乎从来不做咨询的心理学教授和研究者们!他们从不关心咨询是不是真的能赚钱,更不需要心理咨询养活自己,心理咨询培训只是他们博取心理咨询师的眼球,赚取社会名声和外快的消遣,他们推动心理咨询培训其实就是一个无本万利的游戏,他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名声与随着行业垄断所带来的巨大的利润!
他们积极推动制定出台行业规范,其实就是个幌子,真正目的在于试图控制行业培训进而
垄断整个行业的培训,获取高额的培训利润,所谓行业规范,只是他们堂而皇之的薅羊毛工具!
这不,就在这两天,某学会就组织了一个关于行业规范的相关会议,真实目的在会议中就展现无遗,连哄带压,以自愿的名义迫使参会的心理咨询师们订购他们刚刚出版的规范,说白了,就是卖书。理由当然也很充分:反正接下来的培训都得用,晚买早买都得买,你来开会了,还好意思不买?接下来,当然就是要通过卖这本规范书开培训班。
过去的培训方式已经很少有人上当,老套路已经割不到多少韭菜、薅不到几根羊毛了,于是他们就开始以“规范”为幌子,迫使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不得不接受新一轮的被割韭菜、被薅羊毛。
制订规范规范行业发展,我们完全等同,完全支持,别收费就行。当不收费的时候,你还这么积极的推动规范么?作为高校教授和科研人员,你们拿着国家的高工资,为国家为社会推出行业规范理所应当,凭什么收费?还要啥自行车呀?
模拟考试科目一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十几年,都是培训机构靠培训把学员们当韭菜、当绵羊,今天这个理
论,明天那个技术,讲不透的理论,学不完的技术,高昂的培训费用,把学员们割了一茬又一茬,薅了一遍又一遍,真正从事心理咨询的一线从业者,除了被割韭菜和褥羊毛,从来就没有真正辉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