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8,分数:36.00)
1.根据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
(分数:2.00)
 A.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分无关
 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分有关
 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分无关 
 D.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分有关
解析:解析:整体说:最早由弗洛伦斯提出,拉什利在其基础上得出两条原理:①均势原理(
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影响);②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2.下列四种情形中,智商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
(分数:2.00)
 A.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与子女
 B.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 
石家庄2022事业单位招聘 C.在一起生活的异卵双生子
 D.在一起生活的兄弟妹
解析:解析:有研究:表明,即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同卵双生子智力的相关程度也显著地高于在同样环境中成长的异卵双生子和同胞兄弟妹。
3.对于14~22个月大的儿童来说,男孩喜欢玩小汽车类的玩具,女孩喜欢玩娃娃和毛绒玩具。这种对于玩具的选择体现了儿童的( )。
(分数:2.00)
 A.性别认同
 B.性别角认同
 C.性别角标准
 D.性别角偏爱 
解析:解析: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性别角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性别角标准是指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或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性别角偏爱是对与性别角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最初表现在对不同玩具的偏爱上。
4.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 )。
(分数:2.00)
 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
 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
 C.情绪和认知是否互相独立 
 D.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解析:解析:在情绪的研究中,大多数的理论基本都是在探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情绪产生的中介变量。人们在面对刺激情境,产生情绪反应的过程中是否有认知参与,一直是各情绪理论争论的焦点。
5.对于意识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B.意识对信息的感知具有调节作用
 C.人类不能觉察时间的延续性 
 D.人类能觉察空间的广延性
解析:解析:意识是一种觉知,个体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意识不只是对信息被动地觉察和感知,它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6.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
(分数:2.00)
 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
解析:解析: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人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7.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是( )。
(分数:2.00)
 A.刺激物的新颖性
 B.刺激物的强度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 
解析:解析: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①对注意目的的依从性;②对兴趣的依从性;③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④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⑤对人格的依从性。
8.评估一个理论好坏的标准是( )。
(分数:2.00)
 A.简洁性
 B.准确性
 C.可验证性
 D.以上都正确 
解析:解析:理论好坏的评价标准包括准确性、可验证性、兼容性、简洁性。
9.霍桑效应是由于( )产生的假象。
(分数:2.00)
 A.实验者效应
 B.要求特征 
云南考录专题网站 C.实验自动化
 D.回归效应
解析:解析:实验中,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要求特征。例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约翰.亨利效应都是由要求特征引起的。
10.关于信号检测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击中率和虚报率相加等于1
 B.辨别力和反应偏向共同决定阈限
 C.奖惩规则可以同时影响辨别力和反应偏向 
 D.有无法和平均误差法是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
解析:解析:击中率+漏报率=100%,虚报率+正确否定率=100%;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有无法、迫选法、评价法;实验者对判断结果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的严厉程度也会直接影响个体对信号的辨别力和反应倾向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被试间设计比被试内设计更有效率
 B.提高内部效度时会损害外部效度 
 C.平衡可以消除顺序效应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网2023成绩
 D.如果有6种实验条件,可以用随机区组设计来减少个体差异
解析:解析:提高内部效度会降低外部效度。
12.下列哪种情况所采用的最佳实验设计(被试间、被试内)与其他三种情况不同的是( )。
(分数:2.00)
 A.在一个关于助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最感兴趣的是体大小是否会影响一个人对组中他人的帮助行为
 B.研究女孩头发的颜是否会影响她受邀请外出约会的概率
 C.对训练动物的三种不同技术的比较研究 
 D.考察气味对温度痛觉耐受性的研究
解析:解析:对训练动物的三种不同技术的比较研究,由于训练动物是不可逆的,不适合采用被试内设计。
13.关于文化对自我神经机制的影响的研究,下列不属于自变量的是( )。
(分数:2.00)
 A.被试的定向任务(自我参照、母亲参照、他人参照、字形加工)
 B.文化(来自不同文化的被试:中国人、西方人)
 C.再认测验的两个指标(R、K)
 D.实验阶段(学习阶段、测验阶段) 
解析:解析:题干的实验设计为4×2×2的混合设计,自变量有3个:①被试的定向任务(共有4个水平,即自我参照、母亲参照、他人参照和字形加工);②再认测验时的两个指标R和K;③右利手被试(中国人与西方人,即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中公名师一览表
14.被试的年龄和学历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 )。
河北省省考2023年报名
(分数:2.00)
 A.等距数据和命名数据
 B.等比数据和等距数据
 C.等比数据和顺序数据 
 D.等比数据和命名数据
解析:解析:等比数据是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的单位,同时还具有绝对零点的数据;顺序数据是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是按照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
15.下列检验方法中属于非参数检验法的是( )。
(分数:2.00)
 A.中数检验法 
 B.Z检验
 C.t检验
 D.F检验
解析:解析:中位数检验是两独立样本平均数的非参数检验。
16.某测验包含32道四择一选择题,若被试随机作答,其成绩分布的方差为( )。
(分数:2.00)
 A.10
 B.8
 C.4
 D.6 
解析:解析:p=1/4=0.25,q=3/4=0.75,np=8>5,所以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方差σ 2 =npq=32×0.25×0.75=6。
17.两列等距非正态的测量数据资料,若两列变量线性相关,应使用( )计算其相关系数。
(分数:2.00)
 A.积差相关
 B.点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解析:解析:两列等距非正态的测量数据资料,线性相关,此时适用的相关分析方法为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18.对R行、C列的列联表数据进行独立检验时,X 2 分布的自由度为( )。
(分数:2.00)
 A.R-1
 B.C-1
 C.R×C
 D.(R-1)×(C-1) 
解析:解析:对R行、C列的列联表数据进行独立检验时,X 2 分布的自由度为(R一1)×(C一1)。
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
19.列出并简述至少三种研究语言产生的方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语言产生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活动,用语言把所想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的心理过程,包括言语产生、书写产生和手势语三种形式。言语产生的研究方法包括: (1)语误分析。 语误分析是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自发言语进行记录,分析其中发生的言语失误,来了解言语产生过程的规律。语误分析是心理语言学中最古老的一种研究手段。语误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着语言学的规律。
第一,发送语误的位置是对应的,即首音对应首音。第二,发生语误的类别是一致的,即辅音只会和辅音发生互换,而不会与元音互换。第三,发生语误的重音位置是相同的。第四,即使语误中出现新造的词,这些词可称为假词,也是遵循语言学规律的。 (2)基于反应时间的实验室实验。 言语产生研究中的反应时间是指从说话指令发出开始,到发音器官发出声音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语音启动时间。通常,人们会给被试呈现图片或者单词,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图片的名字或者读出单词。此外,人们还经常同时呈现图片和单词,并使图片和单词在语义或者语音方面产生相互干扰,从而实时探测言语产生的过程。这种过程称为图~词干扰实验范式。这种实验范式对于研究言语产生的阶段和时间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观察,从而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通过对儿童言语产生过程进行追踪、观察,一般把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划分为:前言语阶段(0~l2个月),特点是咿呀学语,具有目的性、约定性、指代性;言语发生阶段(10~14个月),特点是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场合限制性较强,开始“懂得”词义,是与成人交际的开始。)
解析:
20.请介绍注意的主要功能,并简述有关该功能的主要理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作为整个心理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主要有三大功能: ①选择功能。注意是人们在某一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特定刺激,同时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人的需要、兴趣、情感和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②保持功能。当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以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以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这时被选定的对象或信息居于意识的中心,人们容易对它做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③调节功能。注意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使人们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并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做出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环境的变换。 (2)注意理论。 ①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a.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1958年提出的注意过滤器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信息被阻止进而消失。该理论又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是根据双耳分
听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这个实验是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追随一个耳朵(追随耳)听到的材料,但检查时却需要被试报告呈现在另一耳朵(非追随耳)的材料。结果,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因此布罗德本特提出,进入追随耳的信息因受到注意而被接受,进入非追随耳的信息因没有受到注意而未被接受。 b.衰减理论。 在双耳分听的实验中,有研究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受到了加工。在此基础上特瑞斯曼提出,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没有通过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而不是完全消失了。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信息的激活阈限低,容易被激活。 特瑞斯曼的理论与布罗德本特的理论对于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特瑞斯曼认为过滤器是起到“衰减”信息的作用,而布罗德本特认为过滤器是完全“过滤”作用。但是,二者也有共同点:两种理论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因此,对外界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加以调节;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只有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 c.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和诺尔曼认为,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已受到充分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的,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又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约翰斯顿等人认为,
注意的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由于强调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 ②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a.认知资源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对一个熟练司机来说,开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可以毫无困难地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但是当交通非常拥挤时,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开车,这时他和别人的谈话可能不得不停下来。因而该理论提出:把注意看作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而这种资源又是有限的;刺激或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用完时,新的刺激就得不到加工了;在认知系统里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我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b.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谢夫林等人提出的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加工有自动化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两类,前者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可以自动化地进行;后者则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例如,我们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
考试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