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基础
五岳联考成绩查询
1.“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
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河北教师教育网登录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3.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中国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系统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5.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小学教育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的是小学教育全面性的特点,故选B。
2.【答案】B。解析: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的是
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故选B。
3.【答案】A。解析: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改革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故选A。
4.【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答案】A。解析: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故选A。
第二章 学生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个性的(  )特征:
A.整体性
B.独特性
C.可塑性
D.社会性
4.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  )。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5.当今社会的教育,有进一步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个人成绩查询登录入口二、材料分析题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楚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到达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
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性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榜样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
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使用彩效果比黑白效果好是因为彩更容易被区分出来,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故选B。
2.【答案】B。解析: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一般应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故选B。
3.【答案】B。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世界上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这里指的是个性的独特性的特征,故选B。
4.【答案】C。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边讲课、边板书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做两种事情,属于注意的分配。故选C。
5.【答案】C。解析: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而青少年儿童教育“成人化”指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趋向青少年时期的下一个阶段的教育,违背了个体的阶段性特征。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
(2)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第三章 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辽宁省公务员面试时间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班级组织建设的一项是(  )。
A.班委会制度
B.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
C.纪律管理
D.班级组织制度
2.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建立
B.班主任丁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同志为少先队题词:“自学、自理、白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特点。
A.组织性
B.自主性
C.教育性
D.实践性
4.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众组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
A.先锋队
B.基层组织
C.预备队
D.接班人
5.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
C.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D.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二、材料分析题
1.一次,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正津津乐道。突然,一只小麻雀飞来,肆无忌惮地站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它,甚至有的同学按捺不住,想跑去捉它。此时,老师便转换了话题,来了小插曲:“有这样一副对联,谁先对出来,期中考试多加5分”,同学们一听马上回过头来,显得激情洋溢。老师接着说:“上联是‘一只麻雀鸣窗台’”,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人对出:“满室学生看窗外”……“还有更好的对法,这就留同学们下去思考,现在言归正传……”
(1)请评析案例中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
(2)试说明教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别人能查我考研成绩吗2.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她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这个老师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做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机会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
(1)请评析于老师采用“代理班主任”帮助管理班级的教育思想。
(2)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谈谈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其中班级组织机构分为班委会制度、值周班长制、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班级学生会议制度;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C项纪律管理属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故选C。
2.【答案】D。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故选D。
3.【答案】B。解析:1994年同志为少先队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五自”所强调的就是自主、主人翁精神。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特点。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定计划、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做少先队组织的主人。故选B。
4.【答案】C。解析: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故选C。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外活动含义的理解。课外活动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它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自习课、选修课都属于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故ABC是错误的,选择D。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首先,从课堂教学影响上来看,这个老师并没有板着面孔批评学生,而是将“麻雀鸣”和杜甫的《绝句》联系起来,再和对联知识联系起来,巧妙地将课堂干扰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其次,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这位老师机智应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育理念。
(2)课堂中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