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智能练习(课程组织
1.
单选题
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社会课程
正确答案是: C收起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类型。根据设计开发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题干中,该中学在专家指导下,组织教师对开发了传承侗族织锦工艺的民族特“侗族织锦课程”,属于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校本课程。C项正确。
辽宁人事考试网A项:国家课程是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课程是指学习者在校外即在社会上受教育的课程。这类课程分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视频
会员专享会员专享,观看解析视频请开通会员立即开通
考点
课程内容
来源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第8题
统计
正确率
56.3%
答题时间
0秒
易错项
安徽省人事考试培训网B
笔记
添加笔记
2.
单选题
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  )。
A
课程评价
B
课程实施
C
课程组织
D
课程设计
正确答案是: D收起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的含义。课程设计是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课程经验和预设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故D项正确。
A项: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程组织即对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视频
会员专享会员专享,观看解析视频请开通会员立即开通
考点
课程内容
来源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第11题
统计
正确率
86.5%
答题时间
0秒
易错项
C
笔记
添加笔记
3.
单选题
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
直线式
B
螺旋式
C
纵向式
D
横向式
正确答案是: B收起
解析
本题考查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是把某一学科的同一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安排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题干中,小学数学是用直观的测量、拼图的方式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中学数学用证明的方式来学习同样的知识点,是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重复出现。故B项正确。
A项:直线式指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呈现为逻辑上前后联系的一条“直线”,前后的内容基本
不重复,即之前安排过的内容在之后不再出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纵向式指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从已知的、具体的到未知的、抽象的先后顺序来组织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横向式指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突破学科原有的知识界限和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围绕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去组织课程内容,构建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视频
会员专享会员专享,观看解析视频请开通会员立即开通
考点
课程内容
来源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第6题
统计
正确率
77.1%
答题时间
0秒
易错项
C
笔记
添加笔记
4.
单选题
中小学生网络云平台网课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2021考研数学一
实践模式
B
过程模式
C
环境模式
D
目标模式
正确答案是: D收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目标模式的理解情况。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课程编制要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故D项正确。
福州市公务员考试网
A项:实践模式由施瓦布提出,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追求课程的实践性,重视课程开发中结果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同时把教师和学生视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过程模式由英国教育家斯腾豪斯提出,是指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所要遵循的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环境模式不属于课程模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视频
会员专享会员专享,观看解析视频请开通会员立即开通
考点
课程组织
来源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第6题
统计
正确率
61.7%
答题时间怎么考选调生
0秒
易错项
B
笔记
添加笔记
5.
单选题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
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
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正确答案是: A收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程的三个文本的理解与掌握。我国课程三个层次的文本分别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其指导作用侧重于学校层面的总体教学安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
准的具体化。从课程计划到课程标准再到教科书是逐级具体化的关系。题干的关键词为“文本”,因此可排除与文本无关的选项。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