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寒高海拔战场军事竞争能力
作者:暂无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14期
    Major
    近日,中印的边境对峙再次陷入僵局,两军甚至爆发了低烈度的武装冲突,这就使事情变得不寻常起来。要知道,自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双方已因边界问题先后在1967年的乃堆拉山口和卓拉山口、1987年的桑多河谷发生3次营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余小规模武装冲突大约有几十到上百起不等……显然,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方处心积虑挑起事端,另一方被迫自卫还击的假想中,该地区爆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是的确存在的。在这个大背景下,本着“料敌从宽,预己从严”的原则,对印度军队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军事竞争能力进行客观解析是有其必要的。
贵州教育考试院    高寒高海拔战场环境特点
    高原山地分为低海拔(600~1 500米)、中海拔(1 500~3 500米)、高海拔(3 600米以上),一般所说的高寒山地作战,主要是指在高海拔地区展开的军事行动,平均海拔4 000米左右的中印边境区域
三支一扶报名2023显然符合高寒山地战场的一切典型特征——气压低、气温低、辐射强、降水少、风力强劲,风速较大、湍流强、风的分布不均匀,各类云——如积状云、层状云、冰晶云、水滴云等等——均可能降水,而且雷暴日数较多,降雹次数也显著多于其他地区,温度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在这样的一种自然环境中展开军事行动,有着一些很不寻常的特点,比如1998年的印巴卡吉尔冲突表明,在喜马拉雅高原这样的高寒高海拔地区作战,第一个敌人是环境,其次才是敌军。战斗的关键也不总是制高点,而可能是通道、主要补给线、道路尽头和过渡营地。正因为战斗的关键性往往与机动性有关,步兵之间的短兵相接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非接触性的火力战才是王道。不过,虽然传统观点认为,若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基本的作战样式主要依赖于炮兵、航空兵火力的有效运用,然而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炮兵和航空兵火力仍然有着令人无奈的局限性。比如炮兵存在机动性差、无法成建制部署、射表不再准确、远弹现像突出等问题,火力密度、射击密集度和精度都大幅降低;航空兵则存在着所有的飞行活动都可能被浓雾、强风和暴雪等恶劣天气中止(云、能见度和风是影响飞行活动最常见的三个气象要素),而且高寒山地温差大、气压低、空气密度低,会造成发动机供气不足,输出功率下降等问题,作战飞机的战场适应性和有效性同样也要大打折扣。
    印军竞争优势之一——山地部队规模大、部署前出
2019年国考行测难度    目前,印度不仅仅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役陆军,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印度陆军现役兵力高达110万左右,分为13个军,印度山地部队拥有近20万规模,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山地军队。
印度国土多为平原,山地仅占四分之一,但印度却建立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师,个中原因很简单——抢占争议领土。最常被讨论的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比起其他争议地区,印度似乎更有信心拿下这一区域的对手巴基斯坦,所以这些年一直在与巴方较劲,局部冲突不断。而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形正好就是高原和山地,所以印度之所以与中美俄军力改革不同,就是基于自身的诉求——它需要依托强大的山地部队夺得克什米尔或其它北部领土,山地部队也是印度国土防御的重点部队之一,因为新德里老觉得会有人从山头打过来。目前印度共有12个山地步兵师(其中两个仍在编练中),总兵力超过15万人,主要部署印中、印巴边境地区,并形成局部性、领域性的兵力优势。印度山地步兵师(以下简称山步师)大多维持在1.5万人的员额,每个师另有约8 000人的后勤支持力量。印度陆军采取司令部制度划分全国战区,其中东部、北部、中央3个司令部下辖的6个军都有山步师,每个山步师大致包括3个山步旅、3个地面联络班以及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勤务营、宪兵分队、军邮分队、战地勤务班各1个。从编制上看,印军山地部队极为重视工兵和通信兵的配属,特别是在师级部队里配置一个通信团,在世界上独此一家。而印军山步师出现建制工兵团也是罕见的,显然与其作战地形复杂,交通联络不便有关。目前印度在中印边境一共部署第3、第4、第17、第33军共4个军18万兵力,包括10个山地步兵师和4个炮兵旅,数量相当不少。第4军、第17军、第33军完全是山地部队,下辖全部是山地师。目前从锡金邦向中印边境冲突地区开进的就是第33军,第3军作为二线部队,下辖的2个师中也有1个山地师。除了现有步兵和炮兵以外,印军还计划调动一个临时炮兵师增援。该师下辖3个炮兵旅,包括2个155毫米榴弹炮旅和1个火箭炮旅(装备俄制和印度自产火箭炮)。
印军尤其重视炮兵和航空兵力量的建设和运用,根据印巴在克什米尔山区的冲突经验,印军为山地师大量配备了155毫米轻型榴弹炮、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在对地火力打击、突击运输等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印军沿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修筑的主要哨所都附属有直升机起降坪或空投场,道路密度大,尤其在实控线东段,像印度第4军下辖的第21山步师便针对中国方向构筑了3道防御阵地。除了设立哨所、永备工事等固定设施,印军还在边境地区构建数据链通信网络,以卫星和航空侦察为主要手段,结合雷达预警、电子侦察、边境哨所观察等手段,初步形成陆空天“三位一体”的侦察预警体系。
    印军竞争优势之二——进攻、防御作战有章法
    由于常年在高寒、高海拔地区与邻国进行军事摩擦,印军在这类地区进行军事行动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比如在进攻作战中,能够正确选定进攻目标和进攻轴线。印军进攻目标通常选在进攻轴线上能俯瞰敌翼侧和后方的高地,以期夺取这些目标后,瞰制和孤立防御之敌,控制通道断其退路。此外,对方纵深内的指挥机构、通信枢纽、主要隘路等也常常作为进攻目标。进攻轴线通常选在防御薄弱而又有隐蔽接近路的地形上。印军进攻多沿山脊实施,尽可能避开沟壑和凹地,因此作战目标明确,其作战力量分布于连接我军瞰制高地的轴线周围。对印军目标的分析,应着重于分析进攻我方处于其进攻轴线上防御力量的目标,对我瞰制高地形成直接威胁的敌目标应特别予以关注,如袭击我瞰制高地的远射火器。
2022陕西招生信息网>中国移动校招进去是编制内吗
    实施包围迂回,力避正面攻击,是印军高寒、高海拔地区进攻作战的另一特点。印军认为,山地易守难攻,正面攻击我军严密设防的阵地伤亡很大且不易奏效,若从我军侧翼和后方沿不明显的接近路进攻,或实施远距离包围迂回,则能获得较好的战果。由于在与我军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难以实施包围迂回时,印军主张取捷径实施侧翼攻击。因此,印军在进攻我方时,正面往往是佯攻,而翼侧进攻则可能是其重点,我们在进行目标价值评判和选择打击目标时,不应仅分析当面之敌,对于翼侧甚至后方之敌也应考察,甚至应予以重点关注。另外,印军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实施进攻作战,强调组织周密的火力支援。印军强调,山地战斗主要由步兵在炮兵的支援下实施。炮兵除派前进观察员随突击梯队行动外,还在翼侧和制高点设置观察所。为了欺骗敌人和节约弹药,火炮射击间歇时间和猛烈程度力求避免千篇一律。为了支援步兵冲击,通常将一定数量火炮拆卸搬运至敌防御工事附近,实施抵近射击,破坏敌防御工事和障碍物。步兵发起冲击后,炮兵实施超越射击,支援步兵冲击,鉴于炮兵在山地行动困难,要求少带炮多带弹。除炮兵外,要求尽可能使用武装直升机实施空中支援。所以,从上述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军同我方一样,也非常重视火力突击力量的作用,特别是炮兵对地火力突击骨干力量的作用,印军地面部队严重依赖炮兵的火力支援,故对其炮兵的打击,对其远射火力网的打击是我方作战的重点。
    印度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实施防御作战,也有一些章法可循。比如强调在要点上组织环形防御、主要在反斜面构筑阵地、正确配置火器,加强相互支援等。在山地防御战斗中,印军为控制通道,强调
在山垭口、渡口、隘路、高地等要点上构筑支撑点式环形防御。支撑点成纵探梯次配置,并以火力互相支援。防御阵地间隙以地雷掩护,防敌渗透。防御部队以主要兵力扼守主要接近路,隘路上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隘路前方视兵力情况构筑支撑点,隘路中间布雷,两侧高地加以固守,后方则构筑纵深支撑点,以便诱敌进入纵深支撑点火控地带,予以歼灭。印军在进攻时强调抢占我瞰制点,以实现对我方的监视和控制,在防守时亦以瞰制点为中心组成防御集团,强调对我方进攻必经之路且能形成优势态势的部位的控制。反斜面便于隐蔽部署兵力,有利于部队突然行动,并能提供良好的曲射火器阵地,但不便敌观察和发扬火力。因此,印军要求根据地形情况,在反斜面构筑防御工事,而在山顶和向敌斜面设置火力点,并以交通壕与主工事沟通。为了隐蔽和伪装,部队和零星人员一律按指定的道路运动并避免不必要的运动,禁止开辟不必要的道路。对于我方来讲,敌作战的这个特点使得大量处于反斜面上的目标需要我炮兵攻击,而射击反斜面上的目标要求炮兵部队重点考虑遮蔽度和命中角度的问题,也即射弹必须能够通过我炮阵地与敌目标间的山头,并且保证射弹落地时保持一定的角度。山地地形阻隔,火力支援困难。印军十分重视根据地形正确配置远程火器,加强各支撑点间和哨所间的互相支援,支撑点或哨所前方的死角由友邻撑点或哨所的侧、斜射火力加以保障。印军作战时对部队形成整体作战能力非常关注,强调各单位的相互依托和支援关系,一般不随意设置独立无援的作战单位,而这些相互依托的单位中,又有若干个处于中心或核心地位的火力单位。所以我们在分析敌目标时,应重视寻处于中心或核心地位的火力单位,并予以重点打击,一旦敌这类目标被消灭,敌则面临防线崩溃的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从锡亚琴冰川,克什米尔一直到卡吉尔山区的30多年战争当中,印度修订了非常复杂的4 000米以上到6 000米雪山各种武器射表。射表是炮兵进行瞄准和射击的依据,是炮兵是否可以进行有效射击和精确打击的基础条件,普通射表在高海拔地区是无法使用的,因为高原气压、风速、气流、地心引力等与平原都有较大差异,极易让弹道产生偏差;为了提高命中率,火炮在高原射击时需要多次校炮,增加了火炮阵地暴露的风险。因此,必须要有专门的炮兵高原专用射表,在3 000米、4 000米、5 000米甚至6 000米不同高度进行相关课题攻关,对各种不同高度和地形高原弹道进行遥测测试,全程监控,摸清整个空气动力特性对于弹道的影响。而且,还要根据高原上不同高度和地形的不同季节,对不同高度海拔的气压、气流、重力、风速等30余种基础数据,建立气象数据库;建立榴弹炮、迫击炮和火箭炮等弹道模型。一般来说,俄罗斯T-72坦克和步兵战车的射表最高就是4 000米,一旦进入4 000~5 000米高原,经常向火控计算机输入的射击参数,根本无法输入精确的海拔高度,还有高原的各种气压等影响,火炮就会经常打高。高原环境中气温、气压、风等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于火炮弹药的飞行稳定性、地面密集度和射程等弹道特性的影响很大。因此,大炮、战车、步兵武器都要有详细的高原使用守则,比如“红土地”精确制导炮弹在印度军队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实战打靶命中率只有28%,不能在3 000米以上高原使用,现在印度经过改进,比如增加精确制导炮弹尾翼数量,经过几年测试,已经具备了高原激光制导炮战的能力。在6 000米高度也可以进行高海拔山区和各种复杂天气条件下的精确制导炮弹射击,印军的美制M-777型155毫米榴弹炮发射射程为30千米射程增程弹时,命中精度为150米(圆概率偏差);当对10千米距离目标进行射击时,命中精度可达50米;
使用“神剑”制导炮弹打击目标,其命中精度可达10米。“神剑”制导炮弹采用GPS+INS联合复合制导方式。实弹射击表明,1门M777配16发“神剑”制导炮弹的作战效能相当于过去一个炮兵连。